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昆潔
【摘 要】 一堂好課具有示范作用,能為教師備課、上課、評課提供依據,并帶動整個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什么樣的音樂課才是一堂好的音樂課?什么樣的音樂課才是符合新課改理念的音樂課?以什么標準來評價一堂音樂課?
【關鍵詞】 初中音樂? 教學評價
過去評課首先是評教師,評教師講課的水平,其次是評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如何,側重對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新課程改革要求貫徹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因此,在推進課程改革的進程中,評價一堂音樂課必須考慮以下因素。
首先,應注意對教學過程的真實記錄。學生與教師說了什么?做了什么?教師做了多少次?教師在不同教學環節花了多長時間?教師和學生應該怎樣做?收集課堂教學的事實,為客觀評價提供依據。
其次,注重課堂上學生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和學習達成狀態。如學生參與狀態方面:學生上課情緒如何,能否在音樂課上積極體驗和模仿。學生交往狀態方面:對教師提問和要求反應是否積極、與同學合作是否友好。學生思維狀態方面:對音樂現象有沒有獨立見解,能不能在已有的音樂基礎上自由、即興地創造,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學習達成狀態方面:能不能自覺、自信地學習和掌握課堂教學內容、音樂知識和技能等;能不能按教師要求把學到的相關音樂知識、內容與個人情感表達聯系起來,有表情地演唱、演奏等。
再次,注重教師是否將自身專業知識、文化知識、道德品質進行轉換,外化為學生能接受的形式,并運用音樂自身的魅力感染、影響學生。教師不同于學者,不但能自己唱得好、彈得好、跳得好、表演得好,自己學得好,還必須以自身的行為和能力影響學生、感染學生、成為學生效仿、學習的楷模。
第四,看課堂是否具有由課內學習向課外學習延伸的發展性特征。好課能讓學生受益終生,直接影響學生的情感、情操,影響他們對世界的感受、思考,即表達方式,并最終積淀成為他們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基本的東西,即價值觀和人生觀。素質教育下的課堂教學,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僅是讓學生獲得一種知識,還要讓學生擁有一種精神、一種立場、一種態度、一種不懈追求的精神。
所以說一堂好的音樂課應該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進步,教師與學生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美好的課堂氣氛,情境交融,共同享受課堂教學,享受音樂。
我認為新課改理念下的音樂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應該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之“美”
1. 教態美: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自然、親切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交融。
2. 語言美:教師的課堂語言,要準確清楚,精當簡練,生動形象有啟發性。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于變化。
3. 示范美:看教師的范唱、舞蹈、伴奏是否到位。
4. 情境美: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和教學音響資源要有助于培養學生較強的音樂審美能力和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
二、教學之“活”
1. 處理教材活
評析老師一節課上得好與壞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執教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評析教師一節課時,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看教師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2. 思路設計活
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渡、怎樣安排詳略、怎樣安排講練等。
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為此,評課者評教學思路,一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不符合學生實際;二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三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效果。
3. 教學方法活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不可能有一種固定不變的方法。一種好的教學方法總是相對而言的,它總是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也就是說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教學方法最忌單調死板,所以評課既要看教師是否能夠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同時還要看教師能否在教學方法多樣性上下一番功夫。
4. 學生思維活
教師是否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讓他們自發地組織、設計、分工、討論,并參與音樂活動,使學生走進音樂,參與音樂活動,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享受音樂的樂趣,表達個人的情智,獲得音樂審美體驗。
5. 課堂氣氛“活”
像合唱、合奏、身勢伴奏、歌舞表演等這些相互配合的小組群體音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以音樂為紐帶進行的人際交流,它有助于養成學生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音樂表現的活動中,既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望,又使學生的表現能力得到了有效鍛煉。這種讓全體學生都參與的師生間和諧互動,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使學生的表現力在輕松、民主、歡樂的氛圍中得到了提高。
三、教學之“創”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音樂創造能力應作為音樂學科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學音樂創造主要包括:探索音響與音樂、即興創造、創作實踐等,對音樂創造能力的評價可參照《音樂課程標準》的相關內容采用量化測評。需要注意的是,音樂創造能力的評價應著眼于創造性活動的過程,應有助于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造的積極性。
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有著積極的意義。如何在豐富多彩的音樂課堂中引導學生做到“動靜結合”,真正落實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決定了作為一名初中音樂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必須要“巧”“精”“活”,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活而不亂,活而有序”。充分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創建和生成更加積極有效的課堂,讓學生自由地徜徉在音樂世界,并體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從而真正快樂地享受音樂!
參考文獻
[1] 李雅芬.實現音樂教學評價的四大轉變[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5(08).
[2] 周蓉.淺談新課標下的音樂教學評價[J].江蘇教育,2005(04).
[3] 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評價[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