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紅 柴晨曦
當前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大多老師下大功夫對課的導入、準備部分,基本部分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而忽視了對課的結尾環節的充分考慮。由于學生在學習心理上,包括學習情緒、注意力等往往會隨著練習高潮的終止和一些身體放松練習的結束而陡然松懈,加之教師有時認識上的疏忽和教學方法的簡單,常常會使體育課形成“草率收兵”,“虎頭蛇尾”之態,這無疑是違背教學要求的,也不利于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
課的結尾是體育課教學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對本課的教學任務完成情況,以及教材的學習情況進行小結,是課的教學控制系統中教師信息輸出的最末途徑,同時也是獲得學生反饋信息的最后通路,它對于深化課的主題,加強已獲得的知識、技能的鞏固,以及使學生對自身學習程度形成一個比較正確的認識,有著無可非議的作用。另外,抓好課的結尾環節,能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下一堂課的教學情況,使學生在上完課后一猶未盡,殷切期待著下一課,并在下一課的教學中體現出很強的“求知欲”和“欲知心理”,能迅速的進入課堂學習的良好狀態。
1 那么怎樣才能組織好體育課的結尾環節呢?筆者認為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
1.1 語言結尾法
這是體育課中最經常應用的結尾方法。指教師運用各種形式的語言,有的放矢的指導學生作一番回憶、整理,以提高和鞏固新的知識技能的方法。正確的使用語言結尾法對學生順利的掌握所學的知識技能有重要的意義,它能使學生更明確學習的要求、端正學習態度,啟發學生積極的思維,加強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從而加速對體育知識、技能、技術的掌握,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自覺性,培養學生自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2 總結歸納法
教師用精辟的語言就該課教材的學習情況、學生課堂表現情況、教學內容的本身特點等進行總結性的歸納論述,以加深學生對該課教學內容的理解,進一步明確學習內容的要領、關鍵,找到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領會掌握一些練習方法、手段等,以利于正確概念的鞏固和課外進行練習。
1.3 提問解疑法
教師面對課堂練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課的任務及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有目的的提出問題,然后指定學生回答;或者由學生針對所學的內容和自身學習中的情況,向老師提出問題,由老師幫助回答、解決。這樣一方面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掌握教材的程度,另一方面可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思索問題,培養學生自我反省、自我提高的習慣。
1.4 鋪墊拓展法
教師引導學生在總結本堂課所學知識、技能的基礎上,結合教材之間的內在聯系,作適當的引申和拓展。一方面作各教材間的聯系引申,把本堂課的學習方法、練習形式、學習品質等引申到其它教材的學習上,以促進學生能更積極、主動的學習。另一方面作前后課間的拓展,簡單提出下一堂課的教學要求和希望,講解前后課間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系,為繼續學習后面的新教材作好鋪墊開路工作。
1.5 重現演示法
教師根據需要,通過再次示范,重現教具等手段,有針對性的突出技術動作或某些練習過程,以強化動作表象,進而起到促進復習和鞏固教材的作用。重現演示法能很好的使學生第二次形成動作表象,并能自覺的聯系全課教學,內心反饋自己的學習過程,糾正和改進練習方法。如在“前滾翻”的教學中,經過課堂上系統的教學,結尾時教師再次展示前滾翻的動作掛圖,講解動作的要領、關鍵,并再次示范動作。這時學生在知識的認識上和技能的理解上有明顯的提高,能很好的根據教師的指導,在思想上完成動作的“意練” ,鞏固和提升學習內容。
2 組織好課的結尾環節,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語言組織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講解要通俗易懂、簡明扼要,語言表達要有感染力、啟發性,教師要能抓住課堂教學中的關鍵問題,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和千篇一律。
(2)課的結尾環節要針對全課和全體學生的情況來組織設計,不能只體現局部的教學內容,也不能只面對少數或部分學生,形式要多樣,講練要結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同時,也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切忌只有教師的單邊活動。
(3)課的結尾不能只體現教材、教學過程、學生學習的情況,還應體現出思想品德、衛生健康、興趣情感、智力發展等多方面的因素,這樣才有助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4)要仔細觀察學生心理的反應變化,能及時迅速的作出調整改進。比如在請學生演示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中下水平學生,杜絕嘲笑、諷刺、挖苦學生現象的出現,減輕學生的思想負擔。
總而言之,體育課的結尾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各種方法之間也有著內在的聯系。我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根據課的類型、學生的特點、具體的教學情況,選擇恰當的結尾方法,有時也可以交替或綜合使用。教學中教師還可根據具體情況,設計新穎、獨特、有效的結尾方法,做到有始有終,前后呼應,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浙江省衢州市實驗學校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