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代社會發展中,精神疾病逐漸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對其進行護理時,人性化思維的合理應用可以使其護理工作實現更高的人性化,進而保障護理效果,所以,相關院校需要對精神病護理教學加強重視,合理融入人性化思維,本文綜合論述精神病護理應用人性化思維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人性化思維;精神病護理;教學;應用探討
在進行精神病護理時,科學應用人性化思維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可以使患者個性需求得到更高的滿足,醫學院校須加強重視,科學開展日常教學工作,提升整體教學效果,通過人性化思維應用探討,提高護生對精神科護士的了解,獲得職業價值和認同感,特進行本次研究工作。
一、優化外部環境,轉變服務理念
對患者居住環境進行科學改善。通常情況下,精神病患者具有較長的住院時間,為患者營造良好的休養場所具有重要的價值,確保患者在疾病恢復之后能夠迅速回歸家庭。首先需要對醫院病區進行人性化布置,確保其設計的實用性、美觀性和舒適性,使整體環境能夠高度貼近生活,充滿人性化元素。其次,還需要使室內裝飾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引導學生分析不同患者的心理特點,然后對其室內空間布置進行合理優化,以求達到人性化和藝術化;在餐廳的墻壁上還需要設置靜態壁畫,實現患者食欲的有效增加,在活動大廳還需要設置時鐘,確保患者能夠掌握時間。此外在會客室設置綠植,節日掛上裝飾彩帶等,盡力營造濃厚文化氛圍。
與此同時,人性化思維具體是指在對精神患者進行護理時,需要將患者作為工作中心,幫助患者消除疾病痛苦,使其能夠恢復身心健康,進而使患者需求得到更高的滿足。教師在精神病護理學教學中具體應用人性化思維時,需要對學生服務意識進行科學轉變,強化服務理念,確保能夠使學生在后期工作中科學改革工作理念和工作行為。首先要高度尊重患者的權利和人格,不以世俗的眼光看待罹患精神疾病的人群。通常情況下,人在進入陌生環境之后會有緊張不安等負面情緒,精神病患者這種感覺會更甚。為保證安全:在患者入院時需要進行危險物品的檢查;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詳細的口頭或書面解釋,避免溝通不足給來訪者帶來不滿情緒。此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合理應用語言技巧,為今后建立互相信任的融洽的護患治療關系奠定基礎,進而使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具有更高的滿意度。
二、強化心理干預,促進社會功能恢復
精神病患者之所以不被世人理解,是由于他們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其異常的精神活動通過言談、書寫、表情、動作、行為等表現出來。而教學過程就是在掌握各類精神癥狀及其產生機制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嚴格分析不同患者的發病情況,考慮個體差異,確保實時把控患者心理動態,發現其心理需求,進而能夠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例如,在進行“情感性精神障礙病人的護理”教學時,教師需要使學生明確“抑郁發作”和“躁狂發作”都屬于情感性精神障礙,其臨床表現卻截然相反,而且可能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這就要引導學生對各種心理溝通技巧進行更深入的學習,確保能夠幫助患者識別和矯正扭曲的認知,教會患者能夠處理人際交往問題,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增強信心和安全感。同時,精神病患者有傷人、自傷甚至自殺行為,在糾正和控制此類行為時不應蠻橫使用暴力手段,而要融入人性化思維,以父母替代者的角色采取合適的處理方法。
經過專業機構或醫院的規范化治療,在患者的積極配合下使其最大限度的恢復健康并顯示獨立,這就達到出院標準。此時,普遍存在兩種極端心理。其一是對未來充滿自信,很少考慮到不利因素。其二是對未來的認知過于復雜,對自己適應社會的信心存在很大的不足,但現在出院之后很難適應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擔心自己的病情會反復發作,進而出現悲觀情緒。而能否更好的回歸社會,最重要的一點是堅持服藥:以抑郁發作為例,如果抗抑郁治療不足3個月,幾乎所有的患者都可能出現癥狀惡化。所以,護理人員要與患者共同制訂出關于出院后進一步的護理計劃,指出在后期工作生活中可能會出現的挫折,為其提供必要的鼓勵和幫助,使其在戰勝困難方面具有更大的信心,進而保障患者對疾病具有更大的抗病能力,另外還需要對家屬做好教育工作,接受包容患者,為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做好準備。
三、以人為本,滿足患者需求
首先,需要對其生活技能進行科學訓練,確保患者能動性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及時恢復。患者在住院期間,對醫護人員有一定的依賴性:這就要求教學中向護生強調要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在生活乃至思想、學習、工作、處事等方面幫助和指導患者,使他們逐漸糾正異常的思維和行為,解除精神困擾,重新返回社會。相對于一般患者而言,他們不僅生活無法自理,同時缺乏正常的思維,無法對自己的言行做出任何合理解釋,羞恥感和自我認知存在很大的不足,但是教學中人性化思維應用就是要把這類人按正常人對待,使他們有尊嚴的活著。可以安排一些容易完成事情如跑步、繪畫等,在活動中要指導患者如何正確的表達意愿;還可以通過活動有目的的訓練患者的生活技能和社會交往技能,例如協助護士維持病房秩序、配合教學查房、進行工娛治療、排練節目等,既讓患者感受自己的價值,又可以在這些活動中學會自我控制,有利于病情恢復。
四、結束語
總之,對于精神病護理教學而言,通過轉變服務理念,強化心理干預,滿足患者需求,在教學工作中融入人性化思維,確保對精神病進行更為有效的護理,提升整體護理效果,推動護理行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桐花,謝萍.基于人性化服務在精神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醫學美學美容,2019,28(08):16-17.
[2]徐冬梅.人性化管理在精神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5):193-193.
作者簡介
董潔(1989—),女,漢,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烏蘭察布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本科,主管護師,講師,從事高校護理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