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桂云
摘 要:當前中學生與父母之間的溝通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對親子關系的發展有影響。良好的溝通可以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也能夠促進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相互了解和體諒,對提高家庭教育效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就中學生與父母溝通策略分析和建議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中學生;親子溝通;策略
青春期的中學生在性格上會發生較大的變化,他們比較敏感,同時也擁有自己的個性,既不愿意被過多地管束,同時也渴望得到家長的肯定。只有強化孩子與父母的溝通才能夠化解彼此之間的矛盾和誤解,在心平氣和的交流中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為孩子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也有利于和諧家庭關系的構建。
一、中學生與父母出現溝通困難的原因
青春期學生正處于叛逆的階段,同時他們的心理發展非常不平衡,有的學生可能過于活潑,而有的學生卻堅持沉默是金,而且因為中學生的情感和心理發展比較特殊,可能因為很多生活中的事而出現心情煩悶以及不愿開口說話的情況,在與父母的交流上也會出現不愿交流、不愿袒露心扉的情況。而且部分中學生可能已經有了一種大人意識,他們更傾向于對自己的學習以及生活自行做主,導致部分父母無法理解孩子的行為,所以容易出現一些矛盾。大部分中學生希望與父母構建平等的關系,而在溝通上不愿處于被管教和說教的角色,久而久之,父母和孩子在交流時就會出現主題偏差,容易出現溝通矛盾。另外,家長知識水平和思想觀念與孩子不同也會影響溝通的效果,部分家長對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不夠了解,通常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進行溝通,而忽視了孩子自身的特點與需求,容易造成孩子的反感和對立,所以也會加劇雙方的矛盾。
二、中學生與父母溝通的方法和策略
(一)主動溝通
中學生應該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愿意與父母溝通,并且積極了解父母的期望,多理解父母的言行,認識到父母都是愛自己的,他們的行為和語言都是出自對自己的關心,放下對父母的戒備和矛盾。當父母誤解自己時,中學生需要及時地向父母講述實情,并且用真誠的態度去感激父母,讓父母相信自己。同時,中學生還要樹立積極的生活觀念,在平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多表現出自己高尚的品格和積極的心態,盡量主動與父母交流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情況,特別是自己的生活困惑或者學習問題,讓父母可以真正地了解自己,這樣才能夠提高溝通的效率。比如,青春期的孩子可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可以大膽地與父母交流自己的人生規劃,無論父母是不是支持,都要表達出自己的決心和意愿,這樣父母才能夠理解自己,雙方的溝通才能夠更加平和、有效。當然,如果中學生比較羞澀和靦腆,無法面對面地與父母溝通,也可以通過發微信、寫信、寫紙條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相信父母也會更加愿意溝通。
(二)尊重父母
孩子對父母的尊重是維護親子關系的重要條件,一方面中學生需要規范自己的行為,清楚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無論在生活還是在學習中都要樹立正確的觀念,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才能夠得到父母的信任。另一方面,如果父母犯錯,孩子應該給予理解,用正確的方式去糾正父母、感染父母??赡芨改覆]有接受到更多的知識教育,思想也比較頑固或者保守,但是作為孩子,仍然要尊重他們的人生經歷,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與其一起學習現代化的技術知識、健康游戲等,在提升父母的同時也能夠實現良好的溝通。在平常的相處中,子女要善于發現父母的優點,如節儉、勤勞、冷靜等,還可以這些優點為主題去與父母溝通,在父母的引導下培養自身的優良品德,不僅讓父母感受到尊重,也能夠激勵父母。另外,在父母犯錯的情況下,中學生仍然要有自己的立場,不能盲目地愚孝,用溫和的態度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利用所學知識引導父母,讓他們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可以幫助家長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雙方的溝通也能夠更加明確。
(三)換位思考
提高溝通效果的重要前提就是換位思考,如果父母和學生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那么很容易產生溝通問題。所以,子女要學會換位思考,在家長了解自己的生活、學習和身體狀況時,學生也可以去了解父母各方面的狀況,因為他們也會有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和煩惱,在深入感受父母的處境時才能夠體驗他們的情感,才能夠真誠地去溝通,擺正自己的溝通態度。如子女可以體驗一天媽媽的生活,早上起床準備全家人的早餐、負責孩子起床事宜,在家中打掃衛生、準備午飯、晚飯、收拾房間等,以此真正地去了解父母,才能夠在溝通中多一些理解和關愛,彼此交流也才能充滿溫暖,提高溝通效果。
參考文獻:
岳慶玲.中學生與父母溝通策略分析與建議[J].當代家庭教育,2019(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