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玉
◆摘? 要:根據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的“生活即教育”來說,只有生活和學習聯系起來才是最好的教學模式。小學語文的教學不應該局限于現如今課堂上的刻板知識傳授,課堂內外應該是聯系起來的,可是受傳統教學模式那種刻板的教學模式的影響,現在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變得死板不靈活。現如今的語文教學還有很多教師是只注重學生對課本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讓學生去聯系生活實際。小學語文課堂的學習應該是課堂內外和諧共促的教學形式,在課堂上進行學習,在生活中區印證自己的學習,只有這樣才是對知識的活學活用,這樣的教育才可以說是一個合理且成功的教育。本文將對小學課堂學習中將語文課堂內外進行聯系以達到和諧共促目的進行簡單的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內外;和諧互促
人們都說實踐中檢驗真理,用行動去驗證理論,可是卻都是口頭說說而已,很少有人真的去做到這些,當然教師也不會例外。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授課的重點是對課本內容的講述,雖然現如今提倡改革教學方式已經很久了,但是教學模式在教師教學過程中會成為一種習慣,很多教師還是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授課的方式沒有完全脫離出來,還保持著只注重課本知識講述的授課習慣。教師這種只注重課本知識講述的授課方式已經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所以教師需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學會將語文課堂內外聯系起來一起學習,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課堂上的理論知識學習永遠不能滿足學生健康學習成長的需要,所以教師必須加大學生在生活中聯系學習的知識,讓課堂內外相結合,使學生很好的成長。
一、將課堂內容進行擴展學習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學的重點是將課本知識進行傳授,但是隨著時間逐漸推移,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弊端也逐漸顯露出來了,太過注重課本知識的傳授一方面會使課堂的內容枯燥,另一方面會使學生對語文學習逐漸失去興趣。所以教師小學語文授課時要進行授課方式的改變,通過仔細觀察學生的生活發現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然后教師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和課本上的內容進行結合,令課堂授課不在枯燥乏味,也達到更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這種方式可以達到滿足學生的需求且不偏離課堂正常的授課軌跡,使語文課堂內外實現更好的交流和互動,將更多的發展機會提供給學生,因為教學的本質就是將課堂教學作為中心,為學生在生活中提供更多的發展的方向,進而使學生的學習得到擴展,達到在學校中學習、生活中學習、社會中學習的目的。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小學語文課堂在課堂內外的學習上達到和諧共促的目的,使學生不再因為枯燥乏味的教學而失去對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課堂內外的區別。
二、讓學生在鼓舞中更好的學習成長
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將課堂內外進行聯系,達到對學生課堂知識的傳授和課外活動實踐的參與的完美結合。課堂知識的傳授對教師而言是簡單的,但是讓學生去聯系課外的實際生活就不是很容易了,學生對陌生的學習方法會有抵觸心理,對教師這種課堂內外結合的授課方式也不適應,他們會害怕陌生的事物,所以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讓學生在教師的鼓舞下克服自己對陌生事物和學習方式的不良情緒,通過教師對學生鼓勵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聯系課堂內外的教學方式有許多種,例如可以是教師讓學生將自己的生活所聞所感通過作文的方式表達出來,學生這時會對這樣的寫作和表達產生排斥心理,這時就需要教師去開導學生,讓學生勇敢的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讓學生慢慢的接受這種將生活和學習聯系的學習方式。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多多參加課外的實踐活動來實現課堂的內外聯系和促進,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春游活動,讓學生在春游活動中收獲快樂,在活動結束以后教師組織一個寫春游的作文活動或者討論春游的一個討論會,讓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將自己的想法和感情抒發出來,使課堂的教學不再是教師單方面進行枯燥理論知識的講授,學生會逐漸適應教師的這種教學方式,也會慢慢提高對學習的積極性。
三、對課堂外布置的作業進行嚴格對待
在課堂上學生會因為對教師害怕而很乖巧,他們會怕教師的訓斥,而在課堂外學生沒了教師的威懾后會不再那么乖巧,這時對于教師布置的課堂外的任務學生的完成程度也就會有所不同了,有的學生會認真的完成,然而有很多學生的完成狀況就不理想了。所以教師對課外布置的任務需要嚴格對待,讓學生養成在課堂外也認真對待學習的任務。為了達到小學語文課堂內外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目的,教師對學生在課堂外不認真的現象要嚴肅對待,因為課堂外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所在,只有對學生提高要求,學生才會在課堂外養成自律的好習慣。小學語文課堂內外的和諧共促想達到很不易,需要教師的盡心布置和嚴格要求。
四、通過閱讀加深課堂內外的聯系
小學語文課堂的內外聯系僅僅靠教師課堂的講授和對學生課外布置任務是不能完美達到的,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可以通過閱讀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的學習的知識不限于課本的知識和教師的講述。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學生會在閱讀過程中養成思考的習慣,會自發的將課堂知識與自己所讀的書去聯系,這就達到了課堂內外的相互聯系和促進。
小學語文課堂內外和諧共促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在于教師需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擺脫傳統教學模式中對課本內容講授的過度重視,在日常授課中添加學生感興趣的知識,可以很好的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教師對學生的要求需要嚴格,課堂上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對課堂外布置的任務需要采取嚴格的態度,讓學生更好更認真的完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語文想要達到課堂內外和諧共促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長期的引導和培養,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達到學習成績的更好提高。
參考文獻
[1]陸彩萍.(2016).小學語文課堂內外和諧互促路徑探析.中國教育學刊(09),71-75.doi:CNKI:SUN:ZJYX.0.2016-09-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