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仕英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與現代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教育方式也隨之呈多元化態勢發展。教育部門為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提出項目式教學法。所謂項目式教學是圍繞具體情境而展開的,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將問題得以解決,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但是由于項目式教學法的課堂實踐經驗較少,在當下的教學應用中存在諸多問題。文章從實踐教學角度出發,以項目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應用存在的問題為鑒,提出優化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應用項目式學習的教學方法的策略。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一、 前言
隨著中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網絡技術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之中,能夠掌握信息技術也是當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之一。而高中信息技術則是新一代青年群體學習信息技術的主陣地,因此優化課堂教學方式勢在必行。自項目式教學法融入課堂教學之后,課堂結構體系被重新構建,打破了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模式,轉向以學生為主體的引導教學模式,過程中學生或小組需要獨立負責項目,通過收集、整理、分析、結論等方式完成項目內容。相比與傳統的教學方式,項目式教學強調通過學科自身的特點去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滿足對學生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核心素養的培養。
本次研究立足于當下項目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應用現狀,通過實踐教學經驗提出優化策略。理論研究方面研究基于項目的學習方法的內涵與主要特點,確立基于項目的學習的理論依據,并設計相關的教學流程;實踐研究方面,綜合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需要,結合新課程改革中新課標提倡的協作、自由、探索的教學宗旨,基于項目的學習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進行實際教學的應用。
二、 項目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應用現狀
高中信息技術課的普及與推廣在中國已有多年,但是受到應試教育大環境的影響,高中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始終沒有被重視起來。直至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社會與教育者才開式逐漸認識到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長期處于發展滯后的狀態,除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尚沒有其他教學方式來推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發展。國家教育部門認識到這一點,提出了項目式教學法,以優化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毋庸置疑,從理論的角度來看項目式教學法在信息技術中的應用必然能夠提升教學實效性。但是從實踐角度來看,由于教學經驗的不足,項目式教學法不能夠全面發揮其優化教育的作用,甚至適得其反。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要直面這些難題,才能夠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學生基礎薄弱
學生基礎薄弱是導致項目式教學難以開展的重要原因,這里所說的“基礎”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薄弱,這導致他們面對項目常常感到力不從心、手足無措;另一方面是對項目式教學的理解不足,即便是學生有了能夠負責項目的基礎知識,但是由于他們對項目的理解不深,會導致他們對項目的研究走向錯誤的方向,這非常不利于學生信息技術實踐應用自信心的構建。
(二)內容選擇較差
項目式教學法顧名思義項目的選擇是重中之重,如果所選的項目符合高中生學習所需,則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信息技術的理解,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知識技能水平。如果所選的項目不適合高中學生學習信息技術,則會適得其反,不但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會提升教師的教學壓力,久而久之項目式課堂教學模式就會松散,反而不如傳統教學模式來的有效。
(三)課堂結構模糊
課堂結構模糊是當下項目式教學中存在最為重要的問題。毫無疑問,對于教師來說課堂結構的搭建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必要基礎。而在項目式的教學模式中常常出現課堂結構模糊的問題,主要表現如:項目教學目的不明確,學生找不到方向;教師無法根據重點內容進行項目布置等,這些現象都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 基于項目式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應用問題的策略
(一)明確項目教學,提高重視程度
參考國內外對于項目式教學的研究,發現項目式教學的雛形最早源于18世紀歐洲,20世紀90年代中國提出項目式教學的相關政策,新世紀后項目式教學法逐漸走進中國的教育教學之中。盡管發展已有十數年,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國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程度并不高,所以能夠借鑒的經驗較少,部分教師意識較低,無法準確認識項目教學法的含義、作用,這就導致部分學校對項目式教學法的應用以及其能夠發揮的作用不以為然。實際,教師作為教育者,作為能夠直接接觸學生的人員,其對于項目式教學法的態度才是落實項目式教學的關鍵。在本次課題的研究中,筆者對國內外項目式教學的文獻進行參考,對項目式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在實踐中,將一個獨立的項目交給學生獨立去完成,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是引導者與指導者,在必要時候給予學生引導,促進學生獨立的對項目進行信息采集、項目設計、項目實施和最終評價等。課堂教學中貫穿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當然教師必須要對項目內容、項目難點進行充分說明,避免學生因理解困難而徒增學習壓力。
(二)應用項目教學,烘托氛圍
教師在高中信息技術中融入項目式教學法需要注意兩點內容:一是教師必須要充分考慮當前的教學實際,也就是課堂教學內容是否能夠發揮項目式教學的優勢;二是教師必須要充分考慮學生學情,將項目式教學法與實際學情相匹配,這樣才能夠全面發揮項目教學的作用。對于,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存在的基礎薄弱問題,教師應采取有效的辦法,避免學生對信息技術有抵觸心理。從實踐教學的角度來看,“因材施教”的辦法已經遠遠不能夠滿足項目式的課堂教學,為保證基礎薄弱的學生也能夠參與到項目活動中,筆者認為采取“小組合作+分層教學”法教學最為合適。一方面,小組合作中學生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引導基礎薄弱的學生解決問題,生生關系相比與師生關系的引導效果更好;另一方面,在小組中實施分層教學法,將項目中的難點分配給能力強的學生,能力薄弱的學生完成一些簡單任務以及協助同組成員完成項目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