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玉
摘 要:教育改革不斷推進中萌生出了許多新型的教學方式,轉變了教師的課程教學模式。對高中地理教學模式而言,積極采取多種應變方式,提高教學效率,是教師思考的重要問題,其中問題式教學方式也被引入高中地理教學中。根據問題式教學的特點,分析了如何巧妙地利用問題激發開展高中地理的高效教學。
關鍵詞:教學引導;問題;地理;探究認知
在素質教育大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應該適時轉變教育方向,積極為我國培養應用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重點強調學生變換性思維的培養,與合理提問的有效結合,能夠引發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進行積極的思考,獲得的知識也能更好地得到內化、轉化。因此,高中地理教師應該將問題式教學積極地應用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科學設疑、適度提問,讓學生課堂參與氣氛更濃。
一、巧妙利用導入環節,進行問題引導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高中地理課堂開始之前,教師應該善于利用導入環節的幾分鐘時間,通過有效的問題引導,將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轉移過來,為開展課堂教學打下良好基礎。問題式教學的開展,教師可以首先應用在導入環節,優化導入環節的教學方式,不斷提高教育成效。
例如,高中地理“水循環”這部分內容,教師在開展講解之前,可以優先在導入環節設置問題。如:“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有很多資源,其中就包括水資源,那為什么水資源在循環過程中總量會產生增減變化呢?”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積極探討這個問題;之后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可以與相關案例相結合,通過案例現象來解釋這個問題,增強學生的探索欲望與好奇心,優化導入環節,讓其變得更加完善。
二、通過合作探究,提高問題的實效
新課程標準要求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定的情境,給學生創建探究、自主、合作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獨立自主地討論,實現學生思維的升級。自主討論需要教師通過一定的問題引導,結合問題來更好地開展合作探究。
例如,在“工業對環境的影響”這部分內容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情境導入,通過一定的問題引導打下基礎。先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呈現一段視頻:某地區因為發生大暴雨導致六十余人死亡,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當學生觀看完視頻之后,教師提問:“大暴雨為什么會導致這么嚴重的后果?”對于這個問題的討論,教師可以將班上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小組之間相互分析、探討,讓問題的解決更具實效。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能夠相互啟發,得出的結論會更具說服力,有利于更好地實踐課程改革的要求。
三、通過問題設定,促進學生反思總結
高中地理教師不但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地理知識,還要讓學生能夠利用地理知識,實現學以致用,真真切切地展現課程的使用價值。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通過問題設定,讓學生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加上自己的反思和總結,讓地理知識的內化更加深刻。
例如,“地球大氣”有關知識點,教師的問題可以這樣設定:“大家都知道,夏天天氣非常的炎熱,酷暑難耐,但是相比之下,為什么市區的氣溫要比郊區高呢?”讓學生與自己學會的知識經驗結合,探究這個實際問題,讓知識能夠在實踐中得以應用。這個過程可以促進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形成,讓知識掌握更加深刻,與單純的理論知識講解相比,這種理論聯系實際的方式講解效果要好很多。
四、借助問題提出,深化學生認知
教師應該結合地理學科的特征,聯系生活實際,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借助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變得更加深刻,展現出更加優化的教育成果。比如,高中地理“環境問題的解決思想”這一課內容,教師可以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提出更具開放性的問題:“對于環境污染問題,行之有效的方式都有哪些?尤其是大氣污染和水污染,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應該如何通過自身力量,更好地避免這些污染?”充分發展學生的拓展性思維,讓學生清晰地列舉出各種解決方法,深化學生的認知,同時還能為保護我們的地球環境提供建議。
五、結語
地理作為高中時期文科的重要學科,與問題式教學模式的結合,是教師構建靈動課堂的重要方式,同時還能活躍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思考和回答,增強課堂參與性,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地理教師應該基于問題引導,優化導入環節,通過合作探究提高問題的實效,并借助問題設定深化學生認知,促進學生更好地反思總結,更加全面地彰顯此方式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馮慶偉.淺談高中地理問題式教學應用[J].寫真地理,2020(15).
[2]林天坤.新課改下高中地理問題式教學的策略分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