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 代穩 唐彬
摘 ?要:該文從石漠化的成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兩大點)出發,分析貴州省石漠化的內涵以及現狀(無石漠化、輕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這4個方面),分析石漠化4種不同程度的具體預防措施與治理措施;在明確了貴州省各個地區石漠化程度的基礎之上,結合各個地區石漠化等級的不同,分析不同等級程度石漠化綜合治理狀況,以期為減輕貴州省的石漠化程度一定的借鑒及意義。
關鍵詞:石漠化 ?現狀 ?防治 ?措施
中圖分類號:X171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3(a)-0253-04
Stud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ntrol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MA Yun1 ?DAI Wen1,2 ? TANG Bin1
(1.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Tourist and Historical Culture College; 2.Liupanshui Cultur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 Liupanshui, Guizhou province, 553004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auses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cluding natural causes and human cau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no rocky desertification, mild rocky desertification, moderate rocky desertification and severe rocky desertification), and analyzes four specif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different degrees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degree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each region of guizhou province, combining with the different grades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each reg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status of different grades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significance for reducing the degree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Key Words: Rocky desertification; stastu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貴州省地處長江和珠江兩條河流的上游,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屏障。中共十八大以來,貴州省始終牢記使命,始終堅持生態與發展的兩條基本路線,穩步推進國家生態環境示范區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文明實驗區建設。像對待眼睛一般對待環境,并像對待生活一樣對待環境。從“依生態建設省”到“在環境文明理念上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從“保留環境與發展的兩條基本路線”到關注“大環境”被列為三大戰略措施,貴州繼續為建設環境文明發揮最強有力的聲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貴州最大的競爭和發展優勢,因此,貴州省對石漠化的防治迫在眉睫。貴州省位于貴州云南高原,海拔高,地勢偏僻,一側為另一側,但由于荒漠化程度的不斷增加和持續不斷發展,貴州石漠化的擴大,已逐漸發展為貴州的現狀,“不能以水土相輔相成”,這也阻礙了貴州進一步脫貧的步伐。因此,有必要防止和打擊該地區石漠化的加劇惡化。
貴州省在地理上位于中亞,這是世界上最集中的喀斯特地區,為我國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區[1]。在貴州,喀斯特地形面積為12.98萬km2,實際占全國土地面積的73.6%。正是由于喀斯特植被和裸露巖石的嚴重破壞以及嚴重的水土流失,間接導致了荒漠化和人口貧困[2]。因此,要及時了解貴州省石漠化的現狀、成因,及其造成的破壞,探索切實可行的控制措施,是保護貴州人居環境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
