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勝(河南省漯河市):不能過度幫助孩子。近日中國青年報調查,受訪家長中88.6%表示曾過度幫助孩子,70%覺得這樣會導致孩子失去獨立性。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的幫助不可或缺,但幫助要有分寸、有底線,抱持理性、明智和科學態度,適可而止、恰到好處。應該說,多數家長都懂得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卻往往存在認知誤區。如功利心理,過分在意孩子的“起跑線”,于是越俎代庖幫孩子做到“最好”;溺愛心理,擔心孩子吃苦受累,盡力給孩子周到服務。表面上,這樣會讓孩子獲得好成績,但由于家長過度幫助,孩子沒有親力親為,不利于孩子思考力的開掘和發展,會使孩子失去主見而變得缺少獨立性,還會向孩子傳遞心理暗示,我的所有成功都離不開父母,導致孩子在需要獨立行事時自信缺失、畏縮不前。因此,家長要秉持開明、放手心態,學會把握幫助孩子的時機和分寸,做到孩子不請求不主動幫,請求幫忙時多引導,遇到困難時多鼓勵。
李英鋒(河北省灤南縣):別讓孩子“病從眼入”。今年2月,因模仿動畫片情節,銀川一名8歲小孩撐傘從樓上“飛”下,身體多處骨折。近年來,動畫片中的負面元素惹禍不少。2020年,江蘇省消保委選取21部有代表性的未成年人動畫片,共梳理出1465個問題點,其中涉及陰暗、驚悚、懸疑等鏡頭123個。受片中問題鏡頭“啟發”,8歲男童把小伙伴綁在樹上嚴重燒傷,10歲女孩用電鋸把妹妹的臉鋸傷,7歲男童把手絞進高速扇葉……孩子們學習模仿能力強,動畫片中的語言、動作、場景以及價值觀會對其產生直接而深遠的影響。呵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和義務,動畫片制作單位和監管部門應該增強敏感意識和責任意識,守住底線,攔截屏蔽危險、暴力、低俗等元素,從源頭凈化動畫片的內容。家長、學校、媒體、司法機關等應做未成年人的安全傘和保護人,教育引導未成年人遠離低俗、暴力和危險,把動畫片的負面影響控制到安全范圍。
張淳藝(河南省漯河市):不要妄圖走“捷徑”。近日,一些孩子參加了一項“葉圣陶杯”華人青少年作文大賽,多個“渠道商”向家長承諾,只需一萬元左右就可以買到北京市賽區一、二等獎,為學生“小升初”加分。這個作文大賽的前身是“葉圣陶杯”全國中小學生新作文大賽,與教育部批準舉辦的“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僅一字之差。山寨主辦者打著“葉圣陶杯”的幌子,明碼標價,嚴重損害了“葉圣陶杯”的聲譽和權益,法院判決其停止使用“葉圣陶杯”全國中小學生新作文大賽的名稱進行賽事活動,但該賽事并未停止,而是改頭換面繼續行騙。受山寨“葉圣陶杯”主辦者蠱惑,一些家長欣然同意花錢買獎。這其實是飲鴆止渴。教育部已多次發文強調,嚴格競賽評審,嚴禁競賽違規收費,任何競賽獎項均不作為基礎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加分依據。廣大家長和中小學生務必樹立正確教育觀念,提高警惕,自覺抵制違規競賽,避免上當。
鄭桂靈(河南省漯河市):支持能讓學生終身受益的重大舉措。日前,江蘇省南通市教育局《小學畢業生體質測試工作方案》規定,小學畢業生體質測試成績不及格者不得頒發畢業證書,測試成績未達良好的不得參加評優評獎。此事在家長中炸了鍋。“體測不合格,不給畢業證”,本是國家明確提出的硬性要求,也不會給學生增負擔,只需上好體育課和堅持正常鍛煉即可達標,是一件讓學生終身受益的大好事。但由于小學、初中均屬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有無畢業證并不影響其小升初,因此很多地方抱著“等一等、看一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使該規定并未真正落地。“逼一逼,大有益。”當下,小學生中“小胖墩”“小眼鏡”“小豆芽”等不健康體質的高占比令人擔憂。南通出臺方案,用畢業證指揮棒倒逼家長、學生、學校都重視和加強孩子們的體育鍛煉,理應大力支持。
責任編輯:黃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