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樂

摘 要:高考評價體系是深化新時代高考內容改革的實施路徑。以廣東省2021選考18題為例,從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四層”角度進行試題分析,并提出關于該問題的思考。
關鍵詞:高考評價體系;試題分析;問題思考
一、試題材料及分析
1.試題材料
18.上海市嘉定區是我國著名的汽車生產基地,1958年我國第一輛“鳳凰牌”轎車即在此誕生。昆山市、太倉市是江蘇省蘇州市的兩個縣級市,有較強制造業基礎。近年來,嘉定區著力引進總部經濟與研發產業,昆山、太倉兩市大力發展汽車零部件生產。為了進一步提升汽車產業區域競爭力,2018年嘉定區與蘇州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嘉(定)-昆(山)-太(倉)協同創新核心圈建設,合力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下圖示意2008—2017年嘉-昆-太地區汽車先進零部件制造業熱點分布。
(1)簡述嘉-昆-太地區汽車先進零部件制造業兩個年份之間的空間變化特征。(6分)
(2)分析嘉-昆-太地區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獨特區位條件。(8分)
(3)從產業協同的角度,提出嘉-昆-太地區汽車產業發展的合理化建議。(8分)
2.試題分析
(1)命題思路
根據高考評價體系的要求,高考地理試題以情境為載體,考查學生在不同情境下綜合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處理復雜任務的表現。該試題情境為學習探索情境,包括文字材料和圖形材料。試題以“嘉-昆-太”區域產業集群為背景,考查產業集群發展模式、發展方向變化所呈現的空間變化特征,考查產業發展的區位條件和產業協同的合理化建議。該題命題思路可以概括為:空間變化特征→區位分析→產業協同發展。
(2)考查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
必備知識:本題考查的主要知識內容包括區域工業化發展、工業區位、產業集聚和產業轉移等,知識體系完整,具有明顯的必修2產業基礎知識特點,考查學生掌握的必備知識。
關鍵能力:三個小題均涉及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其中第(1)題以考查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為主;第(2)和(3)題主要考查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
(3)試題解析
第(1)題主要是依據文字材料“上海嘉定區,昆山市、太倉市是江蘇省蘇州市的兩個縣級市”和圖示,描述相較于2008年,2017年三地汽車先進零部件制造業空間變化特征,即產業轉移、產業集聚表現出的新變化,包括空間范圍的變化和空間方位的變化。
第(2)題主要考查三地汽車產業發展的獨特區位條件,“獨特”即不同于一般的工業區位條件分析,需要結合文字材料“上海市嘉定區是我國著名的汽車生產基地……有較強制造業基礎”和“為了進一步提升汽車產業區域競爭力……合力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從工業區位一般規律來分析。
第(3)題主要考查區域一體化背景下,區域汽車產業協同發展的合理化建議。總體上該區已形成產業集群,在集群發展中以研發為主的嘉定處于產業鏈的上游,昆山、泰州以零部件生產為主,處于產業鏈的中下游。產業集群內部分工明確、協同發展,促進長三角一體化。
二、試題評價與思考
1.體現學科價值和核心素養
汽車產業作為衡量我國工業化水平的綜合指標,具有產業鏈條長、產業內部關聯度大、產業帶動性能力強三個方面的特點,因此,未來汽車產業必然走向集群發展。材料以“嘉-昆-太地區”汽車產業擴散和轉移,形成“一核心(嘉定)帶動兩翼型(昆山、太倉)”的發展模式為背景,體現運用區域認知、綜合思維,通過分析解決現實問題,最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試題思考
(1)材料:一是時間指向不明確。“……近年來……”時間不明確。圖示中2008和2017兩個年份和文字材料有脫節;二是材料內容復雜。圖例中包括“熱點區域、冷點區域、過渡區域、次熱點區域、次冷點區域”,學生不容易抓住重點,分析問題會過于細節化而失分。
(2)設問:一是設問難以完整呈現產業發展的一般過程;二是第(3)題設問中新名詞“產業協同”,若補充名詞解釋,學生才能更有針對性地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