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民族文化瑰寶,灤州皮影是中國地方戲曲藝術之一,2006年被評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灤州皮影是一種集傳統音樂、雕刻、美術、說唱為一體的傀儡戲劇,是灤州民間文化的獨特表現形式,深受當地人民喜愛。近年來,由于新的娛樂方式影響,灤州皮影演出的次數越來越少,對其進行保護就顯得尤為重要。皮影戲的發展需要每一代皮影人的不懈努力,在新時代背景下,只有緊跟時代,創新傳承,灤州皮影才能重新回到大眾視野,再次煥發光彩。
關鍵詞:灤州皮影;困境;發展;傳承
一、 皮影的發展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國內皮影流派劃分及發展現狀
秦振安以地域和影偶質地為基礎[1],將國內皮影分為三大派別:陜西影系、潮州影系和灤州影系。陜西影系以陜西為主要活動范圍,潮州影系以廣東及福建為中心,這兩大派別一般采用牛皮材質制作影偶。灤州皮影以灤州為中心,遍及河北、北京、天津和東北各省。灤州皮影藝人制作影偶的材料通常為驢皮。
針對當前皮影戲的保護,國內以三種保護方式為主。一是對于館藏資源的歸納整理。例如《唐山博物館館藏皮影的整理與研究》便是唐山博物館整理的,并將整理與研究的情況作了概述, 其中包含唐山皮影的歷史、制作等內容。《唐山市皮影劇團主動拓寬發展空間的調查——小皮影大舞臺》則是由唐山市文化局編寫,對唐山皮影劇團當下的發展和經驗做了總結;二是對于劇本、皮影的整理。如陜西省劇目工作室收錄了大量關中影戲的劇目劇本,中國美術學院皮影藝術博物館,收藏了唐山、陜西、山西等地的影偶4萬余件,以及1600余卷影戲手抄本;三是對于傳承人的保護。如陜西華縣評選的“華縣德藝雙馨皮影戲老藝人”,入選者可領取養老費,以示對皮影事業和傳承皮影文化的支持。
(二)灤州皮影保護與開發存在的問題
1.影響皮影發展的內部原因
湯際亨評價灤洲皮影:“形式上的劣點,考以前許多影本,大半出自冬烘先生之手,其思想既無足稱,其文字多好典雅古奧(這是較好者),其壞者,多作詰屈聱牙之詞語,使人不知觀眾皆為農民啊!”[2]類似狀況,當下仍然存在。如老一輩皮影人唱的詞句,在當前社會語境下變得難以理解。在傳統的曲藝表演形式中,人們會優先選擇相聲作為首選娛樂方式,相聲適應了現代社會的發展,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而皮影藝人則缺乏劇本臺詞與表演方式的創新。
現有的皮影戲的題材多選自歷史神話。一方面,要求表演藝人和觀眾對這些故事有一定知識積累,但現在青少年缺少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了解劇本較為困難。另一方面,傳統題材與時代脫節,難以吸引青少年觀眾的興趣。此外,一個獨當一面的皮影人還需要同時掌握唱功、操縱皮影的技術和基本的民樂樂器演奏,需花費大量精力進行訓練但經濟效益卻極低,因而使得大量年輕人對其敬而遠之。
2.影響皮影傳承的外部原因
(1)現代新媒體傳播技術的沖擊。動漫、短視頻、電影、網絡游戲等新娛樂生活方式的出現,吸引了青少年的注意力,占據了其大部分的時間,這不僅使愿意學習傳統技藝的人減少,而且也導致觀眾大量流失,致使傳統文化的生存空間逐漸減少。
(2)年輕勞動力外流。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大量的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而傳統的技藝在短期內難以獲得經濟回報,更加劇了這一情況的發生。而原有皮影戲劇團基本以男性為主,因為操作皮影時要靈活、有力,對皮影演員的體力要求較高。所以,在原本年輕勞動力并不充足的情況下,傳承和發揚皮影變得更加困難。
(3)傳承人年事已高,傳教能力下降。在演唱藝人方面,能將灤州皮影精髓完整表現出來的老傳承人在隨著時間慢慢消失。而皮影劇團里,很多表演藝人對于較難的曲目,已經難以演唱。在雕刻藝人方面,皮影雕刻手藝高超的藝人也呈現老齡化的態勢,而現在很多藝人只掌握了基礎的雕刻手法,對于選皮、上色、組裝等細節把控與老一輩皮影藝人相比還差得很多。
(4)宣傳力度不足,宣傳方式單一。灤州皮影在灤州本地乃至冀東地區擁有著比較強的影響力,但在全國的角度看,其他省市的人對其卻鮮有了解。而在了解灤州皮影的人中,大多都是長輩或是通過長輩口口相傳而得知。所以,灤州皮影的宣傳手段過于傳統、簡單、單一,效果欠佳。
3.灤州皮影現有研究的局限性
(1)新聞傳播為主要方式,鮮有深刻研究
灤州皮影藝人及演出現況,曾被當地媒體和記者采訪和報道,如對李建章先生的現狀進行總結,對灤州皮影演出進行報道宣傳等。但針對灤州皮影保護傳承的文章卻很少,僅停留在報道和了解的層面,缺乏對于灤州皮影深層次的研究。
