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長時間的培養,對于教師來說,怎樣吸引學生的興趣,并且讓他們在閱讀中獨立思考,是必須重視的教學問題。并且當前教師應踐行素質教育的理念,為學生提供輕松、自由的語文課堂,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課外讀物時慎重考慮,既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又要將課外閱讀的內容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聯。
一、培養學生正確閱讀的習慣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現如今部分小學語文教師仍然采取落后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安排了從課前到課后的學習計劃。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可以使班級保持統一進度,卻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的培養。小學正是啟蒙想象力與創造力的關鍵時期,獨立思考與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保證學生接下來語文學習的基礎。因此,教師應當革新教學觀念,在進行課外閱讀教學時培養學生正確閱讀的習慣。由小學生獨立掌握的學習計劃,更貼合他們的實際需求[1]。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中的習作“寫讀后感”這一內容時,可以讓學生選擇一本讀過的課外書,在寫讀后感時體現自己看書的過程。
如在看到好詞好句時,自己是將它標記還是抄錄下來;在讀到晦澀難懂的內容時,是選擇放棄,還是通過反復閱讀去了解其中的內涵。之后教師可以通過讀后感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閱讀指導。
二、將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相聯系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往往為學生講解一些閱讀技巧或者是其他的語文知識,而學生則需要通過一定的實踐才能夠真正掌握這些技巧,并且應用于自己的語文學習中。為了構建高質量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課堂,教師可以將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相聯系。并且當前網絡資源十分豐富,以教材為出發點,為學生拓展課外閱讀的內容是非常容易的[2]。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中的《威尼斯的小艇》時,除了讓小學生了解課文內容之外,也可以在網絡中為學生搜索其他描寫威尼斯美景的文章,讓學生在課后自行閱讀。在課堂上,學生可以分享課文與課外閱讀內容中有哪些共同或者是不同之處,將二者進行對比,了解不同的文本風格以及敘事
方式。
三、開展課外閱讀實踐活動
為了檢驗學生的課外閱讀成果,營造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實踐活動。小學生希望展現自己的長處,并且期待他人的評價,舉辦這種實踐活動,可以迎合學生的這一學習心理,從而獲得更大的進步。課外閱讀實踐活動是豐富多彩的,如圖書角、情景劇、辯論賽等[3]。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中的口語交際“怎么表演課本劇”時,有的學生可能重視劇情的質量,而有的學生則重視現場表演的反應,教師便可以以此開展辯論賽。小學生可以自行查閱有關課本劇的資料,整理并且處理信息,在辯論賽中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辯論賽后,小學生也可以根據興趣組成小組,進行課本劇的編排。
四、反思課外閱讀教學中的問題
在不同的年齡段,學生對同一本書的內容的理解會大有不同,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外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年紀以及學識而帶來的閱讀感受的不同。教師應當時常反思課外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將不合時宜的教學策略進行創新。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教師也應當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學習,閱讀大量的專業以及經典書籍,提高教學水平。
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詢問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希望在課堂中加入哪些活動來豐富語文課堂內容。這樣不僅能夠讓教師更加了解學生,制訂具有針對性的閱讀方案,也可以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到尊重與理解,從而在之后更加配合教師的教學安排。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課外閱讀去拓展教學內容,并且對于小學生來說,教材之外的閱讀文本更能夠吸引他們的閱讀興趣。在小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基礎能力之后,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閱讀課外讀物則可以獲得更大的滿足感。這種課外閱讀的正向反饋可以激勵學生,從而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何靜嫻.語文核心素養視野下小學語文課堂拓展閱讀教學模式的建構[D].蘇州:蘇州大學,2018.
[2]雷小東.小學語文快樂閱讀的教學實踐與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7.
[3]高映悅.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學習共同體”的優化路徑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9.
作者簡介:張莉(1983—),女,漢族,甘肅定西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