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赟
摘 要:在日常的體育教學活動中,往往會出現運動場地少、不夠用的情況,從而使學生練習密度降低,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制約體育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如何一方面保證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使學生掌握技能;另一方面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課堂氛圍的活躍性,使學生享有更多的活動場地,是必須協調好的現狀。以羽毛球場地的排球教學運用為例,通過分析對比、論點論證,分析羽毛球場地運用到排球教學中的可行性,為更好地開展學校體育教學,充分有效利用場地資源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場地資源;體育教學;羽毛球場地;排球教學;可行性
一、排球運動與羽毛球運動技能間的正遷移作用
由于人的身體結構具有相似的特點,不同的人在進行同一種運動的時候,從生物力學、運動解剖等角度來說也存在共同點。而不同的運動項目間由于建立的運動基礎類似,所以也存在聯系,他們是互相融合的。所以當學生對一個項目學習良好的情況下,去學習另一個相似項目,就存在技能的正遷移作用。根據山東體育學院碩士研究生李勝星的研究調查,得出的研究結果是:
1.排球正面上手發球和羽毛球的正手擊后場高遠球在技術之間存在技能遷移,且屬于正遷移。
2.排球的扣球和羽毛球的殺球技術之間存在技能遷移,且屬于正遷移。
3.羽毛球和排球技術步伐相關性強,屬于正遷移。
4.排球的墊球和羽毛球的挑球技術遷移并不明顯。
由此可見,進行羽毛球教學后安排學生進行排球運動練習具有一定的正遷移作用,使學生在運動技能上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場地感知能力。
二、羽毛球與排球場地間的相似性對排球教學具有共通性作用
通過場地對比我們發現以下幾個相似性特點和作用:羽毛球項目和排球項目都是通過擊打球過網,形成進攻和防守的無身體對抗項目。雖然網高有所不同,但是從運動能力角度來說,在形成觸球前,學生對來球的方向、力量、角度和落點的感知性是很相似的。在心理感受、身體感知上都具有一致的認同感和接受感。而“跑動”這兩個項目兼備的技術要求,在長度相近的羽毛球場地也能夠得到充分的訓練支持。
1.羽毛球項目和排球項目都具有類似的邊線設置和通過劃線來規定區域的場地構成。它們都同樣具有中線、邊線、底線。羽毛球的前發球線和排球的三米線設置有著高度的相似性。在認知一種項目場地區域概念的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對另一種相似項目的場地區域的認知。這就使老師在上課時能夠快捷方便地告知學生,如何將羽毛球場地當成一個縮小的排球場進行相應技能練習,羽毛球場的哪些線能夠充當排球場的線,一一形成對應,無形中在學生思維里建立一個迷你的模擬排球場。
2.從實際場地來看,羽毛球場和排球場都是一個長方形場地,只是羽毛球場地的長度更短、寬度更窄,像一個微縮版的排球場地。在小場地的練習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站位要求的自主性判斷,提升對球傳控的方向、力量和角度的精準把握。
3.運動手腕能力不僅是羽毛球運動的重要運動能力,也是排球墊、傳、扣球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羽毛球運動中,大量的手腕協調發力,鞭打后的動作在學習排球墊傳球技術時可提供可靠的耐受力和抗擊打能力。
三、結論和建議
1.結論:綜上所述,可以發現羽毛球場地面積小,在有限的學校空間內可以存在更多的片區,大多數情況下場地都連綿成片,在進行教學時便于教師集中教學指導和觀察反饋。而排球場地較大,通常片區比較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利用更多的羽毛球場地、排球場地一起進行多場地的練習,有利于增強練習密度。而在學習羽毛球相關技術和理論知識后,通過場地的相同點來進行排球的專門性練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和部分身體機能的耐受能力。
2.建議:
(1)羽毛球單項技術與排球單項技術之間存在遷移,要根據具體技術動作分析存在的是正遷移還是負遷移。在技能學習的過程中,正確利用遷移規律,充分發揮正遷移作用,同時盡量避免負遷移對新的運動技能的影響。
(2)羽毛球場地畢竟不是專業場地,只能作為基本功的練習和輔助手段,以此增強學生的練習密度,提高場地的利用效率,而不能作為主要排球訓練場地。注重體教結合,對于普通的學生以利用羽毛球場地學習基本技術,了解基本技術特點為主。而對于運動員來說,在低水平段時可以通過羽毛球場地輔助練習,鍛煉移動、步伐,體會空間感、落差感等。到了中高水平段時應該立馬轉到正規的場地進行訓練。
(3)羽毛球場地在排球教學中也可以用來進行對抗賽游戲的設置。減少人數,增強觀賞性和競技性。充分利用場地,使學生進行更多的模擬實戰演練。
參考文獻:
司丹丹.運動技能遷移理論在羽毛球、網球教學中應用的調查分析[D].西安:西安體育學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