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萍
◆摘? 要:黨史是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的寶貴資源,思政教學借助黨史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理想信念,增強本領才干,做有理想有道德的時代新人。《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教學要提升吸引力、說服力和實效性,需要將黨史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并融入基礎課教學過程,以實現思政理論課教學與黨史文化育人協同發展,最終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黨史教育;教學;協同育人
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強調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思政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以史鑒今、資政育人,是每門思政課程的重大使命。結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特點,本篇圍繞黨史教育融入基礎課教學的三個問題:“為什么融”、“融什么”和“怎么融”,談談一點想法。
一、為什么融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的課程目標之一是教育大學生“人生有方向”、“做人有準則”“做事有底線”,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與法治素養,使青年學子自覺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是一部不斷為人民奮斗、不斷為人民奉獻、不斷為人民謀幸福的歷史。“以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為思政課建設提供深厚力量”將黨史的革命文化教育融入課程教學,能夠為思政課提供了深厚力量,能夠引導大學生樹立歷史思維,拓展歷史視野,從歷史中感悟初心,以史鑒今,砥礪前行。黨史教育和基礎課在價值導向、目標任務、內容要求、育人功能等方面高度契合,內在統一。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可以有效支撐思政理論課的教學過程,提高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吸引力和說服力。
二、融什么
學黨史必須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深入了解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筆者認為可考慮以下四個結合,將黨史融入基礎課教學。
其一,結合黨史回顧歷史、感悟初心不忘使命,運用革命人物事跡案例,通過分析他們的人生目的、態度、價值追求、面對人生矛盾的選擇,引導大學生樹立崇高理想信念、增強本領才干,自覺成為有信念、有夢想、有奮斗和有奉獻的時代新人。
其二,結合革命事件、黨的奮斗故事,教育引導廣大學生正確認識我們黨因何而生、紅色政權從何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怎樣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發展,進而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其三,結合革命精神,從中吸收借鑒優秀道德成果,“提高思政課質量和水平,關鍵的一招還要用活用好革命精神這個生動教材”。以革命精神中的優良傳統、良好作風涵養當代大學生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規范,對社會主義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領域中的理論和知識有更深刻的了解,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道德實踐。
其四,結合革命傳統、教育引導學生深刻體會我們黨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傳承好紅色基因。
總之通過百年來黨領導人民篳路藍縷、披荊斬棘、艱苦創業、砥礪前行的革命故事,實現育人目標。
三、怎么融
黨史教育是一項全局性、長遠性工作,要發揮好學史明理、資政育人的作用,還需要在整合資源、拓展渠道上下功夫。中共黨史融入基礎課,可通過以下方式進行。
1.結合章節內容主題融
基礎課對應章節的教學內容與目標,利用共產黨員網《黨史故事100講》、黨史人物傳記等黨史教學資源來融入。比如,可以在緒論部分,適當融入黨帶領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在弘揚中國精神部分,適當融入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創造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在第五章“發揚中國革命道德”部分,適當融入我們黨時刻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典型事例等等。
2.采取多種教學方法融
要講好中國故事,講好黨的故事,就要緊緊圍繞人、事、魂三個方面來精心設計黨史教學方法,比如,可以采用故事講述法、案例分析法、視頻展示法、問題討論法、激勵教學法、經典回顧法、知識拓展法、情境體驗法等等;還可以利用AR、VR、H5等技術,制作網上微課,借助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開展立體生動的全媒體教育傳播。這樣的教學模式才能創造一個“氣氛活躍、民主開放、師生互動、交流融洽”,才能使黨史的融入在教學上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既有溫度又有效度,既讓學生感到黨的精神可敬,又使學生覺得黨的典型可親。
3.運用各種途徑拓展融
充分利用基礎課的實踐教學優勢,把握教育時機,利用清明節、青年節、建黨節、國慶節等重要時間節點和重大紀念活動,通過祭掃烈士陵墓、瞻仰革命遺跡、向黨旗國旗宣誓等方式,組織學生追憶黨的光榮歷史,增強前進的勇氣信念。用好廣東本地紅色資源,組織學生瞻仰革命遺址,參觀紅色旅游景點、革命博物館和紀念館,學習革命英烈事跡,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讓紅色文化成為鑄魂育人的精神動力。
當然,我們在將黨史融入基礎課教學時,要兼顧政治性、理論性和時效性,同時做到適時適度,恰到好處,才能真正起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劉亮,王敬東.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EB/OL].(2019-03-18)[2020-02-18].http:/news.cctv.com/2019/03/18/ARTIQfuAgYriqdIP8wfUszCe190318.shtml.
[2]劉大為.讓革命精神永放光芒[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8(03).
[3]顧鈺民.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研究[J].教學與研究,2007(05).
[4]忻平,陶雪松.讓“四史”學習融入思政課堂[N].解放日報,20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