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云超,董 華,高 健,閆軍劍,周萬祥
(中糧東海糧油工業(張家港)有限公司,江蘇 張家港 215634)
目前家庭用來煎炸食品的油脂一般選擇大豆油、葵花籽油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它們在炸制食品時極易氧化劣變。不是所有的油都適合油炸,飽和脂肪酸較多的脂肪具有較好的脆度和穩定性,但熔點高,可操作性差。而且,過量攝入含有高飽和脂肪酸的脂肪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一定影響[1]。高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在空氣中容易氧化,特別是在油炸的高溫條件下,更容易變質,甚至產生有害物質。因此以棕櫚油為基質油,配以適當比例的菜籽油、大豆油等常用植物油,采用調配制備成煎炸專用調和油,使其脂肪酸組成合理,既增強了煎炸油的穩定性,又豐富了油脂的營養功能和風味,煎炸風味效果好。本實驗對依照配方調制的煎炸專用調和油進行穩定性研究,以保證開發的煎炸油耐煎炸、品質更安全。
煎炸專用調和油(將菜籽油、大豆油、葵花籽油、18度棕櫚油按照配方比例調配而成):中糧東海糧油工業(張家港)有限公司;雞腿:福建圣農集團有限公司。
油水分離油炸機:寶能6kw-b;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XS204;紫外分光分度計:島津UV2700;氣相色譜儀:安捷倫7890。
1.2.1 煎炸油理化指標測定
酸價測定依照GB 5009.229—2016;過氧化值測定依照GB 5009.227—2016;極性組分測定依照GB 5009.202—2016;反式脂肪酸含量測定依照GB 5009.257—2016。
1.2.2 煎炸實驗
每次取5 kg煎炸油,放入180 ℃恒溫加熱鍋煎炸雞腿。煎炸時間為每批煎炸10 min,每批5只雞腿。重復上述操作,隔10 min炸一次,每批煎炸后,取出100 g油自然冷卻,檢測酸價、過氧化值、反式脂肪酸、脂肪酸組分、極性組分含量。當極性組分含量超過27%時煎炸試驗結束[2]。
酸價是評價煎炸油變質與否的重要指標,也是評價煎炸油是否水解的重要指標。油炸食品時,游離脂肪酸具有刺激性氣味,甘油三酯水解、斷裂、氧化,使油炸油的酸價升高。從圖1可以看出,煎炸專用調和油的酸價隨著煎炸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升高。煎炸40 h后的酸價仍低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植物油》(GB 2716—2018)規定的酸值≤5 mgKOH·g-1的限量[3]。

圖1 煎炸油在煎炸過程中酸價的變化圖
過氧化值是油脂初始氧化反應的產物,大部分初始氧化產物都分解成酮醛等有害物質。從圖2可以看出,煎炸專用調和油的過氧化值隨著煎炸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升高的趨勢。不過煎炸15~21 h時,呈下降趨勢,說明生成的氫過氧化物大多分解,過氧化物在煎炸過程中的生成與分解是一個動態過程。

圖2 煎炸油在煎炸過程中過氧化值的變化圖
反式脂肪酸是至少含有一個反式構型雙鍵的不飽和脂肪酸的總稱,過量攝入反式脂肪酸容易引發冠心病,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以及凝聚力,形成血栓,還會降低記憶,影響發育。從圖3可以看出,高溫長時間加熱會使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有所增加,但變化趨勢較小。

圖3 煎炸油在煎炸過程中反式脂肪酸的變化圖
煎炸用油極性化合物的含量是衡量食用油在煎炸過程中是否過度地被反復使用和有害程度的重要指標。從圖4可以看出,隨著煎炸雞腿的時間延長,煎炸油的極性組分含量呈上升趨勢,在雞腿煎炸40 h的時候煎炸油中極性物質含量超過27%,達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植物油》(GB 2716—2018)煎炸油的極性組分不得超過27%的限定[4]。

圖4 煎炸油在煎炸過程中極性組分的變化圖
通過高溫、長時間加熱、反復加熱均會使不飽和脂肪酸總量不斷減少,因而油脂的營養性也隨煎炸時間延長而下降。由于氧化聚合及分解的影響,油脂的相對不飽和度也會隨之下降[5]。煎炸油在煎炸過程中脂肪酸組分的變化見表1。

表1 煎炸油在煎炸過程中脂肪酸組分的變化表
以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18度棕櫚液油調配適用于煎炸加工的專用調和油。該油品具有脂肪酸組成合理、煎炸穩定性強、使用壽命長和油炸食品感官效果好等優點,既保證了食品的色香味,又提高了煎炸食品的整體安全性,是一種既營養又健康,適合于餐飲業推廣的煎炸專用調和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