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衛東(教授/博導) 莊義珊
(合肥工業大學經濟學院 安徽 合肥 234000)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黨的十八大明確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近年來我國一直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強研發攻關,加快成果轉化應用。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不斷推進,合理配置資源、實現技術成果有效轉化已經成為實現創新發展道路上的必然要求,技術轉移水平對社會經濟的進步也起著越來越大的推動作用。作為社會服務型機構,技術轉移中介組織在技術轉移過程中充當重要一環,是技術供體與技術受體之間的橋梁。既充當中間人的角色為供需雙方提供信息配對,又在技術轉移的過程中促成高效溝通,同時在技術轉移完成后為供需雙方提供后續服務。然而,現階段在技術轉移過程中,技術轉移中介組織依舊面臨缺乏專業性人才、效率不足等各方面問題,不能夠充分發揮其功效,從而無法提供全面的高效率服務。
績效評價在組織的管理中起著重要作用。對中介組織進行績效評價,既能使中介組織正確認識自身實際發展狀況和具體問題,也能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提供理論指導。國外對于企業的績效評價研究始于19世紀中后期,但早期并未形成一套完善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從把企業利潤最大化作為唯一目標,到之后企業著眼于長期競爭優勢以財務指標為主、非財務指標作為補充,再到后來發展為將定性分析與定量指標相結合,以及平衡計分卡和利益相關者的戰略績效評價系統的相繼出現,都為績效評價指標的全面創新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國內的績效評價起步較晚,在對中介組織的評價中,李志剛等[1]設計了包含發展環境、主體實力、發展潛力、體系結構和服務績效五個層面的評價體系,并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個指標權重。陳孝先[2]站在政府的角度上,通過將我國與國際上先進的技術轉移中介體系比較得出我國的技術轉移中介體系在發展中仍需要明確機構定位,規范中介服務市場。史江濤等[3]在對中介組織的評價中,從基本狀況、能力、績效、聲譽四個方面,構建出一套完整的評價指標體系。劉勤福[4]則從交易費用效率、投入產出效率標準、社會經濟發展標準、企業競爭力標準以及技術市場發展標準五方面構建出齒輪模型,對技術中介效率進行綜合考慮;葉寶忠[5]認為技術轉移模式是各方主體為了實現組織目標,對技術、資金、設備、人才等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及產出的合理分配,應從這些方面進行考慮;劉云[6]通過分析影響科技成果轉化績效的主要因素,認為安徽省在科技成果轉化上需要建立高素質的科技人才隊伍和創新體制機制。劉媛媛[7]在分析技術中介具體作用的基礎上,認為技術中介是從認知搜尋、信息溝通、資源整合和成果轉化四個方面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綜上所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嘗試引入戰略管理思想,借鑒平衡計分卡在公共組織上的應用,確定構建評價體系的框架,優化中介組織績效評價體系。
1972年,美國的管理學家安索夫在《企業經營政策》雜志上發表了《戰略管理思想》,首次正式定義“戰略管理”概念,為企業戰略管理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戰略管理思想應用于績效評價中,具有代表性的評價方法是平衡計分卡。平衡計分卡具體將指標劃分為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和學習成長四個維度,意圖通過這四個維度對企業績效進行評價。由于平衡計分卡作為一種新的績效管理工具,基于戰略導向、成本-效益機制以及內外部管理的需求,與公共組織的需求更加契合,因此將平衡計分卡引入公共組織,在各國實踐領域,平衡計分卡的獨特優勢也確實得到了充分的展現,能夠在公共組織中迅速適應并廣泛應用。對于應用于公共組織的平衡計分卡,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美國普瑞梅若斯管理咨詢公司的總裁保羅·R·尼文提出的一種為公共部門改進的平衡計分卡。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改進的平衡計分卡
