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STEAM基于綜合學習的思考,倡導學科間的交叉融合,讓學生享有接觸跨學科學習的機會;研學讓學生走出校門,重構新型學習方式,在豐富課外教學多樣性的同時,也有利于完善新時代教育體系。通過組織學生走進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設計基于STEAM理念的研學活動,對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培養初中生科學素養有積極探索意義。
關鍵詞:STEAM;研學;活動設計;初中生
STEAM以基于項目或問題的學習為主要教育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與實踐,完成主題項目和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1]。研學作為一種融合創新,與STEAM倡導的跨學科融合教育理念高度吻合,為學生提供一個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機會,以提升學生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關鍵能力。
2019年,教育部等11部門頒布的《關于推進中小學研學旅行的意見》,要求研學旅行結合學生實際需要,注重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2]。廣州市對研學活動也提出要求,學校要因地制宜,根據學段特點和地域特色,初中階段開展以廣州特色、鄉土鄉情、區情市情為主的活動課程體系,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親近自然,接觸社會,拓寬視野,參與體驗,豐富經驗和閱歷[3]。
一、活動背景
初中生物課程期待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在親歷提出問題、獲取信息、尋找證據、驗證假設、發現規律等過程中習得知識,養成理性思維的習慣,形成積極的科學態度,發展終身學習的能力[4]。研學從生命發展的角度,立足學生的未來與發展,培養社會人的核心素養。
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見圖1)位于廣州市花都區東南方,距我校約1.1公里。公園全長6.68公里,總面積240.6公頃,內有河流、湖泊、果園、山嶺、濕地、園林等多種生態區域,同時有見證花都早期工業發展的青石海石灰窯和新青水泥廠舊址,建有嶺南建筑特色的嶺南園以及花都閣博物館,能為研學活動開展提供豐富的資源;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地處市區,交通方便,可當天往返,是中小學生開展短期研學活動的理想場所。
二、活動目標和設計思路
1.活動目標
通過前期準備、資料收集、校內培訓和實地考察等,我們組織七年級學生從民俗文化、生物多樣性、植被觀測、嶺南建筑四方面對花都湖濕地進行小組合作研學。活動希冀學生能學會制訂清晰、合理的考察方案;學會用科學儀器進行測量、獲取、記錄、分析相關數據的能力;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以及培養熱愛家鄉的積極情懷。
2.設計思路
準備階段:通過調查訪問方式,對擬開展項目進行意見征詢和訪問調查;發動宣傳,積極報名組建合作小組;通過網絡和書籍查找,收集與花都湖公園相關的文獻資料等。
學習階段:利用研究性學習、社團活動、文體課等時間進行校本學習,學會利用科學的數據統計和分析綜合;教師講解戶外考察和安全應急相關知識和原理;邀請有關花都湖公園建設有關的專家舉行科普講座。
實踐階段: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督促學生及時整理和記錄相關資料;分組按計劃進行考察,在考察過程中發現并思考新問題。
總結階段:學生按項目收集和整理圖文影像資料,撰寫研學報告;通過班會、級會等形式進行成果匯報,優秀作品也可利用電視、報紙、學校網站、公眾號等媒體宣傳報道。
三、活動實施
1.研學線路和觀察點(見圖2)
2.研學任務和實施要求
(1)民俗文化組:學生查閱資料,了解青石海石灰窯的建造歷史、新青水泥廠的發展歷史、興衰過程;通過現場觀察測量,結合地理位置,初步分析青石海石灰窯在解放初期對花都經濟的影響;收集和整理有關石灰的詩歌、書法作品及科學實驗等,體驗石灰在生活中的應用。最后結合其他地方對廢舊廠房的有效利用案例,撰寫一份研學報告。
(2)生物多樣性組:了解華南地區候鳥遷徙的路線以及白鷺的生活習性;通過采訪公園工作人員,了解近幾年白鷺落戶花都湖的數量變化情況;借助望遠鏡、相機等工具觀察及拍攝白鷺種群,了解其生物特征;設計一個表格統計其種群數量和記錄其棲息環境。
(3)植被觀測組: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亞熱帶植被的特點;辨別哪些樹種是本地優勢樹種,記錄它們的形態結構特征;小組成員以1M2為單位,設計一個表格記錄生物種群的種類和數量。
(4)嶺南建筑組:查閱嶺南建筑的特點;現場體驗花都非遺項目灰塑在嶺南建筑中的運用;選取嶺南園中一兩幅繪畫、雕飾、楹聯或書法作品,體會嶺南建筑的元素及精華所在。最后以“嶺南建筑美”為題進行一次攝影比賽,展示嶺南建筑的獨特風格和魅力。
四、活動成果
本次花都湖研學活動基于STEAM教育理念,選取與生物學科相近知識,讓學生帶著任務,對花都湖進行深入的研學考察。通過研學活動,學生參與了討論和實踐,進行素材收集和加工信息,增進了對家鄉的了解和熱愛。最后制作成果交流展示(見圖3、圖4),提升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五、結語
研學是將書本知識變成行動的能力,讓學生在思中行,在做中學。寓研于學,既豐富了學生的身心體驗,同時鍛煉了意志品行,提高了社會責任感,落實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趙慧臣,陸曉婷.開展STEAM教育,提高學生創新能力:訪美國STEAM教育知名學者格雷特·亞克門教授[J].開放教育研究,2016(5):4.
[2]教育部.教育部等11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研學旅行的意見[S],2016.
[3]廣州市教育局等9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的實施意見[S],2019-06-21.
[4]張浩.研學旅行的靈魂是實踐育人[J].人民教育,2017(23):16.
作者簡介:蘇妙(1974.8—),女,中學生物高級教師,廣州市花都區名教師,廣州市花都區初中生物學科帶頭人,廣州市優秀教師,廣州市骨干教師,廣州市百千萬培養工程第二批“中學名教師”培養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