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明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百姓的生活水平持續提高,人們對住宅建筑的要求也已從數量轉變為質量,且更加重視住宅的平面設計和功能結構。文章闡述了超高層住宅平面設計的分類,并在此基礎上對高層住宅平面設計的主要內容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超高層;住宅;平面設計;分析
中圖分類號:TU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064(2021)03-077-02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03.035
超高層住宅是高層建筑中的一種,但是,因其特殊性質,并不嚴格運用高層建筑的廣泛定義,而是根據住宅的特性制定其標準。根據我國高級住宅的設計標準,7層及以上住宅或住戶入口層樓面距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超過16m時,必須安裝電梯。建筑物的類型根據樓層數分類如下:1~3層的房屋是低層房屋;4~6層的房屋是多層房屋;7~9層的房屋是高層房屋;10層及以上的房屋為超高層房屋。自2002年4月以來,我國某些地區調整了地方房屋設計標準,并修改了對高層房屋的規定,7~12層的住宅被稱為高層住宅,而12層或更高的住宅被稱為超高層住宅。
1 超高層建筑平面分類
居住在超高層住宅上部的人們完全依靠電梯進行日常出入。依據電梯的定位、防火樓梯的位置和形式,及其平面交通通道的存在和形式,可以將住宅分為單元類型、獨立類型、走廊類型和組合類型。對于常規家庭住宅,可以使用任何形式滿足要求。超高層住宅需要簡單且緊湊的平面,因為不需要追求結構合理性并保障容積率。以交通分類,較多的是面向中庭的廊式和中央核心筒式。
根據平面的形態的差異,可以按照平面布局把住宅分為版式和點式兩種類型。板式住宅就是在進深相同的情況下開間更長一些的住宅,點式住宅則是在平面規模相同的情況下高度更高的住宅[1]。
而依據住戶的不同形式,又可以按照平面布局把住宅分為單平面層和雙(多)平面層住宅。單平面層住宅即住宅的全部功能都在一個平面層上面,雙(多)平面層住宅則是不同的住宅功能分散在不同的平面層上的住宅。
2 超高層住宅的平面設計原則
通常來講,超高層住宅設計應具有合理的布局和完整的功能,這是住宅平面設計的一般要求,也是住戶的根本要求。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經濟利益,需要確保住宅設計在正確的尺寸下進行。同時,設計過程需要實現交通區域最小化,增加使用區域并提高區域利用率。設計時,必須了解設計的規律性,不僅要美觀,而且要方便結構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省成本和資源。此外,超高層住宅的平面設計與常規住宅設計相比,最大區別在于它必須控制好動態和靜態的分區以及公共和私人的分區。設計是所有建筑的基礎,所以,做好平面設計非常重要。但是,我國超高層住宅的平面設計仍然存在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因此,超高層住宅的平面設計必須自覺遵守相關的國家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
3 超高層住宅平面設計策略
3.1 臥室區域設計
臥室區域主要是指家中每個人的臥室和臥室附帶的浴室廁所區域,要考慮的第一件是房間的寧靜,第二是好的方向,第三是浴室的水暖管道等設計。如果要使臥室保持正確的朝向,必須進行權衡取舍。應將包括書房在內的輔助房間置于北部,必要時犧牲朝南的臥室以換取客廳的采光。臥室和浴室區域之間是否緊密連接主要取決于住宅的面積和格局。在只有1~2人的小型家庭布局中,通常可以從公共活動區直接連接浴室和衛生間。在較大戶型的住宅中,臥室與浴室的連接區域越多,浴室和衛生間距離入口區域越遠,則其衛浴區域就越獨立。如果兩個或多個臥室相互連接形成相對獨立的區域,則該區域通常在起居區的后面,遠離前門。這是住宅平面設計中的常用方法之一,有助于分離動態區域和靜態區域,并自然地分離白天和夜晚的活動區域。
3.2 起居區域設計
開放式起居區域主要由客廳、餐廳、門廳、娛樂(工作)區等空間組成。設計居住區域時需要注意房間的深度、方向和便利性。直通式客廳的優勢在于不僅使客廳得到充分的采光,而且便于組團轉角處的平面布置。通常情況下,人們不希望展示未經整理的廚房。中式烹飪方法會產生大量油煙,廚房向外開窗或用門與別的功能區域分隔開,這樣的設計比開放式廚房更容易被用戶接受。
