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霞 梁天英
課外閱讀是學生在課堂以外的獨立的閱讀活動,是課堂閱讀的延伸與拓展,是閱讀能力訓練重要的組成部分。注重課外閱讀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它是學生寫作源源不斷的活水,對提升學生寫作水平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重視涵養閱讀之根,只有這樣才能豐盈寫作之源,促進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一、有效利用繪本激發閱讀興趣
由于我縣地處偏遠山區,教育發展相對落后,學校的閱讀教學還沒有形成一定的體系,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濃,沒有養成自覺閱讀的習慣。學生的寫作水平很低,寫出來的作文一塌糊涂。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們先從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入手。首先通過家委會建立流動“圖書角”,鼓勵孩子們自覺將自己的繪本放入流動“圖書角”分享閱讀,再加上學校圖書室補給的一些繪本,就能保證孩子們有大量新鮮的繪本輪流閱讀,豐富的圖書和舒適溫馨的環境使“圖書角”成了孩子們最喜愛的地方,一有空就會三三兩兩地去閱讀、交流,通過繪本逐步使孩子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愛上閱讀。
二、有效利用童話豐富內心世界
經過一個學期的繪本教學之后,孩子們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把“讀書”當成了一門必修課,課間也不再大吵大鬧了,而是安安靜靜地享受“悅讀”之樂了。此時,我趁機引導學生走進“童話”世界,而我校又在開學初開展了“讀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課外讀書活動。乘著這次活動的東風,我們課題組將課內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利用每周四的閱讀課和課堂教學開展扎實有效的讀書活動。在閱讀課上,我通過導讀、引讀、介紹故事的主要內容、呈現書中的精彩部分、設置懸念等方式激發學生閱讀童話的興趣。書本的來源除了依靠班級流動“圖書角”,還可到圖書館借閱、傳閱、網上閱讀等,確保讀書活動順利進行。而童話故事中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也時時牽動著孩子們的心。
三、有效利用寓言開啟智慧之門
比起繪本和童話的直觀形象來,寓言故事則稍顯遜色。因此學生對寓言故事的喜愛程度不如前兩者,而此時,就要借助教師督促的力量和家庭陪伴的作用。教師的指導要建立在共同閱讀的基礎上,要教給學生讀書方法,使學生在讀書中增長知識,從簡單易懂的寓言故事中悟出深刻的哲理。在閱讀寓言故事的過程中,學生逐漸變得明理懂事、陶冶情操,享受成長,學會做人、處事、交往,從而在班級內形成讀寓言、講寓言的濃厚讀書氛圍。寓言故事往往通過一個小故事來反映一個大道理。學完一則寓言故事后,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記憶,我通常采用“演一演”的方式,讓學生自制一些道具,然后再配上合適的音樂,營造出一定的氛圍,讓小演員試著演一演寓言故事,然后評一評誰是最佳“演員”。除此之外,還要十分重視家庭陪伴的作用,利用“親子閱讀”促使家長與孩子一起讀書。
四、有效利用古詩沉淀語文素養
古詩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千百年來,古典詩詞所帶給我們的語感、美感以及情感都是巨大的,更是深入人心、沁入心脾的,這也是古典詩詞的魅力所在。多背、多記古詩詞,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古詩詞的用字和用詞都是文人墨客心血的結晶,從中學習他們的詩詞寫法與用意,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用詞能力。同時,從古詩詞中還能了解到自先秦以來的中國文化,對學生的知識面拓展有很大的好處。古詞詩有很多關于人、物的描述,通過閱讀詩詞可以提高孩子對事物的認知與審美觀念。小孩子可能不明白詩歌的含義,但是詩歌的節奏美與韻律美,卻是越讀越有味道,越背誦越朗朗上口的。孩子們的記憶力都非常好,一首詩歌第一天讀幾遍,第二天再讀幾遍,第三天就有可能脫口而出了。
高考改革如火如荼,語文試卷中閱讀和習作的難度逐年加大。而我縣地處偏遠山區,教育發展相對落后,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不容樂觀,再加上受地域、方言、文化等的影響,學生學習基礎薄弱、知識面窄、文化素養低、文學底子薄、詞匯量匱乏,導致習作時語言表達不流暢、邏輯性差、文章結構不完整、中心不明確,作文水平居下不上,小學生作文現狀令人擔憂。有人說“生活是寫作的素材,實踐是寫作的源泉”,而我們的學生似乎整天忙碌在家校兩點之間,從生活中尋找寫作源泉的機會少之又少。如此看來,唯有涵養閱讀之根,抓好課外閱讀教學,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閱讀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海量閱讀各種類型的書籍,才能使學生從閱讀中汲取豐富的營養,讓知識在學生心中深深扎根,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最終使學生獲得寫作的素材,習得寫作的章法,悟出寫作的門道,寫出屬于自己的個性化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