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英
摘 要:生活教育理論出自于陶行知先生,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育理論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教育工作者對生活教育理論也做出了許多研究和實踐,尤其是在小學教育工作中,不僅要對學生的學業負責,教學知識理論,更要對學生的生活品德、學習興趣、核心素養等負責,讓學生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出優秀的學習品質,加強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
關鍵詞:生活教育理論;小學;數學
隨著中國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國家對小學數學的教育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側重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升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而生活教育理論的應用,完全符合國家對教育發展的要求,作為新式的教學理念,強調從生活實際出發,發現數學問題,讓學生把生活與數學結合起來,不僅會做題,而且能夠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這才是新時代打造人才的辦法,把生活和教育整合統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 生活教育理論的應用意義
生活教育理論是把生活融入教學當中,并不局限于課本知識,是對教材內容的拓展,有助于培養學生探索生活,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不同于傳統教學,講的都是書面知識,缺乏生活實踐,生活教育理論,把生活當作了教學的主要依據,強調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把數學與生活緊密連接起來,從而有效達成小學數學教學目的,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實踐證明,把生活元素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打破了原有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快樂的學習,對提升學習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死知識,而是根據生活實際思考探究,學會了如何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更加強大。如果說知識只是不流動的死水,那么,能夠靈活運用的知識則給數學課堂學習帶來了生氣,對促進學生的成長幫助巨大。數學學科本身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很多學生覺得數學難學,甚至對數學產生害怕心理,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學習興趣,然而,生活化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其實數學與人們并不遠,就在人們的身邊,觸手可及,只是平時缺少發現的眼睛,沒有注意到而已,自從陶行知先生表示“生活即教育”的觀念以來,給學生的數學學習打開了一道新的大門,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徜徉在數學知識的海洋,進而改變學生對數學的偏見,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二、 生活教育理論的應用策略
(一)改變傳統教學理念,重視生活教育理念
生活化教學理念已經是目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學的主要理念,為了強化落實國家的教育政策,全體教師都要改變傳統的觀念,與時俱進,不斷把生活教育理念融合在自己的教學實踐當中,結合教學實際,多加反思,發現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如此才能使教育
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教師自身要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融入教學實踐當中,從而使自身的實力得到不斷的提升,進而使整個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效果得以迅速提升。傳統的數學教學是以教師為主體,進行“灌輸式”教學,對學生的成長發展以及數學能力的培養極為不利。然而,新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作為引導者和組織者,主要作用是服務于學生,幫助學生學習和發展。因此,教師一定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知特點以及學生的性格,包括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以及學生在生活中的興趣愛好,以此為前提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如此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吸收消化所學的知識,有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以及運用能力,進而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的提升與發展。為了促進現代化教育的實施,教師在思想上的更新已經勢在必行,因此每一位小學數學教師都應該積極提升自我,改變觀念,將生活與教學融合在一起,能夠在數學課堂當中引入生活的活水,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澆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愛上數學,享受數學課堂。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再認識》這一課時,如果只是單純地在黑板上給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然后讓學生去理解背誦的話,這樣的課堂顯得枯燥乏味,有多少學生愿意學習聽講呢?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生活和興趣愛好構建適合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發現其實人們是生活在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當中,進而引發學生思考和聯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讓學生意識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讓學生對數學更加熱愛。關于“軸對稱圖形”的情境構建,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平時玩的七巧板構建游戲情景,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通過新式的教學嘗試,來體驗生活化教學所帶來的效果,從而使教師與學生得到共同進步與發展。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小組,通過七巧板組合圖形,看看可以組合成多少圖形,而其中軸對稱圖形又有哪些?學生都具有“愛玩”的天性,在課堂中開展拼圖游戲活動,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發現學生通過自主拼圖,并小組討論后,對軸對稱圖形的理解更加深入了。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關于平時生活當中的實物,比如,耐克的標志、奔馳車標、國旗、紅領巾等,然后讓學生分辨是否是軸對稱圖形,發現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充分地調動,有效活躍了課堂氛圍。之后再讓學生發揮想象,思考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還能有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呢?有的學生會想到量角器、太陽、五角星等,像這樣通過生活情境的構建,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動手拼圖游戲、多媒體展示等活動,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讓學生有效掌握了關于軸對稱圖形的知識。同時,構建游戲教學情境也是出于學生“愛玩”的特點,以此來構建生活情景可以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氛圍以及教學效果都非常顯著。尤其是通過視覺沖擊,可以最大化地加深學生的印象,對學生理解記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經過實踐,教師也會發現生活化教學所帶來的優勢遠大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因此也會讓教師的教學理念得到更新和變化,對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意義重大。當然除了以上教學情境的構建以外,教師為了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可以構建問題情境:“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的方法?”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實驗,發現有的學生會想出剪紙的辦法,把圖形畫在紙上裁剪下來,而后進行對折,如果能夠完全重合,那么就證明這個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反之則不是。如此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數學創新能力。而且通過討論也能夠加強學生的合作,不同思想上的碰撞,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總結概括,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