在比較大的戶型設計中,客廳具有更完整和開放的視覺空間,就餐區的功能相應減少并歸入廚房區。這種布局主要用于沒有孩子的二人家庭中,烹飪只是偶爾為之的業余愛好,所以對起居區域的要求更高。由于超高層住宅的結構,廚房區域可能變得太大,將其與就餐區域結合,可以實現更高的區域利用率,也符合油煙分離的要求,就餐區安排在自然光最弱的區域,其照明可以通過客廳和廚房的間接照明來實現。由于有限的外墻,超高層住宅不可避免地缺乏內部照明。這種類型的平面設計由于在照明和封閉廚房中的獨特優勢而得到了廣泛使用[2]。
3.3 交通區域設計
與多層住宅相比,超高層住宅住戶對交通區域的關注度更高。設計人員很容易將注意力集中在房屋的功能上,而忽視了房屋之間的銜接,導致交通區域太大而浪費了大量空間,或者不合理的交通設計破壞了個別房間的結構。
戶內交通有三種形式,即內走道式、包廂式和人口分流式。內部走道的平面設計中,它的交通空間是獨立存在的。傳統的內部走道是通往所有房間的連接走廊,客廳和飯廳都是獨立的封閉空間。起居空間開放后,就可能在臥室區域中更多地使用內部走道,這種設計適合具有更多開放空間的雙朝向板式高層建筑。包廂式是公共生活區域,也是內部交通的組合區域,是允許訪問每個獨立房間的平面設計。人口分流式是將主要房間按入口區域分開,一些朝向南面,一些朝向北面,所有需要用水的房間均集中處于居住性能最不好的中間位置,因此每個房間都與戶外有接觸面。
就戶間交通而言,在超高層住宅中,可使用的方式有單元式、點式、廊式、組合式等。設計過程中有必要根據基本調查數據弄清住戶的具體情況,了解他們的生活需求,根據超高層住宅的層高、結構性能和經濟情況,確定不同的交通設計方案。
4 超高層住宅平面布局與戶型設計探討
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過程中,住宅設計歷經了許多變化和革新,不僅是居住模式發生了改變,家庭結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但是,住宅建筑經久耐用(房屋結構和材料壽命為50年~100年),導致當下很多住宅的設計落后于社會發展,也落后于居住模式的革新和發展。
4.1 一居室戶型
一居室戶型通常指的是小于65㎡的戶型,包含一間臥室。由于超高層住宅中電梯和設備室的面積較大,因此,一居室家庭的建筑面積略大于多層住宅的建筑面積。一般來說,一間臥室的房子專為單身人士或年輕夫婦設計,起居室和臥室的私密性幾乎相同,無需像其他類型的戶型那樣將它們分開。所有區域都緊密地集中在一個寬敞的空間中,可以極大地改善小房子的空間質量。一居室平面設計的基本原理是飲食和睡眠的分離,通常情況下,把起居和就餐功能合并到起居和就餐區域。如果住宅面積小于40㎡,則將起居和就寢區域合并,餐桌合并到廚房中,廚房可以簡化成簡約的烹飪臺,讓居室面積更加緊湊。
4.2 兩居室戶型
兩居室戶型通常面積為70㎡~90㎡,并設有兩間臥室。與一居室戶型相比,兩居室戶型是一個緊湊的家庭住宅,它提供了更加靈活的生活方式,可滿足2~4人的生活需求。隨著住戶人數的增加,需要各自的私人空間,就必須有單獨的分戶門。如果需要,可以將浴室與廚房分開。對于面積相對較大的兩居室戶型,餐廳可以設計在廚房附近,與起居室分開。由于面積緊湊,兩居室戶型主要用于塔式超高層住宅,只有個別標準較高的住宅采用單元式交通聯系[3]。
4.3 三居室戶型
三居室戶型一般是指90㎡~160㎡的、擁有三間臥室的戶型。三居室是當下我國家庭住宅的主流類型,可滿足廣大三口之家的居住和生活需求。在功能方面,除了主臥、次臥之外,還可以增設書房(客房),有必要時還可以增設主衛。在三居室戶型中,餐廳通常與起居室明確分開,臥室的數量增加了,臥室面積就可以進行重新劃分。如果面寬比進深小,則通常正面只有兩開間的寬度,進深可以達到15m,多用在雙面采光或三面采光的單元式條形住宅里面。
4.4 四居室及以上戶型
四居室及以上戶型主要指160㎡及以上、擁有4個或更多臥室的超大戶型。如果所有房間都在同一平面層上,那么單位面積太大將不可避免地影響標準層的布局。如果房間位于不同樓層,則可以顯著減少單元占用的空間,使室內動線更加流暢,與中小戶型相比,具有非常巨大的優勢。
5 結語
綜上所述,超高層建筑中的住宅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關,因為受到成本、面積、樓層和區域之類的條件的嚴重限制和影響,其平面布局存在很大差異。因此,設計人員要避免刻板的設計理念,避免千篇一律的設計。設計人員要不斷提高專業素養,根據特定項目和特定要求,把握項目的分類和特征,從臥室、起居及交通等多個方面綜合考量,進行科學合理的平面設計和布局,讓超高層住宅的平面設計更加符合居住者的實際情況,為住戶創造更高品質的生活空間。
參考文獻
[1] 胡超雄.從城市維度思考重點地段公共群體建筑的設計——以江西省文化中心建筑設計為例[J].城市建筑,2020(5):115-116.
[2] 彭濤.吳涇鎮16號地塊(紫晶南園)三期商品住宅建筑設計[J].上海建設科技,2020(2):20-22.
[3] 孫陽.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整合應用探討[J].城市建筑,2019(2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