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艷
◆摘? 要:當下,語文教學不同以往,在時代的要求下承下了新的挑戰。對初三語文復習策略的研究也不乏其數,本文羅列了現下教學體系復習策略的低效動因,認為語文答題需要避免過于程式化、框架化,并由此提出了三點建議:內外聯動、多面體梳理;互動教學、啟發式拓展;開放講評、多樣化提升,希望能對之后的語文教學和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三語文;復習;策略
初三語文的復習總是高投入、低回報,但不論學生還是家長都希望能得到一個滿意的分數,故需對教育系統內部的低效動因進行排查與分析,方能提出有效、有活力的教學策略。
一、當前初三語文復習教學效率低下的動因
1.囿于書本知識
在整個初三的復習教學之中,所有學科通常都是拘泥于課本重難點的梳理與反復講解,語文也不例外,并且整個復習綱要中也極少體現語文是一門多面體的學科這一特性。復習都時常依賴于課本,對學生施以形式化復習方式。基于多次閱卷的經歷,筆者發現學生在閱讀理解一題作答得尤其不夠“靈動”,總是程式化的落筆,套入固定框式,缺乏自己的見解與思考的痕跡,這與復習之中教學體系僅僅帶領學生們進行書本知識的深挖不無聯系,這種地毯式、炒冷飯的學法易困住學生的思維方式,而新興的社會尤其需要“活靈活現”的想法和觀點,故此教法顯然不得時代之意。
2.教師機械灌輸
整體總是統領局部的,在教育這方面也是如此。在初三這一至關重要的學習階段,教師總是需要依照學校及教育局的同一規定,遵循它們的全面布局,來對學生們的備考進行語文復習上的安排。
這樣的復習手段固然扎實、系統、有條理,但一味的機械式灌輸而不論學生對知識的掌控程度,這樣的策略在效率上必然是欠缺的。有的老師為追求學生考試的“成果”,在試卷講評時“押寶式”地向學生進行答案的重點剖析,灌輸理性知識,崇尚“解析”“標準”,而忽視了帶領學生進行解題過程的探析,這樣的教法是舍本逐末的。
3.湮沒學生個性
語文不同于其他學科,它是一門可以通過提升自我感受而獲得成績的科目。近年來,閱讀題的重要性不斷增強,但我們當下語文的“板正”式復習,過于重視理性知識的填充,卻造成了學生答題千篇一律的現象,對學生個性化的教學僅在寫作指導上略有體現,可這是遠遠不夠的。雖然現下已有不少學校和老師有了對學生感性層面呼喚的意識,但真正使學生將其反饋于對題目的感受之上仍道阻且長,我們始終缺少激勵學生自己在題中表達自我觀點的有效機制。
二、新形式下有效復習策略的探究
1.內外聯動,多面體梳理
顯然,語文的能力以及成績的高低受兩方面的影響:第一,課本知識的掌握;第二,自身日常的積累。
對語文題目的見解與作答本身便不能夠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的掌握,那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內外聯動,多面體梳理的體系便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于課本而言,教師應當及時根據自己班級題型錯誤程度高低來進行等級排序,時常進行班級錯誤總結與分析,不能對所有初三生的重難點都一概而論。于課外積累而言,教師可以設立獎勵制,鼓勵同學們在學習之余仍要用心的感受生活,勞逸結合,多進行課外閱讀體會,來“進入”與“享受”他人的精神世界,但不要實行處罰制,以免學生們壓力太大從而產生逆反心理。
2.互動教學,啟發式拓展
教師要善于引導、點撥,學會與學生交換身份進行思考,在復習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來進行復述式教學,以老師的身份來進行知識點的串聯,這會為學生自身構建良好的總體思維導圖,從而激發自己知識的邏輯拓展能力,也會增加課堂趣味,潛移默化的開闊整個班級的知識掌握能力。
盡管初三處于總復習的緊張階段,但對語文的教學形式來說,仍然不能夠拘泥于課堂的形式和氛圍,同時不能夠將教學時間僅僅限于課堂時間,而要從一而終的觀察到學生文筆和思考方式上的變化,趁熱打鐵,使他們在興趣中養成優秀的學習習慣,輕松地運用于答題之中。
3.開放講評,多樣化提升
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這一現象對馬上要進重大考場的初三生來說絕對是不陌生的,而試卷講評則時常是老師們在復習階段的“重頭戲”之一。要想提升復習效率,老師們則不能在改完試卷之后以抓緊時間剖析試題的答案為目標了,這不能當成一次又一次的時間戰,而是應當在統一的試題答案之下,帶領同學們又一次的轉換思路,從不同角度進行答案的推翻,多樣化地制造最優解。不僅僅是數學題有好幾種解法,語文亦是如此。在閱卷中,老師看到非常跳脫且獨特的解法會眼前一亮,反而容易拿到高分,當然,這一說法一定是基于切題的基礎之上的,所以通過這一方式來進行試卷講評,是在學生們應試答題時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結語
通過本文研究不難發現,在應試教育的今天造成復習效率低下的仍有三座大山:囿于書本知識的教學、教師機械灌輸的教學、湮沒學生個性的教學,這些無一不是在初三語文復習策略中舍本逐末的做法,故筆者以此為基提出了三大提升初三語文復習有效性的策略:內外聯動、多面體梳理,互動教學、啟發式拓展,開放講評、多樣化提升??傊?,這一構想究竟能否通過教學體系考驗,仍需等待時間的檢驗。
參考文獻
[1]莫雷.初中三年級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結構的因素分析研究[J].心理學報,1990(01):41-50.
[2]胡衛平,胡耀崗,韓琴.青少年語文創造力的發展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6(03):70-74.
[3]楊宏,謝志勇.初三語文復習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銅仁學院學報,2015,17(05):13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