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超
類比遷移是指將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點或學習經驗引申至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還有助于其形成知識體系,為日后解決綜合性問題奠定基礎。在進行類比遷移的過程中,教師可進行多方面引導,前期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引導其發現知識點間的聯系,后期則要引導學生掌握方法,自主進行探究。
一、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類比遷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初中物理的學習內容相對容易掌握,主要是對生活中常見物理現象的歸納與總結。教學時,教師可通過類比遷移,建立現實中的問題與新知識點間的聯系,讓學生以問題為導向展開相關學習。
1.借助現象進行遷移。比如,學習“浮力”內容時,可借助“死海能將人浮起來”這一物理現象進行遷移引導,通過圖片展示,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人在死海上能浮起來,而在普通海水中會沉下去”。學生在教材中尋找答案,最終得知物體在海面上的沉浮現象是與海水的密度相關聯的。通過生活現象與教材內容的類比遷移,學生很快掌握了這部分內容。
2.借助已學知識進行遷移。比如,學生在學習歐姆定律U=IR關系式時,教師可利用學生已學知識s=vt的運動關系式進行類比遷移,學生很快就理解了歐姆定律,并能靈活運用這個定律來解決相關問題。
二、在解題過程中通過類比遷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抓住知識本質進行遷移。比如,學習“物態變化”這部分內容時,教師給出題目:“小明用鍋煮雞蛋,第一次水燒開后繼續用急火加熱,水保持沸騰;第二次燒開后用小火加熱,水依舊沸騰,問此時哪一次鍋中的水溫比較高?”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教師可借助“沸騰”這一現象的本質讓學生進行思考:水在什么情況下會達到沸騰?經過思考,學生就會了解到在正常大氣壓下水沸騰時一直是100℃,因此兩次水溫都是100℃。在思考這道題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學會運用物理理論知識的類比遷移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效率,避免學習的盲目性。
2.抓住建筑原理進行遷移。比如,學習“電路”這部分內容時,學生在求并聯電路的電阻時就會產生疑問,為什么并聯以后電阻會變小?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可讓學生結合現實中的“水流現象”進行分析:橋梁的多個橋洞,就相當于水的并聯,當發生洪澇災害時,橋洞越多越有助于水的分流,這就是阻力減小導致的。電路并聯也是相同的道理。學生通過對比分析,不僅能夠理解該知識點,還可將其運用到其他電路分析題型之中。
三、在練習過程中通過類比遷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在進行練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題型中蘊含的規律,通過類比遷移,探尋類似題型間的區別與聯系,并借助已掌握的解題方法找到類似題型的解題思路。
1.利用類似現象進行遷移。比如,學習“電荷”內容時,部分學生提出質疑,認為自然界中應存在除正負電荷以外的其他電荷。在回答這一問題時,教師可將電荷與哺乳動物進行類比。哺乳動物分為兩性——雌性與雄性,這調和了自然界的陰陽平衡。同理,電荷的存在也以平衡為原則,故只能有正負兩種電荷,且兩種電荷相互吸引。經過這樣的類比學習,學生在理解類似知識點時就會相對容易些。
2.利用實驗操作進行遷移。比如,“為什么停車的時候,人會向前傾?”這道題的解題思路是從慣性的角度進行分析的。但大多數學生對于“慣性”這一知識點只是簡單了解,并不能將其靈活運用。此時,教師可帶領學生進行具體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了解并掌握“慣性”的具體含義,從而解決實際問題。
3.利用生活經驗進行遷移。比如,在學習“比熱容”知識點時,多數學生對比熱容的概念相對模糊,此時教師可借助生活中的經驗幫助其進行類比理解。如暖氣以水作為介質傳遞熱量,是由于水的比熱容較大,能夠保存大量的熱量。烏魯木齊等內陸城市晝夜溫差較大,則是由于內陸城市水面積較少、水泥建筑物較多。通過教師舉例講解,學生很快理解了比熱容的概念,了解了為什么有的地方需要用較大的比熱容物體,而有的地方需要用較小的比熱容物體。借助生活經驗對知識點進行類比分析,學生的解題能力可以得到快速提升。
綜上所述,類比遷移是初中物理學習的重要方法。它能有效調動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點,讓學生通過知識的遷移和學習方法的遷移,快速掌握新知識點,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
作者單位? ?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什社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