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進入初中以后,身心正在發生劇變,部分學生由于在家都是獨生子女,從小以自我為中心,嬌氣、缺乏合作意識。還有少數學生是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關愛,內心情感脆弱,性格孤僻、心理發展異常,遇到事情不能及時解決容易情趣失控。針對這些因素,班級內部的狀態和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通過團體輔導技術,開展班級團體輔導,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豐富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疏導學生心理障礙,提高他們的自我調控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關鍵詞:班級團體輔導;學生;心理健康;實施策略
中學生時期的學生由于正處于青少年心理變化的高發區。在面對學業壓力的同時,在信息化時代下的中學生有較強的網絡依賴,因家庭環境、家庭教育的差異,還可能會因為隨遷子女、父母離異或單親家庭等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差異,產生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因此需要教師和家長重視學生的心理問題,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中學生來說還可以起到自我保護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的發展規律,教育者通過科學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心理發展。因此在學校開展班級團體輔導,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進行心理指導,使學生健康成長。
一、開展班級團體輔導的意義
團體輔導是團體動力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比較成熟的心理輔導模式,是在團體情境中提供心理幫助和治療的一種形式。班級開展心理健康團體輔導,是指在學校中,以班級為單位,經專題培訓,由班主任、老師根據班級內部的狀態和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通過團體輔導技術,運用團體互動的情景和互動的過程,設計出內容、活動、課程等,以疏導學生心理障礙,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通過開展班級團體輔導,在日常班級管理和班級文化建設中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驅動學生人格優化,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相交流和分享,解決問題、消除學生膽怯心理,從而改變自己的態度,促進學生之間相互理解、和諧共處。開展班級團體輔導,發掘學生的潛能,引領學生對健康生活充滿希望,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
二、開展班級團體輔導的策略
(一)創建和諧團輔環境
班主任、教師有效改善班級環境,為學生創建優美和諧的班級氛圍,有利于學生身精神愉悅。可以從教師的布置入手,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將課桌椅擺放整齊,窗戶、門、地面等干凈明亮,一進教室詩人感覺整齊舒適,心情舒暢。教室的后黑板課根據學生的喜好,自己刊出板報,可以張貼有意思的成長照片和書畫作品等或者設置讀書角,拓展學生的知識。營造教室環境的同時,對學過的內容加以鞏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合理的教室環境布置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高尚的品德修養。
(二)精心設計團輔活動
為了有效利用集體力量促進學生交流與互動,班級開展符合班上的學生特點的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可以開展“我的團隊”、“認識自我”等主題班會。如:在“我的團隊”活動中,以團隊命名,將班級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都要涉及組名、組徽、組歌,講解設計理念,然后聯系唱組歌,每個小組練習好以后進行比賽,是學生感受到集體榮譽感。或者開展“認識自我”的活動,班級分組,每組圍坐在一個同學的周圍,大家輪流說出中間學生的優點,然后換人,一次進行訪談,分享自己的感受,從而敞開心扉。在活動中,讓學生自我感受,自主調整,教師根據活動學生的不同表現,可以針對個學生單獨進行心理輔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三)團輔滲透學科課堂
良好的班級氛圍離不開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通過文明習慣、規章制度、人際交往等形式體現班級生命力的存在。然后通過小組討論、評比參賽等形式形成制度,培養學生的有序性,激發學生健康的成長意識,培養學生自我素質的自覺性。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建立團結和睦的關系,對學生心理素養、思想品德的形成起著關鍵性作用。開展有意義的班級團體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為課堂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四)個別輔導融入班級
由于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不同,學生的心理差異比較大,學校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配備專業的心理老師,為特殊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維護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同時,對該同學進行個別輔導,指導他每天堅持讀一段對于自己來說熟練的文章,一遍比一遍語序快,教師教他上課發言之前將想要說的話先寫在紙上,發言時不要看著其他的人的面部表情,漸漸地開始主動回答問題,平時教師抽時間與他交流、溝通,最后教師要求他在公共場合,大膽的說連貫的話,久而久之,經過教師的鼓勵與訓練,該同學勇敢地戰勝自身的問題。更好地融入到班級的學生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優缺點,教師要發掘學生的優點,關注學生的缺點,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和心理承受能力,對于特殊的學生給予激勵和贊美,建立學生的自信心。
三、結束語
心理教育是培養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健康素養提高的一種教育,是品質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全面發展,通過班級開展團體輔導,創建和諧團輔環境,精心設計團輔活動,團輔滲透學科課堂,個別輔導融入班級;多方面關注學生,將關愛融入到教育教學中,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助力學生在未來發展道路上,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郭自鵬.班級團體輔導對高職新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青年時代,2019(08):256-257.
[2]嚴彩璇,劉桂芬,陳燕珍,等.班級團體輔導式心理健康教育對結核病密切接觸者心理狀態及主動檢查率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24):97-99.
[3]盧璐.班級團體心理輔導過程評估與調節思考[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0(16):20-21.
作者簡介
香俊勇(1982.10—),男,漢,廣東東莞,大學本科,初中體育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