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令彬
本文主要對天津市北辰區宜興埠第三小學足球隊隊員在射門訓練中的運動負荷進行了研究。研究對象為天津市北辰區宜興埠第三小學足球隊,測試的是12名校足球隊男隊員。通過利用GP Sports軟件對天津市北辰區宜興埠第三小學足球隊隊員進行信息收集,運用數據測量法、文獻法、數據分析法等一系列的方法,對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和分析。采集的主要信息有跑動距離、心率指標變化、沖撞強度、加減速度變化、能量代謝等進行比較分析。呈現出以圖表和文字的形式,給教練員提供數據參考,以便進行臨場指揮調整,根據隊員的身體狀態,進行人員調動。從而對不同位置或不同身體狀況的隊員進行個性化的射門訓練計劃,根據數據制定科學訓練體系和訓練強度,全面掌握足球運動員訓練、比賽的活動特征和運動負荷狀況,并得出以下結論:
(1)宜興埠第三小學學生們射門訓練訓練中運動心率數據,主要處于120—180之間,運動心率在區間1、2較低,說明這兩個區間的運動負荷較低;區間3、4、5、6普遍較高,說明這個區間運動負荷較高。隨著能量的消耗,疲勞感增加,使運動員心率下降,這時教練要給充分的休息時間。
(2)宜興埠第三小學學生們射門訓練中運動能量代謝,主要處于42—49之間,相對而言數值比較均衡,波動不大。
(3)宜興埠第三小學學生們射門訓練中運動加速減速數據,隊員跑動距離基本一致,通過數據監測和現場測試,從監測結果,有個別隊員沒有全身心投入,加速減速趨于平穩,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4)宜興埠第三小學學生們射門訓練中運動沖撞,數據表明個別的沖撞能力較強,其余隊員沖撞能力相對平均。教練員再設計訓練和比賽時候,加強隊員自身的對抗沖撞能力,為以后比賽奠定好良好的基礎。
1 結果與分析
1.1 對宜興埠第三小學學生們射門訓練訓練中運動心率數據進行分析對比
在宜興埠第三小學學生們的射門訓練中,U11的12名男隊員的運動心率均有所不一,區間1和2心率普遍低說明這兩個區間運動負荷較小;而3、4、5、6著四個區間心率普遍高,說明在這個四個區間,運動負荷是較高的。主要處于120-180次/分鐘的水平,其中心率最低出現在第二區間,心率為129次/分鐘;其中心率最高出現在第五區間,心率為171次/分鐘。
1.2 對宜興埠第三小學學生們射門訓練中運動能量代謝數據進行分析對比
在射門訓練中,12個隊員能量代謝最大值為49,最小值為42。數據表明,隊員5在射門訓練中能量代謝普遍高,尤其在區間4、5和6,這三個區間值都達到了47J ;隊員7在射門訓練中能量代謝在區間3達到最高值,最高值為49J,最低值為42J;相對而言能量代謝比較平均,波動不大,但他們也需要通過訓練來不斷提高。
1.3 對宜興埠第三小學學生們射門訓練中運動加速減速數據進行分析對比
隊員們射門訓練中,區間5的加速減速能力最高,最高值為0.16,最低值為0.12。從表中可以看出隊員4的在訓練中加速減速趨于平穩,在區間1、3、5是最低的,2、6區間較低,說明隊員4沒有用盡全力;隊員12在區間1、2、6是最低的,說明隊員12也沒有用盡全力;隊員8在區間4、5時加速減速能力達到最高,最高值為0.16,而在1、2區間加速減速較高,為0.15,說明隊員8用盡全力去進行射門訓練。
1.4 對宜興埠第三小學學生們射門訓練中運動沖撞數據進行分析對比
隊員的射門訓練中,合理沖撞的范圍主要在1-2m內,在12名隊員中,根據現場測試,大部分隊員只在少數區間超出了合理沖撞的范圍,整體上還是處于合理沖撞的范圍內。在射門訓練中結合防守、擺脫、射門進行運動沖撞數據的監測,在射門訓練中國運動沖撞的數值最高達到1.9,最低達到0.7。隊員9在所有隊員的各個區間里數值普遍高,最高值1.8,最低值1.4,數據表明隊員9的沖撞能力較強,其余隊員沖撞能力相對平均。
2 結論
本文主要對校園足球結合射門訓練的運動負荷進行研究,研究內容主要涉及運動心率、能量代謝、反復沖刺等方面,通過上述研究數據可以得知,不同隊員在同一訓練、同一區間中所表現出來的運動負荷不同;邊后衛、中后衛、前衛、前鋒這四個不同位置的隊員在每個區間所表現出來的運動負荷也不同。如射門訓練中運動心率的數據進行分析對比,區間二的隊員運動心率較低,運動負荷較小,所以應加強訓練的運動量度和強度,區間五隊員運動心率達到最高,最高值達到171,說明這個區間隊員達到訓練的目的。
3 建議
(1)訓練過程中負荷的安排一般是循序漸進的狀態,負荷的量和強度的變化通常有三種搭配形式:既加量也加強度,加強度減量,加量減強度。
(2)通過對宜興阜第三小學隊員的訓練測試,進行高強度并且單調的訓練,容易使他們感到枯燥、無聊,把他們對足球的興趣全部給壓抑住,在過于疲勞的狀態下容易使他們的動作變形,達不到理想的訓練狀態和結果,對日常訓練和技術的提高是不利的。
(作者單位:天津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