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媒體時代的激烈競爭中,作為傳統主流媒體的黨報,其傳播渠道優勢、受眾規模優勢正面臨嚴峻挑戰。要重建黨報傳播力優勢,必須堅持內容為王,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在實踐中,《海南日報》從受眾的需求出發,不斷創新欄目、改進內容,以服務性增“色”,以趣味性添“香”,以思想性提“味”,從這三條路徑展開了探索。
關鍵詞:黨報;傳播力;服務性;趣味性;思想性
中圖分類號:G21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7-0097-02
一、引言
今天,互聯網正在媒體領域催發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社交媒體虹吸受眾、算法推送漸成氣候、智能革命方興未艾,造成受眾的大規模遷移和媒體接觸習慣的大幅度轉變??傮w看,傳統主流媒體傳播渠道優勢有所削弱,舉國聯通、全民覆蓋的受眾規模優勢有所削弱,每逢大事、萬眾矚目的注意力優勢有所削弱,輿論場中的存在感、吸引眼球的顯著度、公眾信息接收的依賴性等傳播力指標受到影響[1]。
面對新的傳播格局,要提高黨報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讓主流價值主導社會輿論,當務之急是重建黨報傳播力優勢,留住老受眾、吸引新受眾,實現黨報信息的廣泛覆蓋、有效傳播?!皟热萦肋h是根本,融合發展必須堅持內容為王,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媒體作為“廚師”,既要將信息傳播的載體,也就是盛菜的“容器”選擇好,更要精心烹制“菜肴”,將內容制作好。近年來,《海南日報》在媒體融合的探索中,不斷革新報道方式,創新欄目設置,通過服務增“色”、悅讀添“香”、觀點提“味”,努力以優質報道內容提升黨報的傳播力。
二、突出服務性,為內容增“色”
新聞信息及觀點只有順利傳抵受眾,才能實現傳播的有效覆蓋,這也是傳播力的體現。受眾看不看、點不點擊,很大程度上與信息的貼近性、服務性有關?!逗D先請蟆窂臐M足受眾需求、期待出發,推出了一系列融媒新欄目,受到普遍歡迎。
在追“新”上做文章。一個與百姓工作生活相關的新事物、新措施出現后,受眾會迫切地想知道它們將對自己的工作生活產生什么影響。隨著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推進,越來越多的重點項目、重要政策措施陸續啟用或落地。針對百姓日趨旺盛的看“新”、解“新”需求,《海南日報》推出了《探營》和《新聞多一點》欄目。
《探營》,以記者提前實地探訪的形式,圖文并茂地展現即將竣工啟用的民生、基礎設施新項目的特點和作用。提前探營,搶抓了時效,回應了受眾關切,而且時間充裕、人流量少,采訪更加從容,拍攝畫面更加干凈。在國際名校合作項目??诠_公學建成開學、??诘谝粭l過江隧道通車、智慧農產品批發市場開業前夕,《海南日報》對這些關注度高的民生、基建項目提前探營,報紙與客戶端聯動,以圖、文、短視頻、視頻直播等形式讓受眾提前“嘗鮮”。
《新聞多一點》則側重于對新政策、新措施的解讀。其特點是轉換視角,改變過去以發布單位為主“自上而下”的介紹方式,重在從百姓的實際問題和困惑出發,“自下而上”地解讀,針對性和服務性更強。例如,就《海南自由貿易港交通工具及游艇“零關稅”政策海關實施辦法(試行)》的發布,《海南日報》除刊發消息外,還在《新聞多一點》欄目推出《怎么買怎么用 怎么管》一文,梳理了百姓關注的具體問題,請職能部門答疑,加深了受眾對新政策的理解。
在實“用”上下功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對于黨報來說,其同樣需要在滿足群眾美好生活需要上做大文章。《海南日報》抓住機遇,積極探索實施融媒孵化制度,將關注點延伸至美食、醫療、教育等多個領域,以更加精準、及時的信息吸引受眾,服務受眾。
目前,美食類公眾號“深夜愛報社”、醫療類公眾號“兜醫圈兒”已經孵化上線,通過對目標人群進行精準化、個性化推送,圈粉不少。瞄準群眾對求醫問藥、健康養生的強烈需求,《海南日報》還推出《大醫精講》融媒體健康科普欄目,邀請名醫做客直播間,針對睡眠障礙、家庭急救、體檢、備孕等熱點健康話題進行科普提醒,以優質、實用的服務信息增強了受眾黏性。
三、體現趣味性,為內容添“香”
如果說通俗易懂、服務性強的信息,是“佳肴”吸引受眾第一眼的“色澤”,那么,閱讀后帶來的愉悅體驗,可以使讀者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激發情感的信息,則是“佳肴”值得久久回味的“香氣”。
《海南日報》2008年創刊“報中報”《海南周刊》,以“新聞、新知、新生活”為定位,打造高端悅讀讀物。其選題涉及經濟、歷史、科學、文化、藝術、自然、地理等多個方面,以人文視野關注時代變遷。如今,在《海南周刊》持續出刊的基礎上,《海南日報》在客戶端推出《慢讀》融媒欄目,整合包裝《海南周刊》精品文化報道,緊貼當下社會熱點,展現中華文化魅力,深挖海南人文自然資源。比如,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慢讀》推出文章《大疫之中有大醫》,從我國歷史上記載的瘟疫切入,展現中華民族與疾病抗爭的歷史;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前夕,通過《影視作品中的海南“出鏡地”》一文,盤點海南騎樓、熱帶雨林、海岸線等豐富多樣的優質取景資源……這些文章以熱點“新瓶”裝人文“老酒”,既引人關注,又余味悠長。
