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熹 蘇霓



行業協會是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是對政府管理職能的有效補充。作為全球航空工業的重要參與者,在歐洲,英國、法國和德國這三個傳統的航空強國多年來已經形成了有力的行業協會來推動本國航空工業的發展。本文介紹了這三個國家知名的行業協會的基本情況,并分析了其成功的經驗,希望能為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拋磚引玉。
ADS:成員最多的協會
英國航宇國防安防及太空工業協會(ADS)是英國航空航天、防務、安保和太空領域最主要的行業協會,共有1100家會員機構,也是范堡羅航展的主辦方,其所屬全資子公司范堡羅國際航空公司(FIL)負責航展運營。
ADS前身為英國飛機制造商協會 (SBAC)。該協會成立于1917年,最初只有41家會員機構。2009年,SBAC與英國國防制造商協會(DMA)、警察與公共安全供應商協會(APPSS)三方整合,共同成立了ADS。因此,與其他行業協會相比,ADS的業務范圍除航空航天外,還涵蓋了防務、安保和太空領域,同時,ADS也是安保領域唯一的國家級行業協會。
從管理架構來看,董事會是ADS的最高決策機構,負責代表會員監督協會運營和財務決策。根據公司章程,董事會成員需來自各個行業,分別代表主制造商、中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的利益。除了一位主席外,董事會還設有四位副主席,分別負責一個行業。
日常運營由CEO和執行團隊負責,向董事會匯報。同時,各業務領域分別設有多個專家董事會和委員會,為各會員單位提供機會,參與了解和制定對相關技術領域和行業發展至關重要的主題和議程。此外,ADS擁有30多個特殊利益小組,由會員機構和具有類似專業特長的利益相關者組成,如航空航天出口小組、基建小組、數字制造小組等。這些小組旨在使會員能夠建立聯系,尋找業務發展機會,了解并影響市場和利益相關者,及時追蹤最新發展。
GIFAS:法國的“百年協會”
法國航空航天工業協會(GIFAS)成立于1908年1月11日,是由法國航空航天工業企業自發成立的行業協會。
GIFAS目前約有400家會員機構,主要分為主制造商和大型系統供應商、機載設備制造商和中小企業。其中,主制造商和大型系統供應商約有30家企業;機載設備制造商隸屬于GEAD設備委員會,約有170家企業;中小企業隸屬于AERO-SME委員會,該委員會旨在保護法國航空航天中小企業的利益,約有200家企業。此外,還有準會員,即區域航空航天供應鏈集群。與其他行業協會有所不同,GIFAS的會員不限于法國所屬的企業,任何在法國開展業務的航空航天企業均可申請入會。
從管理架構來看,董事會及執委會是GIFAS的決策管理機構,董事會主席通常由大企業高管兼任,以便于更好地統籌協調資源。協會設有專門的設備委員會(GEAD)、中小企業(AERO-PME)委員會和專業委員會。各個委員會分別代表不同的利益相關方,與董事會并無直接上下級管理關系。
BDLI:空客的首倡者
德國航空航天協會(BDLI)是經德國聯邦議院批準成立的代表德國航空航天業行業利益的行業聯盟,隸屬于德國最重要的貿易集團德國工業聯合會(BDI),也是歐洲航空航天和國防工業協會(ASD)的會員。
BDLI協會擁有230多家會員機構,主要涉及航空和航天系統、發動機、裝備、材料科學和零部件四個技術領域。BDLI也是柏林航展(ILA)的商標所有方和聯合主辦方。特別值得一提的是,BDLI還是“空中客車(AIRBUS)”的首倡者。1965年夏季,法國和德國的工業代表在巴黎航展上進行了首次會談。BDLI成立了一個名為“ARGE空中客車”的工作小組,共同開展了名為“Aérobus”的研究,這也是空客公司的雛形。
從管理架構來看,執行委員會是BDLI的管理機構,負責運營管理、決策和制定協會行動計劃。執委會成員由來自四個技術領域的代表組成。此外,超過40名的行業專家組成了專業委員會。協會制定發展政策和提出專業建議時,需經過一系列討論會和專業委員會的論證,以確保協會在決策過程中能兼顧所有會員的基本利益。
對中國企業的借鑒作用
盡管發展各有側重,但這三家行業協會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都是“自下而上”自發形成的工業企業聯盟,都支撐運營了久負盛名的國際性航展(英國范堡羅航展、法國巴黎航展和德國柏林航展),都成功推動本國航空產業在全球取得了技術領先地位和商業成功,并得到了政府和工業界的一致認可等。
作為擁有百年歷史的行業協會,它們都立足產業發展需求,代表行業共同利益。無論是英國、法國還是德國,首先它們都是出口外向型的產業結構,其航空業出口所占比重分別約為95%、85%和70%。其次,航空業的從業機構數量眾多,且都以中小企業為主。其中,英國目前有約3000家企業從事飛機和發動機設計、生產與維修等服務,法國航空業從業機構超過400家,德國超過200家。上述特點催生了這三個國家的行業組織開展內部協同和對外協調以保護中小企業利益、開拓國內外市場的內在需求。
目前,這三個國家行業協會的業務范圍主要集中在提供國內外政策研究、內部業務協同、國外市場開拓等,與會員單位不存在利益沖突。這種模式有助于保障其以一個獨立、中立的立場,為所有會員單位提供一致的服務。
其次,這些國家的行業協會已經成為了企業間協同交流的重要平臺,是政企合作伙伴關系的核心樞紐。目前,這三個國家的行業協會的重要職責之一是代表本行業與國內外政府、公立機構、私營機構等交往。從政府層面看,三家協會作為工業界的代表,積極與國內外各級政府機構開展溝通交流,向政府表達行業訴求;其下設的專業委員會在行業相關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從企業層面看,這三家協會與國內外政府部門和監管機構保持密切互動,在全球建立了眾多合作伙伴關系,通過舉辦各種展覽、會議等活動,為成員提供展示平臺,保持和增強行業的社會影響力。
再次,這些行業協會深耕航展業務,面向全球打造品牌業務。這三家協會都是久負盛名的國際航展的主辦方和運營方,協會的成立發展與所主辦國際航展的不斷壯大是相輔相成的。對于行業協會而言,組織國際性航展是其充分調動行業內資源形成積聚效應、提升自身影響力和話語權的關鍵抓手,航展參展和門票收入也是協會運營經費的有力補充;對會員機構而言,由本國協會主辦或組織參與的航展,為會員提供了一個展示產品能力的國際平臺,有效提升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效率,并降低了相應成本與風險。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始終根植于本國產業發展需求,代表行業共同的利益訴求,是英法德航空行業協會誕生的根本原因和發展動力。通過主動開展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跨國家的交流協同,樹立和強化自身作為對外交流和合作核心樞紐的地位,是其發展壯大的有效途徑。這些成熟國家航空航天協會發展的經驗對于仍處于發展期的中國航空航天行業來說具有相當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