1 ?石漠化的概念及成因
1.1 石漠化的概念
石漠化是在熱帶、亞熱帶的濕潤、半濕潤氣候條件下,由于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使得本已脆弱的喀斯特生態環境出現植被退化、土壤流失、碳酸鹽基巖大面積裸露或礫石堆積、土地生產力極度衰退甚至喪失等相應的生境變化,地表在視覺上呈現類似于荒漠的演變過程與結果,是喀斯特地區地質、植被、土壤、降水等自然環境因素和不合理的人類活動綜合作用而造成的特有的土地退化的極端形式[3]。從目前的狀況來看,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強烈的巖溶化過程為石漠化產生的主要自然原因,而人類對生態的破壞和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成為激發石漠化過程的主要人為因素。
1.2 巖石荒漠化的原因
1.2.1 自然原因
(1)雨水侵蝕。發展喀斯特地形的主要外力是氣候。由于貴州省位于印度洋季風和太平洋季風交匯處的邊緣,加上高地形和低緯度的地點因素,因此這里經常會遇到寒冷和溫暖的空氣,且雨水充沛[4]。根據數據可知,貴州省80%以上的縣平均年降水量為1 100~1 300 mm,且長期降雨。另外,每年夏季,當副熱帶高壓從北向西逐漸伸展并危害云南、貴州和四川時,如果它遭受從北部到南部的強冷空氣侵襲,或遭受低海拔切變的危險,旋風會散發出來,組合效果大大提高,并且很容易導致溫度劇變,引發暴雨。結果顯示,貴州山區的降水時間很不均勻。實際上,反映出6~8月的降雨非常大,一般在450~600 mm之內,而貴州南部則超過600 mm。持續的大雨及其他持續時間短、回彈力強的暴雨很多,且暴雨日數為4~7天,暴雨占年降水量的30%~40%。在貴州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火成巖的化學溶解作用明顯,加速了地下水的滲漏,促進了土壤層中水分的減少[5]。土壤層是疏松的,因此一旦被持續的大雨和持續時間短、回彈力強的大雨沖刷,表層土壤很容易流出,并發生土壤退化。因此,長期潮濕和溫暖的氣候條件以及夏季頻繁降雨和暴雨是貴州土壤退化的直接因素。
(2)環境條件。由于喀斯特地貌土壤退化區的土壤層裸露、土壤層薄、土壤層差、土壤層和巖石層的水溶性差,導致滲水嚴重,適合于植物生長的自然環境極其惡劣,致使在地面上經常發生土地退化的生態現象。喀斯特的地質環境具備類似荒漠邊沿一樣的敏感的生態環境的特點,具體如下。
①喀斯特的地質環境具備地面上與地底的雙層構造,因此喀斯特的水室內空間也呈現出二元性構造,致使地表水非常容易漏失,轉換為地下水。②喀斯特地域的自然資源聚集水平不高,且植物群落的構造簡易,雙向演替難,而反向演替快。③玄武巖的土壤層生長發育十分遲緩,其礦物質構成關鍵為石灰石與白云石,溶蝕風化層全過程中以MgCO3與CaCO3的淋溶為主導,粘土的殘留量非常少,一般為1~4 g/kg。依據研究表明,貴州的石灰巖每上千年風化層的殘余物僅為2.47 mm,即要四千年上下才能夠產生僅為1 cm厚的土壤層。④喀斯特遍布地域的土壤層多是含有鐵質的粘土,且砂土立即遮蓋于基巖以上,呈現出硬軟不一的頁面,砂土淺陋,易被腐蝕。
1.2.2 人為要素
(1)人為主體活動。依據國家林業局數據監測說明,人為緣故造成的石漠化占石漠化土地資源占地面積的74%。在人為緣故產生的石漠化土地資源當中,開荒占15.1%,過多樵采占31.4%,濫砍濫伐占13.4%,不科學耕種占21.2%,過多放養占8.2%,土木工程和采礦業占10.7%。長期以來,人類對土地資源的濫用、掠奪性的森林砍伐、不合理的耕作、過度的伐木、過度的放牧和過度的土地開墾導致原始植被的破壞。地表露出,底部淺層露頭,巖溶山區土壤薄,雨水侵蝕力很強,持續時間長,水土流失更加嚴重,巖石不斷暴露。
(2)人們對環境保護不是很了解。貴州省是全國石漠化面積最大、統一程度最高、程度最深、破壞最大的省。由于很少有人不熟悉“石漠化防治項目”并且他們的熱情很低,因此他們在執行“石漠化防治項目”時非常被動。隨著石漠化問題的日益嚴重和石漠化面積的增加,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將會大大降低。如果意識不強,石漠化將越來越嚴重,陷入惡性循環。
(3)人口非常擁擠。目前,貴州省喀斯特山區的人口密度已遠遠超過理論上的人口容量。在如此高的人口壓力下,最初脆弱的區域喀斯特生態系統受到的破壞更大。
(4)工業活動的影響。工業活動對石漠化的影響取決于采礦和冶煉行業的影響。六盤水煤礦位于貴州省,是我西南地區主要的煤炭工業基地,也是中國8個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采礦和加工業的廢氣,廢渣和廢料含有許多有害和有毒的成分,例如二氧化硫、鋅、鉛、汞等,使唯一的草、藻類、灌溉樹木和苔蘚生長地區成為巖溶多巖石的山區。這些植物一個接一個地死亡[7]。同時,許多這些礦產資源是分布在喀斯特山地表的氧化礦石,其提取直接形成了大面積的裸巖分布。結果顯示,工業活動也大大加劇了貴州省的石漠化。
2 ?貴州省石漠化的現狀
貴州省的總面積為176 167 km2。就石漠化面積而言,其中為首的10個區縣分別是威寧縣(1 806.18 km2)、六盤水市(1 658.86 km2)、大方縣(1 612.46 km2)、黔西縣(1 504.79 km2)、盤縣特區(1 072.63 km2)、獨山縣(997.32 km2)、安順市(907.82 km2)、興義市(845.14 km2)、織金縣(769.84 km2)、長順縣(766.25 km2),巖石荒漠化總面積為11 941.30 km2,占貴州省巖石荒漠化面積的36.77%。位列前20個縣的巖石荒漠化總面積為18 338.95 km2。
