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翻平
摘 要:高中階段作為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時期,各學科的教學都要進行新的探索和創新,持續推進學科改革,秉承“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明確各科目教學目的,優化教學手段。高中體育教學是學生身心成長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大部分高中生隨著學習任務的增加,缺乏運動,身體機能下降。良好的體能訓練,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磨礪其堅定心志。立足實踐經驗,對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體能訓練的措施進一步探析。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體能訓練;創新體系
體育教學是為學生學習其他科目提供更好精神狀態的基礎保障,完善其體能訓練內容,一方面能提升高中生身體素質,激發學生活力,另一方面也能增強學生意志力,通過對自身體能的挑戰與突破,堅定心性、磨礪意志、獲得堅毅的心理素質。要有針對性地改善體育教學中的體能訓練模式,嘗試用多種教學手段從各種層面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提升運動的參與度,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身心素質的目的。
一、優化課程標準,選擇體能訓練內容
高中體育的課程內容應與實際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水平相適應,傳統的體能訓練課程對場地和訓練器材的要求沒有做出細分類目,內容粗糙空泛、沒有訓練的針對性。常規的訓練課程已無法滿足學生對體育學習的多樣化需求,因此要不斷優化課程、與時俱進、豐富教學內容、拓寬知識領域。如果要在體育教學中實實在在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必須探索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而對學生的各項身體機能都做到改善。例如,在教學的同時,向學生傳達每個訓練內容針對的提升部位是哪些,實現合理訓練應使用哪些訓練器材等,將教學內容細化,讓學生對自己的訓練得到更明確的理解,認識自身體能水平,有目的性地自主選擇訓練內容和訓練時間,這樣才能既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又加快體育教學進度。
二、改革教學理念,調動體能訓練興趣
想實現高質量的體育教學,絕對不能敷衍了事,要充分調動學生對訓練內容的興趣,基于愛好的基礎上去提升體育技能,才能事半功倍。因此體育教育的教學理念不能墨守成規,要善于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調整教學理念,充分調研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體能需求,運用科學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得到充分發展,有的放矢地開展體能訓練。例如,在開展課程之前,先對學生希望參與的練習項目做好調研,并結合學生身體情況適當調整訓練項目。對熱愛球類運動的學生,可以進行跑步、跳高等體能訓練,提升他們的肌肉強度和身體耐力,將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實際訓練相結合,激發學生對體能訓練的熱情,積極踴躍地參與到課程中來。在考慮學生興趣的同時,也要根據學生的身體情況,結合實際做出適當調整,應用科學、先進的教學理念,拓寬學生的體能訓練途徑。
三、考量身體素質,進行差異教學
如今很多體能訓練的內容還停留在課本理論的階段,并沒有結合學生實際身體素質進行合理規劃。若想讓學生快速投入體能訓練中,就要根據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對課程選擇進行調整。例如,在課程開始之前,對學生體能情況進行測試摸底,并進行健康檢查,了解學生的基礎體能情況。對學生進行分類,根據不同的身體素質情況,設置訓練難度檔位,差異化訓練,對基礎體能不同的人群施以不同的訓練內容和方法。體能較差的學生可以做一些基礎練習,提高對運動的適應力,體能較好的學生做一些提升訓練,進一步提高身體力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縱向發展,實現體能的提升和跨越,獲得體能訓練帶來的實際效用。
四、依據身體素質,調整教學模式
高中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一定要突破常規模式,創新思路,引導學生打破對體能訓練的固有思維,主動參與到訓練中,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在教學模式方面,教師在備課期間可以參考國內外的相關教學視頻,融合優秀教學經驗,讓體能訓練課程增加趣味性,調動學生探索心理,營造良好的運動氛圍,在愉悅的心態下完成體育教學。
綜上所述,高中體育教學中的體能訓練,不僅有益于學生茁壯成長,還能在訓練過程中汲取知識、磨煉精神、完善心智。開展體能訓練是高中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不可懈怠,既要著眼學生的身體發展,選擇適合學生的訓練內容,又要積極創新思維,開拓新的體育教學方法,不斷改革和優化體育教學,才能讓體能訓練發揮出作用,讓學生在繁忙的學習任務中獲得身心的放松,為未來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劉洋.體能訓練在高中體育教育中創新體系分析[J].消費導刊,20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