傅大煦

生物醫藥科技與人民健康、科技水平、產業發展、公共衛生安全息息相關,是驅動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產業、轉化新舊動能的重點領域,也是上海全球創新策源能力的重要體現。多年來,上海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實力雄厚,主要體現在:一是人才隊伍結構不斷優化,形成了一支以兩院院士、國家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產業領軍人才等具有國際水準的高端人才為引領,中高端研發人才等為支撐,高技能人才等為基礎的多層次人才梯隊。二是創新載體能力不斷增強,上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如蛋白質設施、轉化醫學設施、生物醫學大數據設施等;還初步構建起涵蓋藥物早期研究、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等全產業鏈研發服務平臺體系;有復旦、交大等生物醫藥領域高水平的高校和約50家全球研發中心,以及近千家的生物醫藥企業。三是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無論是科技論文發表數量,還是專利申請數量均逐年明顯增加,進入臨床的創新藥物和創新醫療器械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
但是上海在生物醫藥創新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原始創新成果少,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產學研醫合作亟待加強,醫工交叉、臨床研究的推進與上海生物醫藥的創新能力不相匹配;創新生態需要進一步構建,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相互融合促進的通道尚未形成,投融資的活躍度仍有待加強,產業生態環境還需進一步優化。
未來上海生物醫藥創新要吸引全球高端研發資源,加強要素集聚配置,突破重大關鍵技術,引領產業集群發展,還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增強以“新藥上市”為核心的研發競爭力。高標準規劃張江生物醫藥創新引領作用,在創新藥物、高端制造與醫療器械領域設立市級層面的生物醫藥研發重大專項,實施集中突破、先行先試,耦合政策、技術、資金、人才、平臺、孵化器和產業基地等各類資源,加快突破新靶點新機制藥物研制、高端醫療器械、智能診療設備等一批關鍵共性和“卡脖子”技術;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全面提升臨床能力等。二是提高以“患者獲益”為核心的創新藥物可及性。重點完善基本醫保藥品目錄機制、探索諸如風險共擔的創新支付方式、發揮商業保險的重要作用、促進創新藥物的臨床使用等。三是確保以“創新回報”為核心的產業可持續性。給予創新藥和器械合理的溢價,讓創新醫藥產業獲得合理回報,從而鼓勵創新企業持續地高水平投入到藥品的研發中去,從“新藥上市”“患者獲益”“創新回報”三個維度構建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生態。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生物醫藥技術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