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



【關鍵詞】乳腺癌;腋窩轉移性淋巴結;高頻彩超;診斷;靈敏度
乳腺癌困擾女性已久,臨床對其具體病因的調查研究已久,雖然仍未完全明確,但是對一些高危因素已經給出較多的提示[1]。在乳腺癌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多數患者病情加重后容易發生淋巴結轉移情況,直接表現為患側腋窩處淋巴結聚集、粘連、腫大,也有部分淋巴轉移發生在對側[2]。乳腺癌轉移過程中,首先受累的便是腋下淋巴結,之后會向鎖骨、胸骨等部位進犯,一般只有當腋下淋巴結受累情況嚴重到出現過濾不足現象后,內乳淋巴結轉移便會隨之發生,而鎖骨上淋巴結的受累往往標志著癌癥晚期的出現。也就是說淋巴結轉移已經發生后,意味著患者的病情已經嚴重到隨時危及生命的地步。臨床認為,越早發現淋巴轉移現象越有利于治療措施的實施,對挽救患者生命意義重大[3]。當前,針對乳腺疾病,臨床主要以彩超進行檢查,高頻彩超技術的高分辨率特點使得其在囊性病灶和實性病灶的區分中具有更高的準確度,可以輔助鑒別病變性質,具有無創、可重復操作、準確性高等優勢。本文分析高頻彩超對該病變情況有較大的診斷靈敏度。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手術患者,患者皆為女性,年齡33歲~65歲之間,平均年齡(47.69±5.74)歲,病理分型包括11例導管內癌、66例浸潤性導管癌,3例浸潤性小葉癌,腫瘤分期包含例T1期27例、T2期25例、T3期13例、Tis期15例。經病理檢查發現45例有腋窩轉移性淋巴結發生,有35例未發現腋窩轉移性淋巴結,分別設為觀察組、對照組。納入標準:①符合乳腺癌診斷標準的患者;②無放化療治療史的患者;③相關影像資料保存完整患者。排除標準:①未確診,僅疑似乳腺癌的患者;②同時存在感染性疾病的患者;③造血功能異常患者。
1.2 方法
高頻彩超設備為院內檢驗科常用設備,設置5MHz~10MHz 探頭頻率,受檢患者仰臥待檢,檢驗時上舉上雙臂,使雙側腋窩充分暴露于設備視野下,應用X 線掃描腋窩淋巴區域、乳腺區域,獲取影像后又2 名以上專業醫師閱片,確定診斷結果。
1.3 觀察指標
分析乳腺癌患者的超聲影像特征、發生腋窩轉移性淋巴結患者的血流信號特點及超聲在乳腺癌腋窩轉移性淋巴結中的診斷價值。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 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 ± s)表示,進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乳腺癌患者超聲影像特點
觀察組影像中發現以下情況明顯比對照組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伴腋窩轉移性淋巴結患者血流信號特點
觀察組血流信號3 級最多,血流分布周邊型最多,對照組血流信號2級最多,血流分布門型最多,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高頻超聲診斷價值分析
80 例乳腺癌患者的高頻超聲診斷結果中陽性43 例,陰性37 例,陽性符合率為92.50%(39+35/80),其診斷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的靈敏度86.67%(39/45),特異度88.57%(31/35),陽性率90.70%(39/43),陰性率83.78%(31/37),見表3。
3 討論
