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從長期的教學實踐來看,教師在處理一些教學問題的時候,由于方法不當,很被動,這是一種較簡單的教學方式,這也正好和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一致,都是學習的“引導者”。這種教學方式已經普遍使用,但它的問題也層出不窮,教育工作者要在新階段深刻反思這些問題。
一、問題導學法的含義
問題導學法就是從問題入手,逐漸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問題可以是學習中遇到的真實問題,也可以是根據知識點進行設計的問題,如語文中常用的設問修辭手法,數學教學中也有這樣的方式。教師根據層層知識設問,引導學生在教師的邏輯思維下步步跟進,以一問一答的方式循序漸進地達到最終解決問題的目的。這是一個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它的長度是根據大的知識點或者問題復雜程度、難易程度決定的,同時這個過程也是一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的教學觀念,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從現實情況來看,這種教學方式給教師帶來了一定的工作壓力,尤其是年輕的教師,他們對問題的設置還沒有足夠的經驗,所以要注意和知識的關聯性,注意問題的前后邏輯關系。教師在掌握這個基本技能之后,可以進一步優化問題導學設計,提高自己的教學感召力。
二、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要求
(一)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在實施正式教學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做好教學設計是必須完成的任務,再嚴格按照教學設計進行教學,在教學設計中對教學目標要有正確的把握。不要有太強的心理預期,要嚴格按照教學設計進行,這樣更易于達到教學設計中制訂的教學目標。特別是問題設計,一定要貼合教學目標,保持邏輯上的一致性。同時,教師要在教學設計中留下懸念,啟發學生思考問題。
(二)堅持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出發
問題導學法的重點在于問題設計,而影響問題效度和信度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階段性特征。例如,初中生的思維水平,在學習函數的知識時,教師直接提出高階導數的概念,學生恐怕都不知所云。所以學生的知識范圍和身心發展規律是問題設計的前提。
三、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提高問題的精準性
問題導學法具有啟發式教學的特點。學習主體的差異性決定了問題答案的差異性,這是由于他們的思維不同。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最關鍵的就是優化問題,提高問題的精確性,盡量減少有歧義的數學問題或者文字的出現,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識范圍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例如,在學習圖形平移或者旋轉知識的時候,教師設計問題應該從基礎知識出發,讓學生熟悉各個圖形、各個角度的特點,讓學生根據問題回答平移和旋轉的特點或者條件。
(二)對學生的回答做好預判
為了保證課堂秩序,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教師要對每個問題的回答做好預判,這是檢驗教學問題設計是否合理,同時做好應急的心理準備。教師在每節課上都對自己的課堂教學效果進行科學的評估,也就是所謂的心理預期,這是教學反思的過程,效果評價是一方面,也要看學生其他方面的教學信息反饋。這樣有利于教師成長,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優化教學問題設計。
(三)做好課堂提問的準備
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的同時,要盡量豐富課堂內容,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培養發散性思維。例如,通過黑洞現象,讓學生發揮想象,盡力去描述黑洞的樣子,用自己目前學習的知識去“解釋”黑洞現象。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綜合使用網絡資源,促進學生學習思考。例如,利用3D技術提高空間思維能力,更好地學習圖形的構造和平移知識。
(四)創設教學情境
數學是生活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所以教師提出的問題不能和現實生活有太大的差距,要貼近生活。比如,教學“豐富的圖形世界”時,教師可以從生活中的建筑設計出發,提出問題,也可以用網絡視頻資源,讓學生認識這些圖形。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按照教材中的圖形尋找生活中的例子,合理創設教學情境。
綜上所述,問題導學法的使用重點在于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吃透教材,把握學生學習規律是正確使用問題導學法的基礎。要堅持“知識融入問題,問題出自生活”的原則,把初中數學課堂變得豐富起來。
作者簡介:崔自敏(1970—),男,漢族,陜西漢中人,本科,中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