黨報具有自媒體難以企及的圖片資源優勢,跨度長、質量高、種類全,如何將這些圖片資源充分利用起來,不讓珍貴的老照片躺在資料庫“睡大覺”,是黨報必須思考的問題。近年來,《海南日報》開設了“瓊州老相館”系列專題,挖掘報紙老照片,講述時代新故事,帶受眾感受海南的滄桑巨變。“老相館”每個系列都圍繞一個主題以“視頻+照片+文字”的形式按照時間軸徐徐展開。比如,關注家庭“大件”的變遷,從手表、自行車、收音機,到冰箱、彩電、洗衣機,再到如今的房車、新能源車、免稅商品;關注郵政物流的變遷,從郵遞員步行送郵,到使用自行車、摩托車、小汽車送郵,再到電商火熱、物流發達的繁榮場面……百姓生活中的小鏡頭,折射的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國家的發展與百姓生活的安康,每個受眾都能從這些熟悉的老照片中找到回憶與共鳴。
當視頻傳播成為流行,《海南日報》又制作推出了多部紀實微電影,將愛國、敬業、環保等主流價值宣傳融入一個個生動的凡人故事中。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拍攝了紀實微電影《老旗手》,講述海南鄉村老旗手和天安門國旗護衛隊退伍老兵的故事。取材于真實事件,以南方電網海南電網公司員工建人工鳥巢讓鳥兒安家為主線創作的《鳥叔》,生動詮釋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理念?!而B叔》一片于2020年“6·5”世界環境日在《人民日報》和《海南日報》兩微一端首發,發布當天瀏覽量就超過2000萬次,并于當年11月獲得第8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最佳作品獎”,獲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和社會效益。
四、彰顯思想性,為內容提“味”
味道是菜肴的靈魂,外觀再誘人、氣味再香,缺鹽少糖總會使菜肴的質量大打折扣。對于黨報來說,觀點就是決定其內容品質的關鍵“味道”。在當今信息爆炸、新聞同質化競爭日趨嚴重的背景下,黨報必須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以思想性獲得讀者的信賴、尊重。
黨報是黨和人民的喉舌,時政新聞是黨報宣傳報道的重頭戲,也是黨報的傳統優勢。但由于傳統時政新聞報道的話語體系和寫作手法比較單一,偏重會議報道,語言和事例不夠鮮活,加上新媒體興起,帶來了海量信息和多樣的傳播方式,很快吸引了受眾的注意力,黨報時政新聞的傳播力逐漸減弱。
黨報如何將時政新聞的報道優勢轉化為傳播優勢?
《海南日報》從發掘幕后、整合解析上下功夫,在客戶端推出觀點欄目“解局”,改變以往生硬、枯燥的時政報道風格,從小角度、小細節切入,以大眾語言、網絡語言進行深入解讀和點評,更加強調差異化、個性化,讓時政報道更加接地氣,可讀性更強。諸如《“摘口罩”的信號,傳遞“加速跑”的信心》《上快車道了!坐穩扶好,扣緊廉政風險“安全帶”》《在這件事情上,海南為何這么拼》等融媒文章被讀者積極轉發,有效強化了“顯政”。
此外,《海南日報》還著力烹制評論“快餐”,推出短視頻評論欄目“E快評”。
全媒體時代,渠道可以改變,平臺可以拓展,形式可以創新,但思想觀點的核心競爭力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2]。在當今海量信息、新聞同質化競爭日趨嚴重的背景下,搶速度、比互動、拼趣味,黨報與新媒體相比處于劣勢,必須不斷培育、壯大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然而,傳統的黨報評論觀點深刻、獨到,表述嚴謹、有文采,但必須小火慢燉才能熬出好滋味,難以快速推出。“E快評”以新的包裝和載體呈現評論,短小簡練,語言接地氣,有突出的個性化風格,且“廚師”烹制時間短,讀者一目了然,更適應新的大眾傳播環境。央視《新聞聯播》“衍生品”——《主播說聯播》就是一種視頻化的短評。《海南日報》目前推出的系列“E快評”,主要集中在全省兩會、全國兩會、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期間,這些重大會議信息量豐富,適合以短評、快評的方式進行導讀。
五、結語
在激烈的全媒體競爭中,黨報要提升傳播力,核心是要生產優質的傳播內容。所謂優質的內容,從受眾的需求層面看,主要有三方面要求,分別是有用、有意思、有意義。所以黨報在內容生產上也需要從服務性、趣味性、思想性三方面共同發力,才能吸引更多受眾,擁有更強的傳播力。
參考文獻:
[1] 李習文.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N].解放軍報,2019-02-11(007).
[2] 丁建庭.黨報評論要追求“四度”——以南方日報的評論實踐為例[J].新聞戰線,2019(05):24-26.
作者簡介:周元(1982—),女,湖北恩施人,本科,記者,研究方向:新聞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