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梅君
小學生正處于懵懵懂懂的階段,教師在教學知識的同時也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因此,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行為規范,構建科學合理的語文學習體系。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應該從小學開始就注重傳承優秀的品質,逐漸將傳統美德發揚出去。作為教師,要輔助小學生培養正確的愛國情懷與優良的民族精神。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許多文章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精神,教師要將傳統美德繼續傳承下去,讓更多的學生意識到中華民族精神力量的強大。教育不僅是將書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正確的行為理念與良好品質,讓學生重視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是當下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
一、當下小學語文教學的不足之處
(一)語文課堂內容枯燥,學生興趣低
由于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導致語文課堂只有教師在引導,學生則不在狀態。盡管教師將中華傳統美德滲透到教學中,但是學生沒有興趣聽講,也就意識不到傳統美德的意義與重要性。語文學習需要學生理解性地記憶知識,而過大的學習壓力只會導致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和抵觸心理,教學效果會適得其反。因此,教師要改變自身的教學方式,活躍語文課堂教學氛圍。高強度的學習會導致學生一直處于過度緊張的狀態,沒有時間去玩耍,無法放縱自己的天性,導致學生的性格變得孤僻,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進而降低傳統美德的弘揚程度。
(二)小學生的課后作業繁多
課后作業是教師為鞏固學生課堂所學知識而設置的,布置課后作業的目的是讓小學生更好地掌握當天學習的知識。但是小學生的課后作業繁多會讓他們產生厭學心理,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布置語文課后作業,還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勞逸結合,讓學生去充分發揮想象力,在體驗生活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
二、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滲入小學語文教學中的
措施
(一)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美德教育
教師在教育學生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時,可以利用課前導入的方式讓學生對傳統美德有一定的認識,將傳統美德融入語文教學課堂中,促使小學生樹立良好的觀念,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技術輔助語文教學。
例如,在學習《精衛填?!芬徽n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神話小故事導入課程,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傳統美德。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可去網絡上搜索有關這篇神話故事的卡通圖片,將圖片和課文相結合,讓小學生更加喜歡語文這門學科。課件中還可以插入一些簡短的與學習有關的動畫片,激發小學生的興趣。豐富的資源可以助力教學,但是新的教育模式需要長時間的實踐磨合,教師要熟練地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語文課堂的課前導入,幫助學生培養優良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愛國精神。
(二)利用課后總結,讓學生參悟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有很多,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習慣與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式,讓教學方式更加貼合小學生。教師可以利用課后小結幫助學生總結語文知識點,從而更融洽地將傳統美德的傳承融入學習中。
例如,在學習完《七律·長征》這篇詩文后,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進行課堂知識小結的整理,在知識整理的過程中,教師巧妙地將長征背后所表達的傳統民族精神與傳統美德融入文章小結中,讓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培養優良的品質。情感共鳴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從而讓學生遇到事情時能熱心幫忙,而不是冷漠地站在旁邊看熱鬧。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價值觀能有效地打開學生的內心世界,驅趕學生心中的一些錯誤理念。將傳統美德滲入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借助外界因素輔助學生對事件產生正確的思想感情上的共鳴,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初中生內心、思想上的偏差。
正確認識并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華兒女的義務與責任,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高尚的品格與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在遇到困難時不輕易放棄,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