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衛紅 劉偉躍

摘? 要: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的迫切需要。IT類專業在“雙創”(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上,是有先天優勢的,傳統的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主的專業工作室雛形(項目開發小組)在IT類專業的實踐教學中很常見,在此基礎上借鑒IT企業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對其進行優化,配合能力遞進式項目實訓體系,真正做到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雙創能力。
關鍵詞:工作室模式? 高職? IT類? 雙創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1?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1)02(a)-0254-03
Explorat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IT-type Majors in Vocational Higher? ? ? ? ? ? ? ? ? ? ? ? ?Education Institution Based on Studio Mode
DENG? WeiHong? LIU WeiYue
(ZhangJiaJie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Zhangjiajie Hunan Province,427000,China. )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romote economic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t is urgently needed for the state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type majors have inherent advantag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The traditional professional studio prototype (Project Development Group) which focuse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s very common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IT-type majors. On this basis, we optimize the traditional professional studio prototype by using the management mode and workflow of IT enterprises for reference, and at the same time apply the ability-increases-progressively project training system. In this way we can cultivate and enhanc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Key Words: Studio mode; Voc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IT-type;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bility
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2019年7月,教育部印發《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管理辦法》,積極引導各地各高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倡導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創新性實踐,推進高校在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實踐環節等方面進行綜合改革,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在政府倡導,教育部推進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也啟動了加強學生“雙創”能力培養的改革探索。IT類專業在“雙創”能力的培養上,是有先天優勢的,傳統的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主的專業工作室雛形——“項目開發小組”在IT類專業的實踐教學中很常見,并且在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如果能將項目開發小組模式進行升級,轉換成融入企業運作模式的工作室,一定能在學生雙創能力的培養上有更多的收獲。
1? 國內外研究現狀
工作室是指由一個人或幾個人建立的組織,是一處創意生產和工作的空間,具有企業的雛形。大眾普遍認為,“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是在20世紀初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作坊式”教學模式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肮ぷ魇抑啤苯虒W模式被正式提出以后,便很快得到業內的廣泛認可。“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將理論知識融入實踐訓練,教學環境和教學內容的組織都更符合“工作過程導向”職業教育的要求。
高職院校IT類專業的教學,由于其專業的特性,在實踐教學中早早地就引入了工作室制的雛形——“項目開發小組”。它通常是教師帶領學生組建的一個小團隊,指定一名學生擔任小組長,負責小組內的雜項事務和與教師的溝通。項目開發小組在實訓環節或課余時間會使用企業真實案例來進行實訓,當機遇到來的時候,小組也會承接一些小型的企業項目開發任務。當然,這種項目開發小組式的團隊對帶隊教師的依賴性較大,存在較大的局限性:(1)團隊的項目承接能力由帶隊教師的專業能力決定,學生的作用微乎其微;(2)在項目開發的過程中,教師的投入程度往往決定了項目開發的質量等級;(3)學生的項目管理和團隊運營等綜合能力無法得到有效鍛煉;(4)學生的雙創能力得不到培養。
2? 基于工作室模式的探索
正如前面所提及的,項目開發小組只是一個工作室的雛形,對企業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基本沒有涉及。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各項工作,學生的綜合評價也是由教師來完成,學生沒有機會直接面向社會,接受社會的評價和反饋。針對項目開發小組的優缺點,筆者所在的教學團隊對其進行了改造和初步優化,改造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工作室模式,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以“校企合作”為契機,借助企業力量引入先進管理模式和項目開發工作流程,有效培養學生雙創能力。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IT類專業經過十幾年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已經發展到了相對比較成熟的階段,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都在不斷地拓展。學??梢越梃bIT企業的管理模式和項目開發工作流程來改革和優化傳統工作室教學模式,也就是說,工作室就是一個小企業,它可以按照公司的模式來進行運轉。在教學實訓項目和商業開發項目中,教師和學生都是公司的“職員”,承擔項目開發或管理崗位的職責。在不同的開發項目中,每個人承擔的角色會根據實際的需求來進行調整,學生可以在不同的項目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不管是項目的開發能力,還是項目管理和團隊運營等綜合能力,學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鍛煉,這也是學生雙創能力培養的一種重要途徑,更是完美地實現了學生從上課到上班模式的對接。
