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昳麗
摘 要:音樂是藝術領域的一門美育學科,通過音樂傳遞情感、表達心靈,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師不能一味地強調音樂知識的技能與知識的訓練,而要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以及音樂素養的培養,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為學生創設特定的音樂意境,真正使學生融情入境,與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產生共鳴,凈化和啟迪心靈。
關鍵詞:音樂課堂;意境教學;運用探究
小學音樂課堂應該利用各種元素,創設適宜的音樂意境,不斷培養學生的基本音樂技能以及音樂審美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一、挖掘教材中美好的寓意,創設音樂意境
小學音樂教材包含著豐富的意境,通過對教材意境元素的挖掘,將其所包含的各種溫馨、活潑、愉悅的情感展現出來,從而營造出愉悅、美妙而浪漫的教學氛圍。在課堂上展現這一美好意境,發揮其感染力,使學生的心靈被調動,產生積極的學習興趣,同時萌生出美的音樂之情思,催生音樂藝術萌芽。老師課前認真對音樂教材中的詞、曲加以分析,對其中的音樂意境進行深入挖掘,在意境教學中利用歌詞節奏、旋律以及情感標記等多種元素,使意境教學更富有生機,更富有活力。如歌唱《王二小放牛》時,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回顧王二小的英雄事跡,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體會這一音樂富含的情感。教師和學生一起講述王二小英勇犧牲的場景,讓學生在歌唱時就會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尤其在欣賞之余,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王二小的故事帶給我們的是怎樣的思考?對于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倍加珍惜。不斷深化主題,切實讓學生從音樂意境中感受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美好生活,得來不易,作為新時代少年要倍加珍惜,做一個具有責任感、擔當感的學子。
二、融入色彩元素,烘托意境氣氛
教師可以通過豐富絢麗的色彩,營造出優美而溫馨的意境。將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內容,用色彩的變化加以呈現,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快速進入音樂意境中。通過與歌曲內容相契合的鮮艷色彩的呈現,使學生多感官受到刺激,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體會音樂,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利用豐富色彩烘托氛圍,對音樂的內容以及意境進行呈現,使學生在色彩斑斕中愛上音樂,沉醉其中,浸潤身心。如教學歌曲《采菱》,教師通過課前精心準備,將碧綠荷葉以及各色的荷花作為道具,讓學生扮演荷葉、荷花,將道具戴在頭上或拿在手中,并制作小船,用綠色的綢帶作為碧波,然后讓一個個紅蓮在這碧波之中徜徉、飄蕩。教師利用多媒體畫面展現出鮮明的色彩,加強了對音樂意境的烘托。同時,學生充分認識了這一水鄉美麗的景象,自然加深理解與印象。學生利用道具進行表演,也能深化理解,扮演荷花、荷葉,想象自己飄蕩在碧波之上,仰望藍天、白云,耳畔還有裊裊鄉音,學生隨著音樂節奏舞動身姿,荷花與荷葉舞動,使整個音樂教學更加充滿了浪漫氣氛。學生在有動有靜的表演歌唱之中,沉浸在美麗的音樂意境之中享受美,同時也在美的色彩中滌蕩心靈,心生濃烈的鄉愁鄉情。
三、利用語言描述,豐富音樂意境
音樂課堂上通過運用多種形式對美進行挖掘與展示,而運用美的語言也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使學生在這一藝術熏陶下不斷享受美、創造美。意境創造的關鍵就是要讓無形音樂以有形形象呈現于學生的眼前,使學生在所看、所聞中有感而發,產生情感共鳴。課堂上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渲染音樂的意境,使學生的思維空間得以拓展,在美妙音樂之中不斷地展開想象,放飛思維,調動積極而愉悅的學習情緒,課堂氣氛變得異常活躍。教師則是根據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對其語速、節奏、語調等進行合理調整,從而使意境的創設與教學內容相符,增強表現力。如《鈴兒響叮當》一課,通過制作春節動畫,讓學生觀看春節熱鬧的場面,教師隨即運用語言藝術向學生提問:“誰能給大家介紹介紹春節的習俗來源?”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紛紛說出了一些有關春節的知識,教師給予補充后,通過播放歌曲讓學生迅速進入節日的歡樂氣氛中。學生不僅感受到歡樂,同時對歌曲的旋律、節奏都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以及演唱熱情。教師切實利用音樂的這一直觀性,通過語言藝術設計問題引發學生理解內容,讓學生與意境相融合,不斷深化教學。
總之,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多種元素的糅合與適宜應用,不斷讓音樂意境更符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和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柳婷婷.淺論小學音樂課的意境教學[J].學子(理論版),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