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友 李健 汪遠展



本研究采用文獻分析法、實驗法以及數理統計法對核心力量訓練對繩索救援人員的救援競技水平的影響進行研究,通過對核心穩定性訓練進行闡述,分析核心力量訓練對繩索救援技術在競技發揮水平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核心穩定性訓練對提高繩索救援隊員的腳步移動速度、耐力、協調性等專項素質以及繩索技術中的上升與下降、傷員的平穩向上提拉和平穩向下轉移等專項技術具有積極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核心力量訓練提升了繩索救援人員工作時的身體協調能力。為了更好的改善繩索救援人員身體協調與穩定性能,提高繩索救援者在競技比賽中的競技水平,對繩索救援核心力量訓練進行研究是必要的,此舉將進一步提高繩索救援人員的救援能力。
1 前言
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推動下,廣大社會人士參與救援的熱情也逐漸高漲起來,特別是在救助重特大突發性的自然災害中,如: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等。眾多社會應急組織組成的隊伍與國家消防救援力量組成的隊伍相互配合,在災區傷員的救治、災區秩序的穩定、災區傷員心靈的撫慰、災區救援物資的籌劃、災區善款的募集等眾多方面都發揮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充分展現出出身在基層的優勢,社會應急力量正在一步步成長為國家應急救援力量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8年3月,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機構改革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門成立。8月8日,應急管理部黨組書記、副部長黃明在浙江紹興調研社會救援力量參與應急工作,強調社會救援力量是我國應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強引導、強化服務,積極支持和規范隊伍建設發展,推動社會救援力量發揮更大作用。2019年1月15日應急管理部發出組織舉辦全國首屆社會應急力量技能競賽的通知。競賽是應急管理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應急管理工作決策部署。在處置突發性的各種自然災害事故的救援中,以繩和輔助器械所組成的繩索救援系統作為搶險主體的稱為繩索救援。但由于中國繩索救援起步較晚,和發達國家在設備和技術方面存在較大差距。一時要在其方面超越他們來提高自己的競技水平是相當困難的。其在繩索救援競技中裝備只是輔助品,參加的救援人員才是競技的關鍵所在。在繩索救援競技中救援人員的體質是有著千差萬別的,競技中救援人員自身發力點較多,比如肩部、腹部、背部、臀髖部等肌肉群都要發力,在繩索救援競技中,救援者發力肌肉群的強弱決定了救援的質量,甚至救援的成敗。為了更好的推動救援人員自身發力,進而提高繩索救援競技水平,有必要對繩索救援核心力量進行研究,這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2 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
2.1實驗結果的對比分析
在實驗結果對比中,主要通過測試能夠反映救援人員繩索救援競技水平的項目,對比實驗前后救援人員繩索救援時間速度的變化,以反映核心力量訓練對救援人員繩索救援競技水平的影響。專項素質能力和專項技術能力是反映繩索救援競技水平的最好驗證,因此下面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救援人員的專項素質能力和專項技術能力進行對比分析。
2.1.1 核心穩定性訓練專項素質影響
通過表1可以得知,核心穩定性訓練前后,繩索救援人員平衡穩定能力的成績,訓練開始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單腿閉眼支撐和單腿跳躍五十米兩項目P測試的結果都大于0.05,兩項科目在訓練前并無顯著的差異。在核心穩定性訓練前:實驗組單腿閉眼支撐的平均成績為8.13s,50米單腿跳躍的平均成績為12.96s。在核心穩定性訓練后:實驗組單腿閉眼支撐的平均成績為11.59s,50米單腿跳躍的平均成績為10.57s。對比在核心穩定性訓練前后,單腿閉眼支撐的平均成績提高了3.46s,50米單腿跳躍的平均成績提高了2.39s,對照組在一般力量訓練前單腿閉眼支撐的平均成績為8.68s,50米單腿跳躍的平均成績為13.1s。一般力量訓練后:對照組單腿閉眼支撐的平均成績為8.55s,50米單腿跳躍的平均成績為12.37s,兩項成績的平均值與訓練前相比都有略微提升。但訓練后對照組的兩項目的兩組成績與實驗組的兩項目的兩組成績存在顯著性差異變化,在訓練后實驗組成績要比對照組成績好。