(2)以“校企合作”為契機,借助企業導師力量提升工作室管理水平和項目開發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雙創能力的培養效果,企業導師是校企合作模式下,學??梢员憬莴@取的重要外部力量。企業導師有著豐富的項目開發經驗,對企業的運作模式和項目的開發流程非常熟悉,工作室引入企業導師的力量后,將會達到如虎添翼的效果。首先,企業導師可以憑借自身豐富的實戰經驗,提升工作室的管理水平,并在項目開發的過程中,給出關鍵性的引導,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項目開發水平,尤其是商業項目的開發水平。其次,企業導師在企業工作過程中,長期累積下來的工程師素養是最好的工匠精神教育素材,學生在與企業導師的日常溝通交流就是一次次受教育的過程。再者,企業導師能將在自己在企業工作過程中,接觸到的具有代表性的“創新創業”案例與學生分享,在學生的心中早早地種下創新創業的種子。
3? 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學校教師的綜合能力
工作室模式的引入,無形中對學校教師的教學能力、專業能力和綜合職業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1)學校教師必須熟悉企業的運作管理模式;(2)學校教師必須熟悉企業項目開發的工作流程;(3)學校教師必須能在工作室運轉的過程中,針對處在不同崗位的學生給出有效的指導;(4)學校教師必須具備設計和開發中小型企業項目的實力。
學校教師能力的提升,離不開企業的支持,教師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平臺,進入企業參加企業的管理工作和項目開發工作,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雙師型教師,這樣的教師才能帶領工作室模式走得更高更遠。
4? 融入雙創元素,開發能力遞進式的項目實訓體系
學生能有效融入工作室的運轉,這與學生自身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是分不開的,學生的能力提升了才能更好地融入工作室的運轉。因此,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融入雙創元素,開發能力遞進式的項目實訓體系,是更好地實現學生雙創能力培養的基礎和重要保障。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能力遞進式的項目實訓體系,主要包含三個層次。
(1)第一層:認知項目,第一層的認知項目,由校企合作團隊共同開發設置,主要由基礎的綜合實訓項目和簡單的工作室項目案例組成。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企業角色扮演完成項目實訓,由小組成員和教師共同完成項目評價。第一層的認知項目旨在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并初步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2)第二層:提升項目,第二層的提升項目,由校企合作團隊共同引入,主要由企業真實項目和學生競賽項目構成。第二層的項目實施由校內教師和企業導師共同主導,工作室中的師生團隊以企業模式共同實施,學生也要參與到需求分析和項目管理工作中來,由企業、企業導師、教師、小組成員共同完成項目評價。第二層的提升項目旨在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并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3)第三層:孵化項目,第三層的孵化項目,在合作企業和學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協助下引入,主要是現實的專業技術服務項目。第三層的孵化項目,由工作室的學生團隊自主運作,學生團隊獨立完成項目的開發、生產、實施和推廣工作,學校教師和企業導師只提供咨詢和指導工作,項目的完成情況交給企業和社會來評價。在孵化項目的實踐過程中,學生的個人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雙創能力等都能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升,雙創意識能在學生的心田深深扎根,并伴隨學生的整個學習和職業生涯。
5? 結語
引入了企業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的工作室模式,對于高職IT類專業學生雙創能力的培養是切實有效的,這一點在筆者團隊探索的過程中,已經得到了有效的印證。同時,在工作室模式的引入和探索過程中,又進一步推動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對于學校教師而言,更是對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這對于學校教師的成長,是有很強的促進作用的。當然,在探索的過程中,也碰到了一些尚待解決和完善的問題:(1)工作室不能完全照搬企業管理模式,應該在企業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做出適當修改以期進一步契合學校工作室教育模式;(2)應該讓更多的學生有效參與到工作室教學模式中來,避免工作室僅僅是優等生的沃土;(3)建立更有效的機制,保障創業孵化項目的引入;(4)讓工作室不僅僅是學生專業能力、雙創能力的培養沃土,同時還能成為教師和學校科研工作的沃土,并進一步探索工作室“產學研創”一體化的運作管理機制。
如何保障工作室模式更健康、長久地運轉下去,讓更多的學生和教師獲益,同時也能讓學校能在這種運轉模式下獲益,是筆者團隊下一步要探索的目標,讓工作室不僅僅是學生和教師能力提升的場所,更是能創造實際價值的小型企業。
參考文獻
[1] 唐浩祥,張凱,徐燃柏.基于工作室模式培養IT類專業學生雙創能力的探索與實踐[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3):51-54.
[2] 楊宏祥.基于雙創教育的高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路徑探究 [J].陜西教育(高教).2020(8):64-65.
[3] 唐浩祥,張凱,徐燃柏.基于工作室模式培養IT類專業學生雙創能力的探索與實踐[J]. 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51-54.
[4] 阮蘭娟.中外合作模式下高職IT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探析——以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中加合作辦學項目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6(26):235.
[5] 劉亞娟.民辦高校大學生“雙創”能力培養面臨的挑戰及其應對[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
[6] 高少芋.基于混合式學習的高師生雙創教育模式研究[D].贛州:贛南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