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影
摘 要:課程改革實施后,教師對課程教學有了新的思考。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促使技法趣味化,內容生活化,形式多元化,逐步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讓學生真正領悟水墨畫的魅力。
關鍵詞:趣味化;凸顯生活;形式;多元
課程改革實施后,我們在美術教學上有了新的方向,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對課程改革的思考,把注意點放在課堂教學相關的內容上。我們要認識到少兒美術教學的宗旨并不是把每一個孩子都培養成藝術家,而是著眼于每一個孩子素質和品質的教育,進而逐步培養學生的審美品位和藝術。
兒童水墨畫教學的精彩之處就是其所表現出來的學生原始的、未開化的特性,及兒童的率真和非理性的特點。兒童對于水墨畫的元素直覺決定了只要掌握正確的握筆方法,就可以在宣紙上自由揮灑,表現出色彩的絢麗多彩、水墨的干濕濃淡變化,在水墨色的交融中抒發自己的所思、所想、隨感。在下文中,筆者將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做法。
一、技法趣味化
小學階段的孩子特別喜歡玩,他們生性好動,敢于去畫,在教學中,我抓住學生這樣的特點巧妙利用,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能夠掌握技法。如學生喜歡在牛皮紙上、立體葫蘆上或者扇面上畫,教師在教學中要巧用潑墨的方式進行教學,先用濃墨畫出各種不同的線描的畫,接著用淡墨或者水點在畫的中間,利用水的張力以及宣紙的特征,使畫產生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水分的多少和水的時間的長短不同,產生的效果也完全不同。對小學生來說,看到這樣的畫面,感覺十分有興趣,在玩的過程中感受到水分的多少對畫面產生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再如,我經常借助寫字游戲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鍛煉側、逆、頓鋒的應用。我讓學生經常在宣紙上用平時寫字的方法用墨寫字,用拆開、疊加、拼合等方法進行書寫,寫的時候教會學生各種運筆的方法,讓學生在不同的空間填上顏色,經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就能掌握筆、色之間的關系,掌握基本的技巧,而且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很強,在課堂上能自主學習。
二、內容凸顯生活
在畫寫意水墨畫時,我經常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感覺為中心,接受視覺的刺激。即學生在畫水墨畫時,要把一切視覺感受轉化成水墨語言。可是有的教師在講解水墨畫時,直接向學生陳述畫法的技巧,對學生來說這是一種枯燥茫然的體驗。曾經有位畫家說過,孩子畫畫的沖動,很大程度是視覺的影響,也就是看畫引起的沖動。可是很多學生接觸的畫不一定是多經典的畫,因此,美術教師要給予學生題材內容,努力突出生活化的因素。藝術教育就是讓學生在創造的過程中變得更富有創造力,而不管這種創造力將施用于何處。
因此,兒童水墨畫教學要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傳統的教學就是讓學生臨摹、寫生、創作三體合一,歷代的畫家也證明這種畫法行之有效,其內容多是山、鳥、花、水。現在很多學校還是沿襲這樣的畫法,讓學生依葫蘆畫瓢,甚至找一些前人的畫作讓學生范畫。這樣的教學在當下引起很多憂慮。其實兒童對事物的認知是感性的,在繪畫方面表現得特別的明顯,他們畫畫多是憑著自己的感受,因此,教師在選擇水墨畫的題材時,要能從兒童的現實出發,貼近兒童的生活,讓兒童有生活的感受。如爸媽的鞋、車,家中的擱物架,田野中的莊稼等,除了這樣的靜物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畫教室的生物角、附近的公園一角等,也可以讓學生用水墨畫的形式表現生活的一面,如快樂的周末、熱鬧的春節等。水墨畫的教學要使學生在創造活動中獲得審美觀念和能力的提升,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情感和良好的品質。
三、形式多元化
水墨畫能增強學生藝術的修養。水墨畫的用筆、用墨方式的靈活、多變,讓水墨畫的形式更加豐滿。我在教學中經常采用多元的形式表現同一題材的內容,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創作的欲望,更能改變水墨畫單一的形式,還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在教學中,我經常讓學生以點為主、以線為主、以墨為主,讓學生發現什么樣的題材適合什么樣的形式,進而自主創作。如讓學生創作“可愛的熊貓”,我就鼓勵學生嘗試以墨線為主的線描法、以潑墨為主的墨暈法、以擦染結合的搓毛法等不同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對比,自己評價各種畫法的特點,這樣學生就能感受水墨表現形式不同,表達的效果也完全不一樣。
水墨畫要能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更新自己教育教學理念,提高兒童學習水墨畫的興趣,讓學生在水墨畫中感受神奇的魅力,促進學生美術素養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