通過表2可以得知,訓練前兩組隊員在單杠卷身上、立定跳遠、1分鐘交替腳跳繩的測試成績,相同項目數據分析P值大于0.05。在核心穩定性訓練前:實驗組單杠卷身上平均7.12次,立定跳遠平均成績為2.48m,一分鐘交替腳跳繩平均成績為177.62次。在核心穩定性訓練后:實驗組單杠卷身上平均為19.5次,立定跳遠平均成績為2.59m,一分鐘交替腳跳繩平均成績為196.75次。在核心穩定性訓練后實驗組單杠卷身上測試成績平均提高12.38次,立定跳遠成績平均提高0.11m,跳繩成績平均每人提高19.13次。訓練后,對照組各項成績與之前成績相比有所提高,但幅度相對較小。在核心穩定性訓練后實驗組救援人員的專項素質得到顯著提高,對照組專項素質沒有顯著的改變。
2.1.2 核心穩定性訓練對救援競技能力的影響
在救援專項競技能力(均是雙繩系統)中主要選取了十二米繩索上升技術和高空懸吊向下救援中五米攜帶傷員下降技術、高空懸吊向下救援(五米高空傷員下降狀態懸吊)、30米繩索橫渡接近傷員,用這幾項技術來測試核心穩定性訓練對繩索救援人員的專項競技能力是否有影響。首先是在大家經過系統的繩索救援培訓后進行核心穩定性訓練,保證大家各項繩索技能水平達到相近水平。隨后在核心訓練開始前和結束后進行統一性測試。在考核技術測試時,統一著裝個人PPE 在統一規定動作下上升與下降,開始測試前允許熟悉場地和熱身。在考核高空懸吊向下救援中五米攜帶傷員下降技術時,統一由系統手錨制作后再由救援人員(攻擊手)攜帶傷員下降,在考核高空懸吊向下救援(五米高空傷員下降狀態懸吊)時,救援人員接近傷員后都必須先進行雙重連接才能拆除傷員系統向下轉移,而30米繩索橫渡接近傷員則是救援人員(攻擊手)無牽引橫渡接近。
通過表3可見,經過核心穩定訓練后繩索救援人員專項技術的測試結果,在十二米繩索上升這項技術,訓練前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平均成績相近,經過核心穩定性訓練后的兩組組的平均成績都得到顯著提升,而實驗組組平均成績有較大幅度的提升。訓練前,在五米攜帶傷員下降測試、高空懸吊向下救援和30米繩索橫渡接近傷員三個項目中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的平均成績很相近,經過核心穩定性訓練后的實驗組同樣得到大幅度提高。整體來看,在經過核心穩定性訓練后,繩索救援人員(攻擊手)的上升、下降、傷員的向上提拉和向下轉運技術能力得到提升,可以得出,核心穩定性訓練對繩索救援技術在競技中的發揮產生了積極的提升作用。
2.2 實驗結果討論
2.2.1 核心爆發力的提升對救援競技的影響
核心穩定性訓練可以調動身體各部位的肌肉,使每個部位的肌肉有機地結合起來參與運動,從而提高救援競技場上繩索救援人員的移動速度、力量爆發和耐力。爆發力對救援人員是相當重要的,可以增大躲避一些突發事故的概率,提高自身繩索上升,提拉傷員和短距離運送的效率。從立定跳遠、單杠卷身上和一分鐘交替腳跳繩的成績可以了解救援人員身體素質的腿部爆發、腰腹肌和上肢力量的強弱,在核心穩定性訓練前實驗組單杠卷身上平均7.12次,在訓練后實驗組單杠卷身上平均19.5次;實驗組跳遠得分為2.59m,站立跳遠得分增加0.11m;實驗組在一分鐘內跳躍了177.62次,訓練后一分鐘交替腳跳繩提升到196.75次。可見核心穩定性訓練后實驗組繩索的專項素質得到提高,對照組并沒有顯著的改變。在繩索救援競技的比賽中,比的是誰用時最少,誰運送最平穩,這時就需要每一位救援人員都要具備一定的持續爆發能力,持續爆發力決定著繩索系統在賽場中的運行效率。同時在賽場上的緊急救援中身體需要突然地爆發,強大的核心穩定性能夠很好的穩定住盆骨、髖關節和脊柱,防止力量無法快速爆發,使力量能夠更好的集中在著力點上,讓身體能夠在相對穩定狀態下完成救援動作提高救援效率。
2.2.2 平衡穩定性在救援競技中的作用
從繩索救援的各種技術動作中,得出平衡穩定能力是救援人員必備的能力,救援人員身體平衡穩定能力的良好,有助于在競技救援行進中對自身的保護和完美的技術發揮。每一次完美技術的發揮,都需要身體生物力量,形成一個完整的運動鏈條,核心穩定性能夠充分發揮軀干和肢體的平衡穩定。在核心穩定性訓練后實驗組單腿閉眼成績為11.59s,50米單腿跳躍成績為10.57s,兩項成績都有提高,而進行一般性力量訓練的對照組訓練前后沒有顯著變化,而且實驗組的成績比對照組的成績要好。在繩索救援競技中,繩索救援人員(攻擊手)身體始終保持平衡穩定—不平衡穩定—平衡不穩定—平衡穩定的變化中。而繩索救援人員的核心穩定性則是對自身姿態、技能發揮和技術動作有著穩定與支撐作用。對繩索救援人員核心穩定性的訓練可以使救援人員自身的穩定性加強,使上肢和下肢以及核心肌肉群所產生的力量能夠更好的銜接在一起,讓身體無論在何種的狀態下,發力時都能夠快速的控制住身體的平衡,一般性的力量訓練同樣可以使上下肢和軀干的力量增加,即使在各部分的肌肉沒有良好連接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簡單地依靠力來進行一些動作。然而,在繩索救援中,必須控制重心并保持身體的穩定性以便有效地施加力。一般力量訓練是針對身體單個部位的肌肉訓練,而核心穩定性訓練可以是全面的。發展肌肉功能,提高了全身肌肉之間協調和傳遞肌肉的能力,并且在進攻過程中可以避免各部位肌肉的脫位,并且可以很好地控制身體的重心,讓救援技術完美的發揮,提高救援效率。
