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要:都說“得語文者得天下”。想要學好語文,唯有閱讀。閱讀是學好語文的一把鑰匙,是學好語文的一條捷徑。為了致力于孩子的語文學習,筆者認為必須創造良好的環境,給孩子以一定的閱讀方法指引,才能構建溫馨而幸福的閱讀生活,才能讓孩子這粒希望的種子在肥沃的土壤中穩健有力地生長。
關鍵詞:閱讀;漸修;環境;指引
看到特級教師張晨瑛寫了這樣一段文字:“漸修是生命的常態,漸修是生命不斷創造的過程,漸修是不斷創造幸福、享受幸福的成長。”是呀,孩子們的學習成長不就是這樣一個漸修的過程嗎?他們在學習“修煉”的過程中跌倒,爬起,繼續前行,途中的風景必然美不勝收。可孩子不是天生就會閱讀的,我們能為他們做點什么呢?筆者有一下幾點思考:
一、用心創造“潤物細無聲”的漸修環境
如今的孩子們生活在這樣一個事物紛繁的時代,“有趣”的事實在太多,看電視、玩電腦、做游戲……如果你讓他在這些事和閱讀之間做一個拉力賽,那結果可想而知。那么,怎樣才能讓他們在這喧囂的環境中沉下心來呢?
(一)讓書就在那伸手可到之處
曾將看到過這樣一張照片,一個小男孩,蹲在馬桶上,手里拿著一本《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嘴邊不自覺地露出會心的微笑。就是這樣一個場景,讓筆者深深地感動了,久久難以忘懷。這就是閱讀的獨特魅力,它可以讓人忘記塵世間的紛紛擾擾,讓人靜靜地躲在自己的一禺,怡然自得。
(二)讓“興趣班”為閱讀讓道
大家心里都知道閱讀很重要,可現實中確是興趣班遍地飛,孩子根本沒有時間閱讀,“閱讀”只能在夾縫中秋生存。《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要求學生9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背誦優秀詩文240篇。而這只是保底要求,折算下來,每天閱讀半小時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就請讓興趣班讓讓道吧!給“閱讀”足夠的空間,重視不只是在心里,要行動起來。
(三)讓家人為“愛”朗讀
《朗讀手冊》封面上有這樣一段話: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
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柜柜的黃金。
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聯想到這孩子坐在母親的膝頭,聽母親講這一個個動聽的故事,不免讓人心生羨慕。那么,我們作為老師或是家長,是否也可以來當這樣一位“點燈人”?孩子愛聽故事天經地義,要讓孩子愛上閱讀,就讓我們大聲地為孩子朗讀吧!有從事早期閱讀興趣影響研究的專家跟蹤了這樣一組數據:
由表可見,優秀的孩子背后必定站著一個高瞻遠矚的父母。國外一直鼓吹快樂教育,我卻堅信“梅花香自苦寒來”。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們怎能想象孩子沒有經歷過一次次失敗就能夠直接成功呢?我們要做的是在他們受挫時,給他們以一根“拐杖”,讓他們明白行路的方向。且從“三讀”說起。
(一)讀透文本——深讀
2019年,小學統編本新教材正式全面使用了,孩子們看到新的書,很興奮,很開心。書變大了,而且里面有著一幅幅精致的插圖。更重要的是統編版語文教材采取“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兩條線索相結合的方式編排內容。它對孩子們的要求更高,學語文不再只是多音字、主要內容、思想情感……孩子們需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能看透文章背后的東西,就如葉圣陶所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這就需要引著孩子們去深讀文本。
(二)師生互動——聊讀
1.從“快樂讀書吧”細細品
“快樂讀書吧”是新教材新加入的一個版塊,主要為了實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的“重視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為此,筆者試著從孩子的興趣入手,通過目錄猜讀故事,通過閱讀和孩子們聊書,從中滲透閱讀方法,并給以指導,就能讓孩子們漸漸上手。
2.“班級共讀”也來嘗嘗鮮
最近,經常能夠在公眾號里看到一些“師生共讀一本書“的活動。蔣軍晶老師更是出了一本名為《和孩子聊書吧》的書籍,里面介紹了各種聊書的技巧和案例。可見,除了快樂讀書吧,還可以為孩子提供一些經典書目,用來班級共讀,增加孩子們的閱讀經歷。
一個個熱心教育的老師總是希望看到孩子們讀完書后那亮晶晶的眼睛,學校就涌現了這樣一批批優秀的老師。二年級的陳老師讓班級的孩子閱讀了《蘋果樹上的外婆》。課上,老師拋出了幾個問題:蘋果樹上的外婆和你的外婆像嗎?為什么?為什么新來的老奶奶來了,安迪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嘰嘰喳喳,異常興奮,仿佛又說不完的話,生怕自己的想法別人聽不到,這就是聊書的快樂。看著他們紅彤彤的臉蛋,老師付出的一切都值得了。
(三)連滾帶爬——廣讀
有了“深讀”和“聊讀”的基礎,一定要讓孩子們奮力“廣讀”。在讀的過程中,有一些字不太認識,閃過;有一些內容不太理解,跳過。要的就是不斷地讀,讀各種各樣的書,像海綿吸水一般,為自己的人生打下七彩的文學底色。
二、自然構建“書卷多情似故人”的漸修生活
孩子學習之路很漫長,需要“閱讀”為伴。如果孩子愛上閱讀,那么他在學校里就會感覺很充實。不管他他走到哪里,他都不會空虛和無聊,因此,我們必須采取家校聯動,為孩子創建溫馨而幸福的閱讀生活而保駕護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筆者堅信,只要孩子們堅持閱讀,不斷思考,不斷積累,就如擁有了那“源頭活水”,就能讓自己的語文路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溫儒敏.溫儒敏論語文教育【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2]蔣軍晶.和孩子聊書吧【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