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摘? 要: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可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還能拉近學生與知識、生活之間的關聯,全面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和素養。面對新的教育形式,教師需秉承行知理論,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與生活化教學融合起來,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保證學生的個性發展。
◆關鍵詞:“行知理論”;生活化;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參與熱情
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應當努力營造良好的生活氛圍,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素材,制定明確合理、生活化的教學目標;準確銜接實際生活,創設貼近于實際生活的活動主題;聯系生活中的熱點事件和新聞,鍛煉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拓展活動空間,營造更加自由的學習氛圍。
一、營造生活氛圍,激活參與熱情
(一)營造生活氛圍,明確教學目標
良好的學習氛圍將會對學生的學習態度產生直接影響,也會影響到師生關系與課堂教學質量。受到傳統理念和模式的影響,很多教師無法正確處理自己與學生的關系,未能運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模式,而這就導致整個教學氛圍較為緊張,學生無法全身心投入到理論知識的學習中。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師應當重視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運用生活化的教學理念,逐漸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減輕學生的戒備心理,有效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需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等方面的情況,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教師還需給予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和思考,保證實踐活動的多樣化與多元化,逐漸拉近自身與學生的距離,徹底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二)銜接社會生活,設計活動主題
相對于校園來說,社會更加復雜,也同時具有更多的機遇。社會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不同類型的教育素材和學習工具,也擁有非常多不同的學習方式。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教師應當將社會的教育功能充分發揮出來,使學生能夠正確看待社會的殘酷與美好。在上課前,教師需搜集不同類型的教學素材,在社會和學校之間搭建出良好的平臺與橋梁,使學生能夠準確把握社會的運行規律,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與視野,增強學生對社會的感知能力,為其日后的成長奠定良好基礎。例如,在開展與低碳生活相關的綜合實踐活動時,很多學生無法理解低碳生活的標準。此時,教師就可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調查和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方式、標準等,搜集與之相關的文章。學生需根據個人的能力進行調查研究,分享各自的學習成果。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低碳生活的內容,使其逐漸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良行為,同時還能有效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緊密聯系生活,開展趣味實踐
(一)聯系實際生活,提高實踐能力
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正在穩步推行中,生活化的教學理念逐漸被應用到不同學科的教學中。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指的就是,教師能夠帶領學生親近自然、社會、校園以及生活,能夠從家庭、學校、社會的角度分析問題,使其在探索生活和社會的過程中,借助自身獨特的視角、認知思維等,感受和體驗不同的生活。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需留給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使學生能夠借助小組合作、獨立學習等方式,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方案,滿足個人的學習需求。例如,教師可開展《社區綠化》的綜合實踐活動,并提出學習任務:認真觀察和分析自己生活的小區,調查和了解小區內的植被情況與綠化情況,詢問小區居民對綠化的想法與態度等,向物業部門提出自己的要求和建議,還可書寫環保倡議書。借助綜合實踐活動,學生的調查能力、觀察能力以及探究能力都會得到極大提升,其團隊意識也會得到大大增強,可真正做到學有所得。
(二)聯系生活熱點,增強社會責任感
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需始終接受正確的教育。陶行知要求教師在教學時,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使學生在生活中掌握更多的知識,更好地探究和學習,感受到生活和學習的樂趣,積累更多的學習經驗。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重視生活情境的創設,保持情境內容的與時俱進,從生活中尋找一些熱點問題,構建帶有生活氣息、時代氣息的綜合實踐活動,激活學生的探究熱情,最大程度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例如,在開展《社區綠化》的綜合實踐活動時,教師就可加入“全球變暖”的熱點話題,使學生能夠了解全球變暖所帶來的危害,不斷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使學生能夠從小做起,愛護周圍的環境,不斷增強學生關愛自然、保護地球的責任感。
三、緊扣實際生活,拓展活動空間
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需從社會與生活兩個方面入手,根據學生的交往范圍、活動范圍等,構建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保證綜合實踐活動的趣味性和多元化。教師需選擇不同類型的活動形式,結合學生的愛好、興趣等,借助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教學;既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還要充分利用課外實踐活動。例如,在開展與通信相關的綜合實踐活動時,教師就可先帶領學生了解身邊的事物和現象,感受通信給人們生活、工作等方面帶來的影響,體會通信給人們帶來的巨大幸福感。之后,學生需完成教師布置的調查任務,分析常見的通信方式,了解通信方式的重要性和不同影響。在這樣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會擁有更加廣闊的活動空間,能夠更好地探索和學習知識,最終實現學生各項能力和素養的同步提高。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需重視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遵從行知理論的相關要求和標準,加入更多生活化的元素。教師需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生活化的素材,創設生活化的活動主題,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鍛煉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為其日后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江曉玲.“行知理論”指導下的生活化小學綜合實踐課堂[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709(10):155-155.
[2]梁靜.“行知理論”指導下的生活化小學綜合實踐課堂[J].黑河教育,2020(0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