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蕾
摘 要:項目化閱讀就是通過完整的閱讀項目,整合閱讀資源,豐富閱讀內容,指向閱讀思維發展,在具有現實意義又較為復雜的閱讀項目中,積極建構起閱讀任務支架,實現言語思維能力的不斷提升。
關鍵詞:項目化閱讀;內涵;路徑;運用;策略
一、項目化閱讀的基本內涵
“接受學習”理論告訴我們,知識的建構需要一個幸福而完整的過程。即整合閱讀項目,讓學生在四季、五感、六藝當中,以閱讀書目為中心,以閱讀項目為驅動,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發展閱讀思維,切實提高言語實踐
能力。
(一)項目指向書的完整
一本書的閱讀,不僅僅需要關注書上的內容,還需要關注作者、寫作背景、知識鏈接、插圖等諸多要素。在閱讀中,“書”的完整意味著閱讀是在廣闊的背景下開始的,是從書的“表面”與“背面”共同推進的。
(二)項目指向人的完整
學生是一個完整的人,不同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同。設計出有梯度的閱讀項目,就是讓學生感受到書的安全、書的溫暖、書的力量。項目是從人的聽覺、視覺、感覺、觸覺等多感官進行的,是基于人完整的發展而設
計的。
(三)項目指向過程的完整
在閱讀活動中,活動項目可以以時間為軸線,將閱讀活動安排在不同的時間節點;可以以空間為軸線,將閱讀的不同進程安排在不同地點;可以以關鍵事件為軸線,將閱讀有機滲透在不同學科、不同生活場域、不同認知中進行。閱讀項目的完整就要求從項目的設計到項目的實施,再到項目的評價,是統一、完整的,指向閱讀素養形成。
二、閱讀項目的選擇與創設
為閱讀選擇合適的項目,閱讀主題是操作要素,從好的主題出發,讓學生的閱讀活動緊緊圍繞主題展開,是讓閱讀思維發展的關鍵。
(一)閱讀任務:從話題走向項目
對于感興趣的閱讀書目,學生樂意參與討論,在討論當中不斷有話題產生。這些話題有的指向作者,如作者是如何寫出這樣一本書的,他的想法是什么;有的指向背景,如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本書,他想表達什么;有的指向書的內容,如這本書中人物的命運如何發生變化,情節如何曲折展開,故事結局是開放還是封閉的;有的指向寫作方法與閱讀方法,如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法閱讀,還可以如何開發這本書。基于這樣的話題,可以初步設計五大項目。一是基于同一作者的對比閱讀項目;二是基于背景的探究閱讀項目;三是基于書目的內容研討項目;四是基于方法的技能運用項目;五是基于語文生活的實踐項目。這些項目也可以互為運用、互為補充。
(二)閱讀情境:從“自我”走向“共生”
閱讀是個體化的行為,每一個人對閱讀內容都會產生屬于自我的、獨一無二的感受。但小學生受閱讀認知的影響,產生的感受常常處于模糊與精準之間,這就需要閱讀從“自我”走向“共生”。在共同的閱讀項目中逐漸轉向閱讀的思維發展。在閱讀項目設計中,要創設出可供運用的情境。
(三)閱讀思維:從形象走向高階
一個人的閱讀力發生,就是思維力提高的過程。在閱讀項目中,要設計出具有思維含量的閱讀任務,這樣才能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如在閱讀《草房子》一書中,在設計項目學習的時候,如果能讓學生厘清故事中所有人物的成長過程,學生才能真正走進小說的核心要義,也才能真正理解曹文軒的寫作內涵。因此,在項目化閱讀設計中,教師圍繞“成長”主題進行活動設計,才能夠引發學生思維的提高,才能走向作品的思維深處。
三、項目化閱讀的設計策略
項目化閱讀需要圍繞“項目學習”的基本步驟進行,教師需要根據項目學習設計的步驟來安排閱讀的有效推進。
(一)基于項目,明確閱讀任務
在學生整本書閱讀中,要基于閱讀項目,厘清閱讀內容,明確閱讀目標,設計閱讀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閱讀,才能夠實現閱讀思維的發展。閱讀任務的角度有很多。如從梳理故事內容角度的情節梳理任務;從認知主要人物角度的故事內容梳理;從了解作品內涵的綜合探究等;從作品閱讀向生活延伸的社會實踐活動等。從閱讀的形式上看,還可以聚焦閱讀內容的交流、作品內容的重構以及主題思想的延伸等。
(二)基于書本,分步閱讀體驗
所有的閱讀項目,本質都是服務于學生的閱讀發生與發展。在項目實施中,一是要制定閱讀計劃,分步進行閱讀,將整本書分解為不同部分;二是要根據閱讀目標有選擇地閱讀。基于項目的閱讀,所有閱讀內容要指向項目的完成。
(三)基于對話,形成閱讀成果
閱讀需要交流才能夠有收獲。在閱讀過程中,對話非常重要。一是與作者的對話,二是與閱讀內容的對話,三是與閱讀文本的對話,四是與閱讀同伴的對話,五是與自我的對話。通過對話,能夠形成有效的閱讀成果。
(四)基于分享,進行閱讀匯報
一個項目的完成,需要經歷完整的進行過程。進行閱讀匯報,就是在實際的閱讀結束后,以情境的、書面的、可視化的活動為載體,再現閱讀過程與閱讀收獲;就是通過展示,提高閱讀評價的效益,讓學生從閱讀走向理解、走向生活、走向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