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寧
近年來,隨著國家教育體制的改革,體育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占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小團體”模式是在體育教學中進行組團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較,更具有靈活性和實踐性。在此基礎上,通過對初中體育教學中籃球運動項目中的小團體模式教學進行了探討。
體育教學的本質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小團體模式是在體育改革進程下發展出來的教學模式,其起源于日本,我國在對小團體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后將其應用于體育課堂中,幫助師生團體更好地交流、進步。
1 體育教學
1.1 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
體育主要思想是增強學生體質,通過體育鍛煉的方法提高學生體育素養。體育教學的目標是“終身體育”“快樂體育”,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獲得快樂的同時又鍛煉身體。
1.2 體育教學的目的
(1)通過體育教學,使學生能夠提高對鍛煉身體重要性的認識,帶給學生正確的體育鍛煉的方法。
(2)在增強身體素質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學生達到身心的加強。在鍛煉中學會抵抗挫折,培養抗壓能力,更好地適應學習生活中的種種困難。
1.3 體育教學傳統模式
體育傳統的教育模式是班級教育,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上體育課,從小開始加強學生的體質。
2 小團體模式下的體育教學
2.1 小團體體育教學的概念
小團體教學是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強調小組內部交流,組內各成員之間可以互相提出自己的意見,相互改進共同進步。由老師布置學習任務,提倡組內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是一種更有利于老師學生之間互動的教學模式。
2.2 小團體體育教學方法
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或許這個學生擅長跑步,那個學生擅長跳遠,老師在分組時應該做到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科學合理分組,做到讓每個組內的學生都發現自己的優點,發揮自己的長處,揚長避短,讓小組更具有凝聚力。
傳統的教育方法與新模式下教育方法會有不同之處,需要老師仔細剖析教材,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在分組之后要注重讓學生參與其中。布置合理的學習任務,倡導小組之間的比賽競爭。讓學生在比賽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在任務的完成中培養合作意識。
2.3 小團體體育教學的意義
小團體教學模式增加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競爭的機會,充分的調動了學生運動鍛煉的積極性,分成不同的組別,讓每個學生都找到適合自己的小組,讓每個學生在小組中都有了用武之地,增強了學生的信心的同時,也提高學生學習鍛煉的效率。
3 籃球在小團體模式下初中體育教學下的應用
3.1 可行性
籃球運動的本質就是合作與競爭。要進行一場籃球運動,首先就需要將人員進行分組,然后是兩組之間的對決。在進行正式的籃球比賽之前需要隊員們不斷的磨合,不斷的訓練,只有最默契的隊伍才有可能在正式的比賽中獲得勝利,這充分體現了小團體模式實行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3.2 作用
(1)小團體體育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籃球的相關技術與動作
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訓練,可以由隊里技術更好地帶動技術不是特別好的訓練。采用一個帶一個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提升隊員掌握動作的本領,同時也避免了由于老師有事耽擱而學生不能正確掌握動作要領的情景發生。
(2)這種模式打破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界限
技術更好的同學可以充當老師帶領隊員們一起學習、探討。這些同學可以把隊員的問題反映給老師,讓老師幫忙解決。這樣提高了團隊的學習效率,加強了團體的合作意思。
(3)有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
與隊員之間進行日常的溝通與交流能更好地鍛煉他們人際交往的能力。在現代社會中需要能夠與他人溝通交往的能力。同時,學生之間無論是技術要領的交流還是情感方面的溝通,都能夠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增強團隊的凝聚力。
(4)有助于對體育興趣的培養
籃球作為小團體教學模式應用的典型代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小團體體育教學模式,使這種模式在其他體育運動中得到推廣。在團體內部,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的做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完成熱情,增強了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在小團體內設立流動型組長,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到團隊的建設中,有效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5)在合作競爭中讓學生學會創新,懂得創新精神
小團體是由不同的個體所組成的,不同的個體各自有各自的看法。在小組內部的討論中,收集學生的關于體育課堂以及籃球教育體制的看法,并進一步討論這些想法的可實施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而這些創新意識無論是在他們的學習還是生活中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4 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小團體模式下籃球體育教學的研究,發現小團體模式體育教學有著非常大的實用性,不僅僅在于學生的體育教學,這種模式對學生的生活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在這種模式下形成的合作與競爭思想,溝通交流意識以及創新能力,對學生的發展都是終身受用的。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