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麗
摘 要:體驗式團體心理輔導在模式開展上主要體現為團體導師帶領全體成員,圍繞多個個體,結合故事講述,在呈現現象、評估目標、解決問題與心理康復中,更好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中,應用體驗式團體心理輔導,能夠提升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學生群體保持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心態,促進其更好地學習與健康成長。因此,可以明確主要的應用價值體現在認識與發現自身優點、交流中學會欣賞他人、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
關鍵詞:體驗式團體心理輔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活動
團體心理輔導是指進行集體方面的心理教育與引導,所面向的對象不是個人而是團體,主要是在小組中開展心理教育活動,更好地提升小組整體的心理健康水平,更好地解決集體之間的心理問題,提高個人在集體中的適應能力,讓個體更好地融入集體,加強與集體的溝通與聯系,促進集體更好地發展與進步。教師應當運用文獻研究、調查研究、案例分析與經驗總結等方法,應用訪談與問卷調查學生個體,調研分析當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施現狀,發展學生群體的個體心理表現與問題,總結學生集體中存在的相關心理問題,以及調研與分析教師群體的心理健康及教育能力、團體輔導認知等,更好地組織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一、認識與發現自身優點
教師在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知識的背景下,提前了解所教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家庭背景、個性特點、性格品行、興趣愛好等,運用心理學專業知識對學生進行積極教育與正向教育,更好地調動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開發學生內心的潛力,引導學生更好地認識與發現自身的優點,認識到自己的獨特性,向著自信、自強、自立的方向努力。
比如,在體驗式團體心理輔導中,教師可以先組織一些小游戲,如“你演我猜”“傳話”等,這樣可以活躍班級氣氛,讓學生放松身心,降低心理焦慮。接著,教師可以展示體育健兒取得的成就,然后再展示學生取得的一些成就,讓學生了解自己、小伙伴、團體曾經的輝煌,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之后,教師可以提問:說說你身上有什么優點。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說說,然后再推舉一名代表展示,這樣可以讓學生認識與發現自身優點。
二、交流中學會欣賞他人
教師通過調查學生群體,認識學生群體在學習生活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面臨著高考的壓力與家長的期待,壓力都比較大,因為一次考試失誤而喪失自信,在個人情感與人際交往上也會面臨問題。在體驗式團體心理輔導中,教師應當多組織心理教育相關互動,幫助學生找優點,在交流分享中彼此啟發、相互學習、學會欣賞他人,在與他人的交流合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1]。
比如,教師可以先組織一項“目光炯炯”的活動,要求兩人對坐,目光對視一分鐘,輪流說出對方的三個優點,要求態度是肯定的。之后,組織“自信信箱”活動,給學生每人發放一張愛心卡,讓學生書寫:“我欣賞你……因為……”然后依次向右傳,直至卡片回到本人的桌上。讓學生讀讀自己的愛心卡,說說當看到別人的贊揚時的心理感受,通過巧妙設計,促進學生欣賞自我、欣賞他人。
三、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
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學習與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同的心態會讓人做出不一樣的選擇,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實施體驗式團體心理輔導,通過組織活動,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
比如,教師可以組織“新聞調查”的模擬活動,讓班級學生分別扮演小記者、受訪者等,詢問高中生的生活、學習、交友等問題,發現其中的困難,共同商討如何解決問題。如我感覺沒有任何優點,同學們不喜歡我;我偏科英語、數學等學科,怎樣學都不會。教師先讓學生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然后講述“跳蚤”心理學實驗,指導學生相信自己,只要持續學習、改變自己,就能成為更好的人[2]。
綜上所述,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中實施體驗式團體心理輔導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教師應當在做好前期調查與研究的基礎上,組織豐富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更好地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培養學生自信、樂觀的心態。
參考文獻:
[1]盧璐.班級團體心理輔導過程評估與調節思考[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0(16):20-21.
[2]徐夢.高中生考試焦慮體驗式團體心理輔導干預研究[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9(13):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