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體育課程的內容分為三大類,分別是認知類、技能類以及活動類。高校院校在對體育課程進行教學體系設計時,應該綜合考慮高校院校專業教學的提點以及學生未來職業道路發展的方向,對學生的運動技能、體能素質以及形態素養等提出教學要求,按照學生職業發展方向來對學生的體育課程體系作出相應的設計與調整。
◆關鍵詞:高校;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理論;實踐
文章首先對高校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我國高校競技體育培養過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為高校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與發展打下基礎,促進高校競技體育人才的發展,促進高等院校體育教育體制與競技體育教學體制的改革與發展,整合資源、協調各主體之間的利于,促進體育與高校教育體制的融合發展。
1高校競技體育運動概念的界定
競技體育也就是“高校高水平運動”,是高校中一種專業教學體制,是院校體育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需要根據我國教育大綱,以及教育法規,對教學課程進行調整,加入文化課程,進行文化知識的傳輸,將高水平的運動技能知識傳授給學生,競技體育的人才培養對象主要是青少年學生,是一些具備有高水平的競技技能的綜合性體育人才,以此來促進學習競技體育水平的提升,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競技運動人才,實現讓在校大學生步入世界級大學生運動會的目標。
2高校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高校競技體育人才的教學體系設置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學生的就業過程也比較困難。競技體育人才的文化課成績一般都不是特別的理想,因為他們需要將大量的時間用在體育技能的鍛煉與學習上,因此文化知識學習的時間也就變少了。競技體育類的學生一般都會被安排在一些普通專業進行學習,他們的學習壓力非常大,專業能力比較低,如果從事教練行業的話,由于他們是非師范類專業畢業的,很多競技體育人才由于無法正常完成學業,導致就業受到影響,畢業生的就業面十分的狹窄,這也是由于“教體結合”中的“教學”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所導致的。競技體育人才的文化水平過低導致他們的就業道路受到嚴重影響,這是當前競技體育類人才發展過程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大學體育社團與專業性的體育組織之間缺乏溝通渠道,很多大學的體育協會基本都不是專業運動協會中的成員,從而導致高校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存在封閉性的問題,導致高校培養的競技體育人才無法參加到專業的運動協會活動中,無法享受到與專業運動協會成員同等的待遇,從而導致高校競技體育系統的教練,裁判員以及運動員的等級認證與專業運動協會的體系之間無法匹配,在高校畢業的競技體育人才所獲得的等級評定不受專業運動協會的認可,導致他們在參與賽事活動時受到等級考核等的限制。
3高校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措施及建議
3.1加強高校學生群體性體育競賽
高校應該將學生的體育活動訓練內容與素質教育的內容之間進行綜合。在高校中建立起體育運動委員會或者是體育組織機構,形成有序的學生課外體育活動制度與學生體育先進單位評比制度。除此之外,高校每學期應該至少舉辦一次運動競賽,做好項目推廣等工作,校領導組織也同樣要引起重視并參與到競賽活動中,營造校園體育文化。
3.2加強教練員隊伍建設,實行目標管理
編制與結構。高校的競技體育教練除了要擔任運動員的訓練管理任務之外,還要兼任體育教學的任務,因此,學校在選擇教練員時,應該篩選專項水平高、業務能力強并且優質豐富賽事經驗的教師來擔任學校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任務。
建設與管理。一個高水平的運動隊,同時也要有一個完善的教練管理體系,高校應該實行公開競聘和績效管理的制度,有部門教練員負責帶領領導班子,進行教練員的公開面試,每屆教練員的任期為兩年,任期滿兩年之后就需要對該教練進行業績考核,決定是否需要繼續聘用該教練擔任訓練任務。
3.3完善競技體育人才管理制度
制度建設。為了使高校競技體育的人才培養工作走向規范、健康的發展之路,高校應該加強對招生工作、學籍檔案、訓練任務的管理,根據院校的實際發展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包括《運動員管理條例》《競技體育運動員學籍管理細則》《競技體育運動員招生簡章》《競技體育運動員評比標準與實施細則》等。
訓練競賽管理。競技體育人才的訓練與競賽管理工作應該交給運動員管理團隊復雜,為了是運動隊的管理能夠走向規范、健康的發展,運動員管理團隊應該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對競賽活動以及訓練活動等環節,制定相關的管理措施和制度,要求教練員嚴謹、科學地從實際出發制訂訓練計劃,不搞形式主義。每周訓練次數固定,教練員根據實際需要可調整訓練時間、訓練內容,節假日增加訓練要有書面申請報告。
4結束語
高校競技體育人才的定義就是,接受過專業的體能、技能以及心理等專業培訓的運動員,有十分優異的運動成績,并且具有較高水平的文化知識,能夠在學習體育技能的同時理解運動技能的相關文化知識,促進高校競技體育運動水平的發展,為國家的體育事業發展培養更多的高水人才。
參考文獻
[1]薛俊強,張輝.新時代高校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理論與實踐探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17):186-187.
[2]張莉,武恩鈞,楊波.普通高校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7,4(05):67-72.
[3]左雄偉.高校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研究——評《我國高校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5(13):69.
[4]張志華.我國高校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4.
作者簡介
歐陽邃(1989.09—),男,漢族,湖南長沙人,學歷:碩士,湖南外貿職業學院公共課部教師,職稱: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