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摘 要:幼兒在自主游戲活動中,依照自我的想法與意愿對游戲材料進行自由選擇,并選擇自己游戲的方式,與同伴之間產生相互作用。游戲活動的目的就是滿足幼兒所需,促使幼兒從中體驗到快樂。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幼兒自主選擇材料,自主展開活動,自主與同伴進行交流,整個過程充滿了創造性,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積極性,釋放幼兒天性,發展幼兒的知識以及情感,提高綜合能力,同時也不斷地完善幼兒人格。
關鍵詞:有效;開展;幼兒自主游戲;策略
自主游戲活動是幼兒教育的一部分,教師根據幼兒的興趣創設自主游戲活動。在自主游戲的創設以及開展過程中,一些教師容易停留在游戲表面,使得自主游戲過于形式化,缺乏內涵,而幼兒在自主游戲中也過于放縱,導致自主游戲的目的無法達到,其效果自然也不盡如人意,而對幼兒來說,在自主游戲中沒有多少收獲,如何有效開展自主游戲活動,切實發揮自主游戲的教育功能?
一、創造自由、愉悅、寬松的游戲環境
通過創造良好的自主游戲環境,營造愉悅、和諧的游戲氛圍,幼兒的自主性、積極性以及創造性才容易被激發出來。因此,幼兒教師在創造自主游戲環境時,需營造民主、平等、融洽、和諧、互尊互愛的游戲氛圍,在自主游戲過程中,建立平等、友善的師幼關系以及團結互助、積極協作的同伴關系,教師、幼兒以及幼兒與伙伴一起玩耍、游戲、打鬧、歡笑,在這充滿了愉悅感、自由而寬松的游戲環境中,幼兒積極投入游戲,在游戲中無拘無束、釋放天性,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材料,也按照自己的個性所需創新游戲方式,實現自我個性的發展。
二、自主游戲內容與幼兒生活相貼近
教師開展自主游戲活動,其中的游戲內容設計具有適宜性,與幼兒的生活相貼近,同時也有利于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自主游戲內容的選擇,一是與幼兒的興趣緊密相連,當幼兒對某一事物或現象產生極大興趣時,由此所展開的游戲活動自然引發幼兒積極的參與性,并且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周四中午吃的是包子,有幼兒會好奇地發問:啥餡的包子?包子是怎么包的?怎么變熟的……諸多的問題接二連三。為此,基于幼兒的探究心理以及好奇欲望,教師專門開展了“美食一條街活動”,帶著幼兒一起學著包包子。教師示范和面、搟皮,并且準備好包子餡兒。在準備包子餡時,讓幼兒清楚地看到包子餡中所用的食材,如素包子的食材有豆腐、粉絲、紅蘿卜,肉包子有肉末、蔥花、韭菜等。再教幼兒怎樣才能包好一個包子,教師手把手教幼兒包包子的方法。最后,讓幼兒認真觀察教師是如何把包子放進提籠開始點火蒸包子的。等包子蒸熟后,大家一起品嘗香味四溢的包子,彼此分享成果,充滿了歡聲笑語。一系列的操作,激發了幼兒濃厚的興趣,幼兒不僅積極參與動手,還獲得了豐富的知識與體驗。在幼兒親自動手中,對之前的一些問題得到釋然與解答,感到快樂與滿足。自主游戲活動內容的選擇,還根據幼兒個體發展的所需,尊重幼兒個體需求,對游戲內容進行選擇,與幼兒的學習與生活以及發展相結合。比如,幼兒即將升入小學,為了做好幼升小的銜接工作,通過開展“我上學啦”這一自主游戲活動,教師采取介紹相關的知識,傳遞信息,以及鼓勵幼兒扮演小學生角色等形式,激發幼兒上小學的欲望和期待。游戲中包含有相應的規則,與小學生活相一致,讓幼兒在體驗中增強規則意識以及責任意識。
三、發展幼兒想象力,投放適宜的游戲材料
自主游戲活動中必不可少的是游戲材料這一工具,通過游戲材料的投放體現具體的游戲內容,同時還讓幼兒在利用中增強感受力,促進想象力,激發創造力,引發幼兒發散思維以及創新游戲情節。自主游戲活動中所投放的不少游戲材料都來自生活,與幼兒的生活緊密相連。幼兒所熟悉的物品中包括非結構性材料,其不僅種類繁多,還成為幼兒在參與自主游戲中的首選材料。比如,在“DIY出我個性”自主加工游戲中,教師讓幼兒課前收集各種盒子,并對盒子進行裝飾,激發幼兒的創新性。有的幼兒將盒子做成機器人的模樣,也有的將盒子做成小汽車,還有的將盒子變成電腦屏幕……幼兒充分利用游戲材料進行大膽創作,樂此不疲地投入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提高了綜合能力。
組織開展有效的自主游戲活動,還需要教師制訂合理的游戲規則,培養幼兒的自主意識以及規則意識。同時對幼兒參與自主游戲進行適當的指導,使自主游戲順利開展,引導幼兒在體驗過程中獲得成功感,充分發揮主體性以及合作性。教師圍繞幼兒參與整個游戲過程的各種情況,開展積極、有效的評價,切實讓幼兒成為自主游戲的主人,實現自主游戲的有效落實。
參考文獻:
龐安婷.推動幼兒參與自主游戲的策略研究[J].科幻畫報,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