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綺莉
1 小學體育跳繩運動的意義
1.1 有利于體育課堂創新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學課堂需要不斷地創新,在目前傳統體育發展下,進行小學《花樣跳繩》校本課程開發可以有效地增加體育活動項目,強身健體。有利于小學體育教學更多的是對體育課堂的理解與積極實踐,從而提升思考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助于學生主動去不斷探索新事物。小學的教學模式比較散,放養式教學。所以,教學模式需要不斷創新與改革,才能夠培養更好的下一代。
1.2 有利于培養體育精神,強身健體
體育精神繼承了優良的傳統美德,民族精神具有著堅強不息的理念,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進行小學跳繩校本課程開發,不但可以增強體育課堂的娛樂有趣性,還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更重要的是引導小學生從小樹立體育精神意識,全方面發展自己,也能夠為學生建立更多的學習機會,豐富體育項目活動,為我國的體育發展事業打下基礎。
2 利用跳繩提高身體素質的策略
2.1 構建趣味情境,激發跳繩興趣
跳繩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愿意參與課堂活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播放一些節奏歡快、輕松的音樂,讓學生在歡快的旋律中跳繩,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的訓練積極性,有利于提升學生訓練的成效。如,每個班級的學生跳繩水平各有不同,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跳繩的速度頻率,為他們選擇相應旋律的歌曲。針對跳繩速度較快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快節奏的樂曲;針對跳繩速度較慢的學生,就可以選擇一些相對歡快的音樂,逐步提高他們的跳繩速度。此外,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跳繩競技賽的視頻,激發學生的進取心,讓學生感受跳繩這項運動的魅力,從而積極投身于跳繩訓練中。
在體育教學中,一些項目以及技能的提升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如果教師不注重訓練方式,很容易令學生失去興趣。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境,讓學生愛上跳繩,從而激發學生的訓練積極性。
2.2 巧借游戲活動,豐富訓練方式
傳統的跳繩教學訓練形式單一、持續性長、過程枯燥,對向往自由、不喜束縛的小學生很難產生吸引力,導致教學效果不佳,而改善這一現象的關鍵就是豐富訓練形式、提高訓練過程的趣味性。因此,教師可以將跳繩教學與游戲活動相結合,激發學生的訓練熱情,從而提高跳繩教學的效率。
在跳繩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單腳跳、雙腳跳、抬步跳、彩虹跳、開合跳、搖擺跳、弓步跳等花樣的跳繩模式。單腳跳模式與跑步過程類似,需要學生交換雙腳;雙腳跳模式需要學生并攏雙腿跳繩,沒有彈回動作,需要長時間持續。在訓練過程中,教師一開始可以降低跳繩標準,要求學生先進行單腳跳并觀察學生的完成情況。在學生完成以后,切換到雙腳跳模式,然后以此類推。通過訓練模式的切換,學生會對跳繩運動產生一種積極性,從而確保學生訓練的持續性。此外,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教師還可以在班級中分小組展開競賽,看看哪個小組的成員跳得花樣最多、完成得最好,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競爭性,提高學生的訓練熱情,最終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同時,在寓教于樂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跳繩水平也能隨之提高。
2.3 利用合作學習,提高體育技能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入合作學習模式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通過合作學習,一方面能夠拉近學生之間的情感距離,另一方面也能活躍課堂氛圍,讓課堂形成一個“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從而有利于正能量的傳遞。特別是針對跳繩教學,為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需要促進小組合作,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分享體育觀點,展示對體育項目的理解,從而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跳繩技能。
在跳繩教學過程中,當教師講解完跳繩的注意事項并做出正確示范后,就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研究提高跳繩速度的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將自己的訓練心得分享給其他組員。有的學生認為,提高跳繩速度必須盡可能地增加搖臂的幅度;有的學生認為,跳繩過程中必須全神貫注,通過搖臂一點點增加幅度,循序漸進地提升速度,最后才能提高跳繩速度。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小組成員都分享了“獨家”的跳繩技巧,并對提高跳繩速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而且他們也都積極地進行了實踐驗證。通過實踐和討論,學生對跳繩的技巧以及速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跳繩技能。同時,為了提高小組合作的效率,教師還可以為學生限定時間,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跳繩。在完成訓練后,教師還需要對小組成員的表現進行點評,并對表現突出的小組進行表揚,肯定學生的訓練成績,為其他小組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從而提高跳繩教學的效率。
3 結語
簡而言之,跳繩是一項有趣且訓練有素的體育活動,對改善學生的身體機能和促進身心發展具有積極影響。為了提高跳繩教育的效率,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有趣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對跳繩活動感到興奮,并使用多種多樣的培訓模式來激勵他們參與,同時激勵他們以各種方式進行改進,從而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訓練成果,讓學生愛上跳繩。
(作者單位:廣州市荔灣區匯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