貴州省石漠化面積為32 476.73 km2,該部分占貴州省調查總面積的18.54%。其中,輕石漠化面積為15 331.22 km2,中石漠化面積為11 895.93 km2,重石漠化面積為5 249.58 km2。
3 ?貴州省石漠化的治理措施
3.1 對沒有石漠化地區的預防措施
貴州省未發生石漠化的地區交通十分便利,人口眾多,城市發展迅速,發展歷史悠久。耕地主要是大壩土壤和大壩,集中且毗鄰。土地復墾的水平較高。農業商品經濟發達,是糧食生產的主要領域。即使這部分土地沒有清楚地顯示出石漠化現象,它的人口密度也很高,因此人口眾多,人地沖突并不容易解決[8]。因此,有必要把重點放在預防石漠化和保護現有資源上,以及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合理開發利用土地之后,為了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建立可持續經濟發展的生態安全體系。
3.2 輕度石漠化地區的治理措施
貴州省輕度石漠化地區土地資源豐富,開發利用方式多樣。但是,它仍然是農業落后傳統地區,其中存在著明顯的人地沖突,高人口密度以及對人類環境的壓力往往很高。然而,一片荒蕪的土地仍處于起步階段,人類活動并沒有造成太大的破壞,因此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和循環利用功能仍然十分強大。但是,如果繼續濫用土地(例如毀林和開墾土地),最終將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因此,在輕度沙漠化地區應采取加強防治的生態策略。在解決了老百姓的溫飽問題的基礎之上,著重于畜牧和林業土地資源開發并建立資源節約型經濟體系。發展有機農業,改變大規模和資源密集型發展的經濟模式。
3.3 中度石漠化地區的治理措施
首先,在貴州省中度石漠化地區,巖溶發育是特征性的,已成為自然脆弱的環境。其次,在土地開發利用過程中,人們繼續向森林灌叢地放火焚燒來達到開墾的目的,更加容易致使水土的進一步流失,結果顯示,土壤貧瘠且產量低。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增加耕地面積在解決山區人民的溫飽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考慮到先前的分析過程,過度耕種的確是石漠化和干旱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水土流失惡化這方面,對石漠化程度中等的地區應采取基于生態管理的生態策略。一方面,有必要確保土地歸還森林和草種,同時要考慮到人們的衣食問題;增加人數,增加勞務輸出,以不斷減輕人口壓力;同時加大邊坡改建工程的實施力度,不斷改善農業條件;此外,可以通過發展庭院經濟和草原牲畜業來改善生態環境,進一步增加人們收入的優勢條件。
3.4 重度石漠化地區的治理措施
貴州省大部分重度石漠化區都位于貴州東北、西南、西南和西南部的峰叢峽谷和峰叢洼地。在這些地方,環境與人的關系根本上是不平衡的,這導致了“貧困→搶奪資源→環境惡化與惡化→甚至更大的貧困”的惡性循環,這是一個極端貧困的典型例子。在脆弱的生態環境里,人們不斷索取,最終導致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結果。在這些地區,控制石漠化的目的是減輕人口對環境的壓力,并減少人們搶奪這種資源的行為,以便生態環境擁有足夠的時間來休養生息。因此,對石漠化嚴重地區的管理應著眼于自然恢復和實施封山造林和生態遷移。自然恢復是關鍵管理重點。
參考文獻
[1] 孫燦.石漠化治理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8,15(6):134-135.
[2] 寧琪.貴州省石漠化治理現狀及存在問題[J].亞熱帶水土保持,2017,29(1):30-33.
[3] 葉鑫,顧羊羊,張琨,等.西南喀斯特地區石漠化治理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以貴州省黔西南州為例[J].環境保護,2020,48(22):30-34.
[4] 周娟,黃永強.關于石漠化成因及綜合治理措施的探析[J].農村實用技術,2020(5):183-184.
[5] 楊宏飛.探討石漠化治理的對策及造林技術措施[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4):20-21.
[6] 羅旭玲,王世杰,白曉永,等.西南喀斯特地區石漠化時空演變過程分析[J].生態學報,2021,41(2):680-693.
[7] LI Qiang, SONG Ang,YANG Hui,et al.Impact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on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in Karst Graben Basin, Southwestern China[J].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2021(12):1-15.
[8] 仇樂川.降雨對不同程度石漠化巖溶系統土壤水分動態的影響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