2.2.3 靈敏素質在救援競技中的作用
由于繩索救援的特點是環境復雜不適合大型機械到位,場上人員位置變化多的特點,因此對救援人員靈敏性有極大的要求,五十米單腳跳躍和一分鐘交替腳跳繩反映了救援人員的手腳的協調、移動速度和靈敏性能力,實驗后成績的提升改善代表救助者的速度和靈敏度得到提升,尤其是腳步的移動速度。敏感的質量意味著在各種突然變化的條件下,救援人員可以快速準確地改變身體的位置。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繩索救援要求救援人員具備良好的靈敏素質,這樣能夠良好的判斷,快速的根據場上情況進行變化身體方向和位置。訓練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在經過核心穩定性訓練后,救援人員的十二米繩索上升技術和高空懸吊向下救援中系統手錨制作后攻擊手的下降技術、接近傷員后攻擊手單人提拉傷員并向下轉移技術和三十米橫渡接近傷員的能力都得到提升,在繩索救援技術中,繩索上升、下降和轉運傷員都是繩索競技專項技術的基礎,可以得出,核心穩定性訓練對繩索救援競技水平產生了積極的提升作用。
2.2.4 核心穩定性的提升對救援競技的影響
在繩索救援過程中,救援人員必須是以最安全、最穩定的和最快捷的方式接近傷員,這就要求救援人員有相當好的移動能力和平衡性,有時救援人員會出現大腦是反應過來的,但是雙腳卻站在原地邁不出去的情況,這是因為腿部的肌肉在單一的進行運動,與其他部位并沒有結合在一起共同參與運動,導致運動停滯。而想要在救援中能夠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身體,核心穩定性在這個過程中起著樞紐作用。在攜帶傷員快速穩定下降時,就要通過身體的核心穩定將下肢與接觸面的反作用力傳遞到支撐部分的身體軀干部位,然后通過軀干部位傳遞,將力量分解開來,使自己快速而穩定的下降。可以看出,核心穩定性的提升直接影響救援先鋒員的運送傷員的效率與救援成敗。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在經過8個周的訓練后:對照組在單腿閉眼支撐和單腿跳躍五十米分別提高0.16秒和0.63秒,實驗組在單腿閉眼支撐和單腿跳躍五十米分別提高3.46秒和2.39秒,說明核心力量訓練對繩索救援人員的穩定能力和專項爆發力較一般力量訓練更為顯著;在經過8個周的訓練后:對照組在單杠卷身上、立定跳遠、1分鐘交替腳跳繩分別提高2.87個、0.01米和2.75次,實驗組在單杠卷身上、立定跳遠、1分鐘交替腳跳繩分別提高12.38個、0.11米和19.13次,說明采用核心力量訓練的實驗組繩索救援人員的身體協調性和靈敏素質的提升效果比對照組的要好;在經過8個周的訓練后:實驗組在十二米繩索上升技術、高空懸吊向下救援中五米攜帶傷員下降技術、高空懸吊向下救援(五米高空傷員下降狀態懸吊)、30米繩索橫渡接近傷員四項專項競技技能分別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對照組只有小幅度的提升,有一項成績稍有倒退現象,可以得出核心力量訓練對繩索救援競技的專項項目成績具有明顯的提升作用。綜上得出核心力量訓練對繩索救援競技水平具有良好的提升促進作用。
3.2 建議
(1)由于核心穩定性在繩索救援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核心穩定性訓練可以作為提高繩索救援競技的教學、訓練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加強身體的腹部,背部和臀髖部肌群力量,提高身體對遠端肌群的協調作用,有助于提高普通繩索技能的學習效果。因此,通過日常繩索救援教學和培訓中的各種具體培訓計劃,加強核心穩定性培訓非常重要。
(2)此次的成果雖然是以四川省社會應急救援隊16名參加繩索救援競技組的隊員作為實驗和研究對象,通過核心穩定性訓練來提高了他們身體協調性。但對于一般繩索競技救援人員的身體的平衡穩定和靈敏性的鍛煉,在訓練方法和組織實施上是能參考的。
(3)核心穩定性訓練,也可以說是體力和力量訓練,這是滲透在教學和繩索救援的訓練強度中,是一般訓練的一部分。他們通過核心穩定性訓練提升核心協調方面與一般力量性訓練不發生沖突。在平常的繩索救援的教學與訓練過程中,應當二者兼顧
(4)在選擇繩索救援競技訓練的對象上,在核心穩定性的訓練計劃安排和訓練過程中實施的控制上,在學習與參考國內他人先進技術與方法的時候不要盲目。要注重其在自身的實踐性,更不能過于夸大核心穩定性訓練的效果,近而忽視一般力量的基礎性訓練。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