乳腺癌形成后將對腋窩淋巴結造成嚴重的侵害,關于乳腺癌患者的調查中指出,有將近80% 比例的患者都有腋窩轉移性淋巴結,是病情惡化的直接表現之一[4]。腋窩淋巴清掃術,是防控淋巴轉移的有效措施,但專家表示其治療于腋窩轉移性淋巴結診斷陰性患者并不具備治療意義,且可能因為手術加重患者身體的負擔[5]。因此如何更準確的判斷患者是否有腋窩轉移性淋巴結發生對臨床救治方案的確定有非常大的幫助,也避免了患者遭受不必要的傷害,同時確切的診斷結果有助于醫生把握患者乳腺癌發展進程。這些年臨床關于腋窩淋巴結的診斷技術在不斷地進步,最早在檢查腋窩淋巴結時,主要應用觸診法,對醫生的臨床經驗有著較高的要求,同時即使是經驗豐富的醫生,在檢查時,也常因為患者體質肥胖、轉移性淋巴結位置、大小的不同影響到診斷的準確性,一般來說,觸診法能夠檢驗出的淋巴結的位置均靠近0.5-1.0cm 的淺表處。有專家做過調查,觸診法在該疾病診斷中的誤差率將近30%。
高頻彩超診斷是一種無創的影像學技術,其影像空間性強,血流動力顯示清晰,用于腋窩淋巴結,可以較準確的判斷其性狀,確定有無轉移發生。正常人的腋窩淋巴結影像中其形狀多為小腎形,具有圓潤光滑的胞膜,均勻的皮質,低回聲且回聲分布均勻。良性淋巴結的影像可見隨質、門部增生,向內有皮質增厚現象,也有少數可見低回聲而無增厚現象,其整體的形態不會發生較大的變化,惡性淋巴結的影像則可見卵或遠狀的形態,觀察皮質呈現不均勻狀態[8]。專家指出,影響乳腺癌相關預后的重要因素中,淋巴結的轉移數目便是其中之一,淋巴結轉移數目越多,患者的生存越難以保證。阮佳泉[6] 等在研究報道選取了出現腋窩淋巴轉移與未出現腋窩淋巴轉移的患者乳腺癌患者進行比較分析,結果顯示高頻彩超檢查乳腺癌腋窩淋巴轉移的準確度、特異度、靈敏度分別為94.35%、93.33%、95.31%,同時發生腋窩淋巴轉移者檢查結果中顯示分布有更多的周邊型血流,而分布的門型血流則更少,提示該項檢查手段應用不僅能夠為患者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案提供依據,還能夠作為疾病治療預后的重要評估手段。李季[7] 等在研究中同樣將已經發生和未發生腋窩淋巴結轉移的病例進行對照研究,結果顯示高頻彩超檢查乳腺癌腋窩淋巴轉移的靈敏度、特異度分別是88.89%、82.86%,誤診率與漏診率分別為14.71%、13.04%,同時兩組影像圖分析結果中,血流分布、血流信號等級,以及內鈣化灶、淋巴邊界等均存在明顯差異,提示借助高頻彩超能夠準確地獲知腋窩淋巴結狀態,以便對應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根據劉瑜[8] 報道稱,與淚靶X 線治療相比,高頻彩超影像圖中對乳腺癌病灶的血管征異常情況、腫塊生長情況、腋窩淋巴結腫大情況等均有更清晰的顯示,對疾病檢查的準確率與符合率為78.46%、70.77%,均高于淚靶X 線,并且經高頻彩超確診者后續在該影像檢查技術輔助下接受手術治療以及放化療治療后,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獲得較理想的預后效果。上述研究報道所得結論與本研究基本一致,提示高頻彩超技術手段對乳腺癌疾病以及患者腋窩淋巴結轉移狀態皆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可以為疾病治療方案選擇、疾病治療效果評估、預后判斷等提供準確的依據。
本文對80 例乳腺癌患者行高頻超聲檢查,結果觀察組影像中淋巴邊界不清晰、淋巴結內鈣化灶、淋巴結長短徑自閉> 2、皮質向心性增厚等檢出情況明顯比對照組多,觀察組血流信號3 級最多,血流分布周邊型最多,對照組血流信號2 級最多,血流分布門型最多;80 例乳腺癌患者的高頻超聲診斷結果中陽性43 例,陰性37 例,陽性符合率為92.50%,其診斷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的靈敏度86.67%,特異度88.57%,陽性率90.70%,陰性率83.78%。說明乳腺癌疾病診斷中,應用高頻彩超可以較準確地掌握患者淋巴結狀態,進而對疾病的嚴重程度進行準確判斷,從而提高手術方案的適用性。
綜上所述,當惡性腫瘤發生后,其血管生成因子會對腫瘤造成一定刺激,是其內部血管豐富的主要成因,這一病理生理現象,為影像檢查的血流顯示奠定了基礎。高頻彩超檢查乳腺癌所得影像中可以較清晰的顯示腋窩轉移性淋巴結的存在,有助于該疾病的早日確診及早期治療,應用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