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杉



◆摘? 要:探討本科新生焦慮情緒形成的影響因素,為大學心理咨詢工作實踐和學生自我幫助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焦慮;大學新生;情緒
青少年人群在經歷高考后剛剛步入大學生活環境,現實生活情況發生巨大變化的同時焦慮情緒也隨之而來。國外研究對社交焦慮的成因有多種說法,有人提出是由于社交技能的缺乏,也有觀點認為是由于否定性的自我評價。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社交焦慮或恐慌情緒一般發作于青春期階段,25歲以后不那么常見。此外,跨文化研究表明,這種現象在亞洲國家尤為嚴重。因此關注中國大學生面臨的焦慮問題尤為重要。這一點也被許多高校心理咨詢師的經驗所證明。
心理學研究普遍認為,人感到舒適而非焦慮時內心滿足、充盈和愉悅的狀態源于內心的期望與現實生活的匹配度。因此,對于當下本科新生來說,提升其現實所得的同時降低心理期待都有助于提高兩者的匹配度,從而緩解個體焦慮情緒。為此我們進行了如下研究:
一、首先通過調查問卷對本科新生“心理期望”涉及因素及其可能帶來的匹配度差異所造成焦慮情緒的相關性進行了統計學調查分析。
調查對象及摘要:國內本科階段大學一年級新生。本次調查通過互聯網形式發布自愿填寫的調查問卷形式獲得數據,共計發放問卷131份,回收問卷131份,共計有效調查問卷112份。
1.對于“性別差異和焦慮情緒產生具有差異性”的猜測進行調查分析。
從上表可知,不同性別和焦慮情緒自知情況全部均表現出一致性,幾乎沒有差異性存在。
2.對于“學生月生活費和其他收入總和與焦慮情緒產生具有相關性”的猜測進行的調查分析。
從上表可知,統計計算后得到的相關系數值為0.279,數據呈現出0.05水平的顯著性。
3.對“學生學業壓力和焦慮情緒產生具有相關性”的猜測進行的調查分析。
從上表可知,兩者之間的相關系數值為-0.092,接近于0,并且p值為0.297>0.05/說明兩者之間并沒有相關關系。
二、改善方法探討
由下表可知,當本科新生能夠正確認識“焦慮情緒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改善的”這一說法時,焦慮因素對其的負面影響將會顯著減少。因此,在本科新生剛剛入學的階段廣泛開展大學心理教育、培訓和指導,建立完善的心理幫助體系,將有效幫助本科新生度過焦慮情緒時期。
參考文獻
[1]Arkowitz,1975;Farrell,1979;Twentymen&Mcfall,1975;Halford&Foddy, 1982.
[2]Edelmann,1985;Glasgow& Arkowitz, 1975; Clark& Arkowitz;1975.
[3]郭曉薇.大學生社交焦慮成因的研究.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