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旸

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行至山頂,一處較為平坦的山坡地映入眼簾。地處錦州北鎮市閭陽鎮閭四村的這處果園,令外來者耳目一新。
“這是村干部和黨員帶領我們一鍬鍬干出來的。”正在果園里干活的村民向我們介紹。幾年前,村黨總支書記郭紹偉和村“兩委”班子成員、村民代表經過多次商討,決定根據當地果業生產現狀,采取“村集體投資”的模式,在合同已到期的老果園實施精品果園項目。
閭陽鎮黨委政府對這一項目大力支持,協調落實鄉村振興發展項目扶持資金130萬元,并制定了資金監管措施。2018年,精品果園項目開始規劃地塊,緊接著,購入精品果苗、打深井、拉電線……項目開始有條不紊地實施起來。為了節省資金,栽植果樹的時候,鎮、村黨員和村民代表義務出工,幾天時間就按要求種好了樹。
種樹不易,養樹更難。為了讓辛辛苦苦種起來的樹早日開花結果,造福群眾,全村黨員和村民代表還劃分了責任區,并豎起了標明責任人的木牌,保質保量完成栽培管理。
精品果園栽植了精品蘋果、李子、梨和山楂等果樹,聘請高級技師做技術指導,采取營養配方施肥、節水灌溉、綠色防控、綜合保果等關鍵核心技術,提高果品產量質量。如今,果園里被機械化平整過的梯田一層層鋪展延伸,一棵棵優良品種果樹正茁壯成長,顯示著勃勃生機。排灌管線鋪設在果樹行間,水肥一體技術極大減少了人工成本。據了解,靠著這些先進技術,精品果的優質率可達80%以上。
日子好過了,更要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如今,閭四村已實現戶戶通柏油路,70歲以上老人可以享受免費醫保,全體村民每人每年可以得到村集體發放的5公斤白面,并免費使用自來水……精品果園項目也讓村民有了新的打工收入。以前,老百姓都得外出打工掙錢,有時工資還不能及時收到;如今,果園幾百個用工崗位基本都被村民“承包”了。不出村就能打工的好事更讓脫貧戶開心,因為他們大多身患疾病,無法外出打工,果園專門為他們“量身定制”了崗位,幫助他們增加收入。
今年62歲的村民趙玉田,過去是村里的低保戶,患胃病多年,老伴兒心臟也不好,兒子尚未成婚,一直在外打零工,家里日常開銷和平時醫藥費僅靠四五畝薄田維持,趕上好年頭也就收入3000多元,生活十分困難。村里搞了精品果園后,優先讓他到果園里務工。“雖然干的都是短工,但在家門口,前后也賺了三四千元,趕上我種地一年的收入了。只要果園一直在,就能去幫工賺錢,我真的挺知足。”老趙高興地說,“沒有黨員干部,沒有好的領頭人,我們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更談不上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