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平
摘 要:在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已成為數學教育的核心目標。科學知識是多元化的,數學概念是知識的組成基礎,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合理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識,就成為當前教學改革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發展的主要趨勢。
關鍵詞:數學概念;深度學習;策略
在傳統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往往采用傳輸式教學,將數學概念以文字化的方式講解給學生,同時,為了提高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往往要求學生在學習后進行大量的數學題目練習。無休止的題海戰術導致學生的學習思維被限制,一旦遇到全新的題目,學生會因缺乏自主探究能力而束手無策。所以在當前教學中,教師應當不斷更換教學方法,重點加強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認識,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與探究,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一、深度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內涵與應用要求
深度學習主要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擁有自我批判、自我學習的研究精神,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更加全面,從而幫助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多元化問題,避免學生受到教師過多的干擾,而無法形成終身學習的必備品格。對于初中數學教學來說,數學教學內容本身是由不同的數學概念組成的。數學概念主要是指人腦對現實對象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本質的一種反映,是學生的一種數學思維模式。可是在數學中概念是一種數學的基本表達方式,真正的培養目標是引導學生靈活運用這些概念來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生對數字的敏感性和數學思維能力。所以深度學習不只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手段。
二、深度學習運用于初中數學概念教學的基本策略
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的重要載體,在傳統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只是為學生講解數學概念,并沒有為學生介紹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和本質影響,并沒有滲透數學思維教育。所以初中數學深度學習仍然有巨大的進步空間。
1.利用故事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只有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學習興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比如,任何數學概念都是通過科學家結合日常生活現象反復驗證研究得來的,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將這些故事情節融入教學中,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探究,從故事情節中抽象出數學概念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
例如,勾股定理的教學。我國西漢時期數學著作《周髀算經》中就有這個定理的基本記述,商高說:“故折矩以為勾廣三,股修四,經隅五。”巴比倫人也曾發現勾股定理。教師在引導教學勾股定理概念時,可以首先為學生介紹這些歷史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又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
2.對基礎概念進行拓展,提高學生概念學習深度
學生在學習某一數學概念過程中,往往會在不經意間將數學概念遺忘。其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較為片面,未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認知深度不足,導致印象不深、記憶力低下。所以教師應結合學生這一學習特點,對數學基礎概念進行拓展,幫助學生認知事物的本質,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概念學習深度。
例如,在“整式乘法”教學中,教師除了要為學生講解基本理論,還要為學生多列舉一些實際應用案例,以此來拓展乘法公式的應用。教師還可以將部分因式分解帶入整式乘法教學中。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實際上屬于互補的教學內容,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反向思維,形成完善的知識結構。
3.幫助學生整合概念,促進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的要點是讓學生把握學科的本質,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科素養。而學科素養的養成要求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概念、知識點連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所以在概念教學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整合概念,促進深度學習。
例如,在“平面解析幾何”的教學中,學生在解答數學題時,失去任何一個條件,都有可能無法對題目進行作答。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分門別類總結知識概念,如點、線與面之間的相對關系,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斷方法,使學生對平面解析幾何概念理解得更加準確。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數學概念的深度學習。只有對數學概念擁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中才能夠靈活運用,從而提高綜合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仇優.淺析深度學習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三步策略[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22):68-69.
[2]梁茸茸.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數學概念課教學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0(2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