(2)缺少傳承保護研究
在美術、音樂唱腔方面不乏對灤州皮影的專業性研究,但傳承與保護領域研究遠遠小于專業性研究,尚未深刻意識到灤州皮影藝術現在所陷入的困境。灤州皮影的保護與傳承并非只需社會與傳承人的努力,還需學術專家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3)研究思路缺乏時代聯系,思想陳舊
現有的保護思路沒有樹立深入改革意識,也未能靈活采用新媒體技術,探索新時代背景下傳承優秀文化的方法,仍然秉承過去的方法,即政府出資與傳承人出力。這種保護方法,不能刺激商業的發展,也不利于推進灤州皮影的復興。內容上,未將現代元素和灤州皮影進行對比研究,仍停留在前人的成果上,而這些內容早已與時代脫節,缺乏創新。
二、灤州皮影傳承和發展的新途徑
當前,灤州皮影的傳承前景已經不容樂觀,遇到的挑戰也愈發多樣,演出市場極度萎縮,傳統皮影技藝即將面臨后繼無人的困境。因此,急需探索傳承與發展的新途徑。
(一)皮影藝術進校園
陳石銘指出:“中國皮影戲的前途,和所有亞洲國家的皮影戲前途一樣,勢將日趨式微,但是假如能加以改進,利用來做兒童教育和娛樂的工具,未始不是一條生路。”[3]
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但目前培養藝術人才的模式卻忽略了對傳統民間藝術的學習,多數對藝術感興趣的孩子只接觸了西方的培養模式。皮影作為一門跨學科的藝術形式,集美術,音樂,雕刻等多種藝術形式為一體,可以多方向培養藝術思維。例如,在中小學教育中,根據孩子的興趣可以分為多個方向,如具有美術興趣的學生,在學習繪畫基礎課程時,加設皮影雕刻的學習環節;具有音樂興趣的學生在學習音樂基礎課程時,培養他們接觸民族樂器與唱腔。新的培養方式會拓展學習者的視野,并能夠碰撞出新的藝術火花,從而加深青少年對戲曲藝術的理解和喜愛。
(二)建立傳承人才培養體系
傳統皮影人才培養,是由傳承人傳給自己后代,但這種人才培養方式存在覆蓋面過于狹窄的弊端。因此,皮影藝術想要快速發展就應該擴展培養覆蓋面。劇團與學校等都應具有培訓資格,并可采取分權管理的方式。商業皮影培訓中心和學校皮影培訓中心作為兩種主要的培訓方式,兩個培訓體系可以交叉管理,互為依托。學校是青少年訓練與培養的重要環節,可以由各省、市、縣全權負責本地區內的訓練、競賽、培養等基本工作,然后由國家培訓中心從各省、市、縣的學校中通過逐層競賽選拔皮影人才。這種選拔人才的制度利于后續人才的發現,同時,國家培訓的人才也可以進一步提高基層水平。
(三)擴大宣傳平臺,增加皮影交流
灤州皮影的主要表演形式為傀儡劇表演,但往往受到人員、場地與表演時間等諸多因素影響,造成表演機會下降、傳播范圍較小的現狀。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出現了更多的新型傳播形式,一件藝術作品將會在短時間內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為灤州皮影提供了最好的傳播途徑,所以,要利用好新媒體的優勢,通過短視頻、公眾號、微博、直播,以及AR與VR(虛擬交互)等形式,努力做好宣傳推廣工作,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灤州皮影。
全國范圍內地方皮影有數十種,都有各自的藝術特色。但由于現今民間地方皮影劇團經濟困難,加之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觀眾大幅減少,許多劇團由于沒有演出渠道,紛紛宣布停業或者直接倒閉。因此,應積極擴大皮影的交流與宣傳平臺,比如按照當下年輕人喜歡的綜藝模式進行改革,將全國的皮影劇團進行排名,由現場觀眾與專業劇評人投票決定劇團名次,增加話題性的同時,也將使得各劇團能夠更好地進行創新,向更多觀眾宣傳皮影文化,增加潛在觀看人數。
三、結語
灤州皮影作為民族文化的瑰寶之一,是灤州民間文化的獨特表現形式。皮影戲的發展,需要眾多皮影人堅定不移的不懈努力。在新時代背景下,只有緊跟時代,創新傳承,灤州皮影才能回到大眾視野,再次煥發光彩。
參考文獻:
[1]秦振安,編著.中國皮影戲之主流——灤州影[M].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出版部,1991:31.
[2]湯際亨.中國地方劇研究之一:灤州影戲[J].中法大學月刊,1936(3):42-43.
[3]陳石銘.亞洲各國的皮影戲[J].亞洲創紀,1947(1):41-59.
作者簡介:王少偉,廣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