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詩里頌千秋——美術經典中的黨史主題展|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新。“無聲詩里頌千秋——美術經典中的黨史主題展”近日在國家博物館展出,展覽聚焦反映中國共產黨歷史主題的經典美術作品,遴選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廣東美術館等多家單位的珍貴收藏,涉及油畫、國畫、版畫、雕塑等多種藝術形式,以百件美術經典作品獻禮黨的百年華誕。這些美術作品自覺從當代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主題,捕捉創新靈感,講述中國故事,闡釋時代精神,反映歷史巨變,描繪精神圖譜,在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的艱難探索中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以優美的藝術語言向人民昭示了一個深刻道理: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扎根中國大地、吸納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獨立自主實現國家發展的戰略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
偉大征程 時代畫卷| 近期,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偉大征程 時代畫卷——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美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覽全面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歷程,濃墨重彩抒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繪就氣象萬千、壯闊恢弘的時代畫卷。展覽期間還將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公共教育活動,通過這些優秀美術作品,讓觀眾更加了解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發揮美術作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獨特作用。
紅色記憶·藍色航海| 《紅色記憶·藍色航海: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特展》是中國首個以“紅色航海”為主題的展覽,從20世紀初中國留學生、海員、航運、人民海軍及華僑華人等多角度展示紅色中國與藍色航海之間的血脈聯系。在革命歷史部分,展覽通過照片、歷史文物等展品帶領參觀者了解紅色航海革命史,在當代科技部分,展覽重點介紹中國的航海重器與護航任務。重要展品包括習近平訪問巴拿馬時使用的對講機、鄧中夏編寫的《省港罷工概觀》、中國海軍第七批護航編隊徐州艦模型等。
偉大征程|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日前,《偉大征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特展》在北京市首都博物館展出。該展覽是首都博物館聯合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河北博物院、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西柏坡紀念館共同主辦的。展覽集結了各館共280組件文物藏品,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從建黨到建立新中國的光輝歷程。展覽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土地革命、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四個歷史時期為時間線索,用史料文物還原重大歷史事件,概括、凝煉地展示中國共產黨從建黨到建立新中國的革命歷程。
從黃浦潮到珠江潮|“從黃浦潮到珠江潮——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特展”集合了廣州、上海、北京三地8家博物館的100件文物、近200幅圖片,以上海和廣州兩座城市發展為視角,以城市史與黨史相結合的策展方式,通過對三次浪潮的展示,全景式完整展現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既有篳路藍縷的艱辛,又有創造輝煌的成就。展覽分“開天辟地——黃浦潮”“轟轟烈烈——大革命浪潮”“翻天覆地——珠江潮”三大部分,完整呈現建黨百年的歷史和廣州在改革開放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星火初燃|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100周年,探尋中國共產黨從孕育到誕生的歷史密碼,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于七一前夕推出《星火初燃——共產黨早期組織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文物史料展》,為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提供鮮活生動的歷史教材。為什么中國共產黨發起組在五四運動后短短一年就能建立?為什么黨的發起組成立一年后就召開中共一大,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共產黨早期組織與中國共產黨有著怎樣的聯系和區別?展覽在吸納學術界最新研究成果基礎上,厘清與中國共產黨創建密不可分的歷史脈絡,用“時代呼喚新的革命領導力量”“共產黨早期組織的醞釀與成立”和“共產黨早期組織與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三個部分,深入探尋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領導力量的歷史邏輯、實踐邏輯、理論邏輯。
紅船起航| 近期南湖革命紀念館《紅船起航》主題展對外開展。展覽以中國革命紅船起航為主題、以黨的初心和使命為主線、以黨的發展歷程為脈絡,聚焦中國共產黨創建、特別是一大南湖會議,全面闡釋一個大黨與一條小船的關系,全面展現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初心使命的砥礪下,帶領全國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偉大勝利的光輝歷史,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取得的根本性變革和歷史性成就。展覽分“救亡圖存”“開天辟地”“光輝歷程”“走向復興”四個部分,并設“中共一大代表人生軌跡”“中國共產黨黨章發展歷程”兩個專題。展陳面積共5600平方米,展線全長921米,設置文物資料1134件、場景(壁式)26處、雕塑6組、繪畫作品8幅、多媒體(音視頻)341個、圖表(地圖)41張、圖片676張。
無聲的功勛|“無聲的功勛——建黨百年隱蔽戰線主題書畫展”近期在南京江蘇省美術館開展。本次展覽為全國首次公開舉辦的隱蔽戰線主題書畫展。展覽透過一幅幅文藝作品去體悟一代無名英雄的赤膽忠心以及用熱血和生命錘煉出薪火相傳的紅色基因,無形戰線、無聲功勛、無私奉獻、無尚光榮。
光影頌百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電影主題展| 2013年6月16日,上海電影博物館在上影廠原址正式向公眾開放。為紀念博物館開館八周年,又恰逢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光影頌百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電影主題展以光影頌百年為主題,挑選100部紅色電影,摘取100句經典臺詞,通過再現多個紅色場景,帶領參觀者穿越時空,在光影交織中感受黨的革命初心。展覽還特別策劃了名為永不消逝的誓言展區,將新場鎮奚家宅的秘密聯絡臺搬進展覽中——桌上放著剛剛截取的密碼紙條,猶如我黨地下工作者正忙著連接起信號,快速地記錄和交換秘密信息,為下一個任務做好準備。為了藝術化地呈現紅色影片中的光影瞬間和臺詞,策展團隊首次使用簾幕形式,既有效地隔開了展區,又營造了一種唯美的藝術氛圍。與此同時,經典臺詞還錯落有致地排布圍繞成一個藝術帷幕,參觀者可尋找自己最熟悉的影片,重溫紅色經典。
劉瑩(1981-10),女,蒙古族,碩士,講師。作者單位:內蒙古工業大學建筑學院;內蒙古自治區綠色建筑重點實驗室。研究方向:地域建筑裝飾藝術研究、設計藝術教育、繪畫藝術。
普斯賀紋現代轉譯設計
萬字紋現代轉譯設計
作品名稱:《蒙古族傳統建筑裝飾紋樣“普斯賀”、“萬字紋”的現代轉譯設計作品》
創作說明:
蒙古族傳統建筑歷來有著豐富的紋樣形式,圓形紋樣被蒙古族人統稱為普斯賀。圓形符號在蒙古族人心中是太陽的象征,表現出其崇拜太陽向往光明的民族心理。這種現象反映了蒙古民族崇尚圓形的獨特審美心理,因此以圓形為造型和裝飾特點的設計應用于他們的生活的多個方面,至今仍是蒙古族生活中具有特殊意義的符號。另一種作為護身符和宗教標志的萬字紋樣,也有深刻的起源和豐富的發展,它運用不同的組織形式,廣泛的應用于蒙古族傳統建筑裝飾中,體現了他們的民俗民風、宗教信仰以及審美取向。本設計作品汲取普斯賀、萬字紋本真,結合生物學轉譯原理進行現代轉譯設計,挖掘紋樣的基因傳承特性,探索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契合點,為其在建筑、服裝、工業等現代設計領域的應用提供多種有效的設計手段。
項目課題:
1、內蒙古自治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內蒙古地區工科院校藝術課程教學的地域性及跨學科融合實踐研究,項目批準號:NGJGH2020048
2、內蒙古工業大學社科重點項目:內蒙古地域建筑裝飾圖案的創新發展研究,項目批準號:SZ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