技術轉移中介組織是從事技術轉移服務的社會服務機構。作為社會服務機構,它的最終目的是提高社會效益,實現創新發展。而平衡計分卡在應用于公共組織的修正中,將使命放在了第一位,以其作為統領全局的最高目標和最終目的,這一點上是完全契合的。參考國外成熟的中介組織體系可知,未來中介組織的發展方向應是實行公司制、市場化運作,這是因市場經濟的環境所決定的。國內技術轉移中介組織目前大多數仍為政府指導的非營利性機構,營利性機構占據少數,但是為提高中介組織的辦事效率,增強自身發展能力,技術轉移中介組織將逐漸向市場化運作方向轉變,更加注重中介組織的戰略績效,注重對其的管理。平衡計分卡是具有績效考核功能的管理系統。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實現內部過程和外部產出之間的反饋循環,使組織的發展戰略落實為行為,從而能夠持續地改善戰略績效,實現組織目標。所以,戰略的實現構成了平衡計分卡的核心問題。在這一點上將平衡計分卡應用于技術轉移中介組織也是完全可行的。本文認為,在評價技術轉移中介組織時,應將整體績效結合戰略發展,同時體現過程的分析三個趨勢相結合,因此本文嘗試借鑒保羅·R·尼文提出的為公共部門改進的平衡計分卡,將績效評價體系拆分為顧客、財務、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
技術轉移中介組織的服務對象為技術供體方與技術受體方,它是搭建技術供受體的橋梁,同時與供受體方構成技術轉移體系。無論是達到組織的戰略目的還是提高自身實力,技術轉移中介組織都應以顧客為主。將顧客維度細分為專業服務、公眾服務和有效技術轉移三部分。專業服務是顧客在選擇技術轉移中介組織時對于組織專業程度的最基本考察,量化為績效評估指標選擇組織的員工學歷狀況和員工專業素質。員工學歷狀況用本科及本科以上員工人數/員工總人數表示;員工專業素質用從事該類工作三年及三年以上的人數/員工總人數表示。公眾服務即組織提供的服務是否達到了公眾的滿意程度,是顧客對于組織直接的評價,因此選擇客戶滿意度和客戶回頭率直接作為考核指標,其中客戶滿意度=1-年投訴企業數/年服務企業數;客戶回頭率=年實際回訪企業數/年計劃回訪企業數。提供技術轉移服務、促進技術轉移是技術轉移中介組織的主營業務,因此有效技術轉移是技術轉移工作是否達到標準的直接表現形式。參考《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評價指標體系》和各省的《技術轉移示范機構情況調查表》,最終選取技術轉移項目成交數量和技術交易額作為量化指標。其中技術轉移項目包括組織技術交易活動、組織實施政府的技術轉移專項、組織國家重大科技計劃項目成果的技術轉移,以及其他成交技術轉移項目數量。
表1 技術轉移中介組織績效評價體系
財務維度可以直接顯示組織的戰略及其實施和執行是否對改善組織的財務做出貢獻。技術轉移中介組織的設立是為技術供需雙方提供便利,更快地將先進技術轉化為社會生產力,因此應合理控制成本,從經濟的角度對自身的績效管理產生制約。在財務維度中選擇降低成本作為目標之一,將成本變動率作為量化指標用于衡量其成本控制狀況。其次,提升經濟實力是技術轉移中介組織發展的基本要求,中介組織的經濟實力代表組織是否有能力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選擇資產規模和技術交易額作為量化指標。資產規模反映了組織的規模大小,相對來說資產規模較大的組織可以更加全方位滿足顧客的需求。技術交易額直接反映中介組織的實力,技術交易額的增加代表了組織經濟實力的提升。
技術轉移中介組織內部運行,需要理順業務流程,注重中介組織在技術轉移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防止在信息傳遞、溝通中產生不必要的誤解和麻煩,給整體的正常秩序帶來影響。因此明確技術轉移中介組織的內部流程運作,能夠提高組織服務的效率。內部運營績效的考核應以滿足顧客的多方面需求、提供更為專業有效的技術轉移服務為核心。技術轉移中介組織上連技術轉移供給方如大學、研究機構等,下連需求方如企業、投資機構、個人等。主要作用是為技術的供需雙方尋找商業合作伙伴,促進技術供需雙方的信息互通和交易。因此,選擇信息提供和供需對接作為內部流程維度的績效目標,設計信息提供質量作為信息提供目標的量化指標,信息提供質量從信息傳遞速度與信息傳遞質量兩方面衡量;參考各省的《技術轉移示范機構情況調查表》,設計技術轉移項目簽約數量和合同成交額作為供需對接的量化指標。
學習與成長維度是衡量組織管理績效的基礎。通過組織不斷的學習與成長提升自身實力從而能夠更好地提高財務效率以及支撐組織的內部流程運行,最終為客戶提供滿意的服務。一方面,技術轉移中介組織應注重對員工的專業素質培養,促進員工的學習與成長。設計激勵員工作為績效目標,選擇組織培訓次數作為量化指標。另一方面,組織應注重自身的學習。近年來,技術轉移服務由零散服務、線下服務向集成化平臺化市場化互聯網化服務發展,網絡交易成為技術轉移服務現階段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因此,為了注重組織更好的學習與成長,選擇組織創新發展能力作為另一績效指標,設計業務開拓能力與網絡平臺建設水平作為量化指標。業務開拓為供需雙方提供完整的服務,對完善技術轉移服務中各項業務具有重要作用;網絡平臺建設水平對員工獲取信息、利用信息、傳播信息作用重大,其良好應用能夠極大提升組織價值。
模糊綜合評價法是一種基于模糊數學的綜合評價方法,它將模糊數學理論應用于具有多個因素的復雜系統,可以更好地解決不確定性問題。通過應用隸屬度將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評價,使評價結果更加準確。技術轉移中介組織的績效評價被許多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很難直接得出其績效的好與壞,可以運用模糊集合表示,因此本文選擇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技術轉移中介組織績效進行評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模糊綜合評價主要通過以下步驟來評判:
1.確定評估集 A。A=(A1,A2,A3,A4),A1=(A11,A12,A13,A14,A15,A16),A2=(A21,A22,A23),A3=(A31,A32,A33),A4=(A41,A42,A43)。
2.確定評語集V。本文在借鑒模糊綜合評價理論的基礎上,選用評語集為V={V1,V2,V3,……Vm},文中選取五個評價結果建立評價集:V={V1,V2,V3,V4,V5}。V1代表評價好,V2代表評價較好,V3代表評價一般,V4代表評價較差,V5代表評價差。本文規定各評語集中各元素的量化值為V1(90—100),V2(80—90),V3(70—80),V4(60—70),V5(0—60)。評價結果V的最終值介于0—100之間,越靠近100,技術轉移中介組織績效水平越高,越靠近60,技術轉移中介組織績效水平越差。本文運用模糊統計法對定性指標進行單因素評價,讓參與評估的專家根據定義的評估標準對各種指標進行排名。專家可以根據其專業經驗和技術轉移中介組織的實際情況,對影響技術轉移績效的各種指標進行評分。每位專家Pi(i=1,2,.....k)判斷各種評估因子Ai(i=1,2,....k),判斷結果屬于評論集V之一,最終確定模糊關系矩陣R。
科學地確定每一項指標的權重是構建技術轉移中介組織績效評價體系的關鍵。本文基于評價體系的結構形式并考慮所選指標的類型與特點,選擇層次分析法來確定判斷矩陣,計算出不同指標的權重系數。由于每個評價指標的效果不同,綜合評估中,專家評估給出了各個指標的權重系數矩陣W=(W1,W2,…,Wn),加權矩陣W與模糊關系矩陣R合成得到各評估對象的綜合評判,即:
本文以安徽省A技術轉移中介組織為例,對所設計的技術轉移中介組織績效評價體系進行應用,旨在為建立科學完整的績效評價體系提供參考。本次研究設計了涵蓋技術轉移中介組織績效評價各維度情況的調查問卷,通過線上與線下問卷調查搜集相關數據。同時邀請相關專家采用德爾菲法進行評分。根據A企業的調查問卷數據,并邀請專家進行評分。評分等級分為5級,即V=(好,較好,一般,較差,差),根據下頁表2可以確定各因素隸屬度并建立評價矩陣。
表2 數據樣本
根據下頁表2數據可知:W=[0.56,0.20,0.12,0.12];W1=[0.08,0.08,0.16,0.18,0.20,0.30];W2=[0.18,0.30,0.52];W3=[0.12,0.44,0.44];W4=[0.09,0.28,0.63]。
根據下頁表2可得到R1、R2、R3、R4四個矩陣,根據公式1,結合上述矩陣可得:
已規定各評語集中各元素的量化值為V1=100,V2=90,V3=80,V4=70,V5=60,則A技術轉移中介組織的模糊評價結果為:
A技術轉移中介組織的最終得分為93.791,對應的等級是好。A技術轉移中介組織是科技部認定的國家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在產學研合作、技術需求、科技成果推廣等方面具有鮮明的服務特色,開展“一站式”綜合性技術轉移技術服務,已成為區域科技創新、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該評分符合A技術轉移中介組織的戰略定位。同時從上面的計算過程可以看出,A技術轉移中介組織在員工學歷狀況、成本變動率、信息提供質量等方面依舊需要加強。在員工學歷狀況上,A技術轉移中介組織應當從員工的篩選、培訓等多種渠道提升員工整體學歷,培養適應中介組織的高素質人才。A技術轉移中介組織應當著重分析在經營過程中成本緩慢降低的原因,合理控制成本,提升自身經營能力。信息提供質量上,A技術轉移中介組織應當從信息傳遞速度和信息傳遞質量兩方面入手,盡可能地減少技術轉移供需雙方信息上的不對稱問題。技術轉移中介組織應以戰略導向為目標,分析每一層面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從各個源頭提升自身競爭力,從而能更好地為社會提供服務。
綜上所述,隨著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不斷推進,對于技術轉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中介組織在技術轉移環節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為適應當前環境,技術轉移中介組織在發展的過程中,無論從管理、技術或組織結構上,都應緊跟當前科技發展的步伐。技術轉移中介組織作為社會服務型機構,在管理上,應當以提高社會效益,實現創新發展作為戰略導向,從各個層面提升自身競爭力,通過多種方式培養適應科技發展的高素質綜合人才;在技術上,技術轉移中介組織需要增強互聯網化服務發展,完善網絡平臺建設,提升公司的信息化水平,通過更加先進的技術為顧客提供全面的技術轉移服務;在組織結構上,技術轉移中介組織必須隨著科技創新的不斷發展,隨時調整和創新自身的組織結構,及時發現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升自身績效,更好地在技術轉移過程中提供服務,實現組織的戰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