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斐
沿著石階踽踽前行,兩邊的紅燈籠高低錯落,燈影綽綽
重慶井坎老派火鍋
弄色·花廚是山城步道里的一家小店
小面是重慶的靈魂,火鍋是重慶的心臟。
《風犬少年的天空》劇中,籃球高手、數學尖子劉聞欽問心愛的女孩:“你覺得河里的蝦和海里的蝦可以生活在一起嗎?”校花女孩思想單純,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當然不能生活在一起了,因為它們的生存環境不一樣。”男孩家境貧寒,和父親相依為命;女孩家境優渥,一頓“必勝客”就花去了男孩一年的零用錢。
雖然劇中的這一段美好初戀無疾而終,但是在美食世界里,河里的蝦和海里的蝦是可以同處一室的,它們可以共存在哪里呢?在沸騰滾燙、熱氣騰騰的火鍋里。
四川美院的涂鴉墻
山城步道
距離重慶解放碑不遠,有一段全程達1 748米的山城步道(也稱“第三步道”),依山而建,視野開闊,重慶著名的“山城巷”就是它的一部分。我們從馬蹄街附近的入口處走上曲曲折折的石階,沿途見欄桿邊一排排紅燈籠壯觀有序,一棵棵大樹枝葉茂密,樹干上還系滿了無數個中國結,星光點點的小彩燈忽閃忽閃眨著眼,一陣風吹過,就像無數只蝴蝶在翩躚起舞。
走過幾段富有生活氣息的涂鴉墻,步道旁出現一幢老宅,厚石頭砌成了鏤空的花式圍墻,褚褐色木質廊檐雕刻出精致的花紋,院門上方掛著一塊牌匾:第三步道老火鍋。這家店的前身名為“山城巷老火鍋”,據說已經開了25個年頭。經過3年的整修,掛上了全新的門牌,再次開張營業。
提到火鍋,先來追尋一下重慶九宮格火鍋的起源。
一種是跑碼頭的說法,相傳舊時朝天門碼頭是牲畜屠宰集中地,零售小販將水牛的毛肚洗干凈之后,放到麻辣鍋里涮煮,竟然鮮美異常。跑碼頭的船夫們都受到了啟發,大家圍在一起共用一個大涮鍋,為了各煮各的、且燙且吃,就將一口大涮鍋劃分為小格子,一人一格,互不侵占,吃完以后各付各的錢。
另一種說法是根據劃分不同格子的方位,來定義火鍋的溫度。當中的那一格就叫中間格,顯而易見,中間格火力最旺,不宜久煮,適合放入肥牛、羊羔肉、毛肚、牛百葉、牛肝、鴨腸等即燙即熟的菜品;十字格(橫豎格)雖然火候不及中間格猛烈,但是火力均勻,可以長時間烹煮,適合放入丸子類、蝦滑、目魚滑、蓮藕、菌菇類菜品;而剩下的四個四角格屬于文火,可以小火慢燉,放入腦花、鴨血、鵪鶉蛋、肥腸之類,讓食物越煮越入味。
看到涂鴉墻上有一條狗的肖像圖,和當地原住民聊天后得知,這條狗的名字叫“來福”,它的主人病逝后,來福也不愿離開山城步道,在這里吃著百家飯,變成了群寵。那天并沒有見到來福,它肩負著巡邏隊長的重職,時不時地要跑去給外來的客人領路。
而我們不知不覺來到了幾棟歐式建筑的遺址,一棟是法國仁愛堂的舊址,解放前是領事館聚集地;另一棟就是赫赫有名的厚廬公館,院墻上依稀可以看出當年硝煙彌漫的痕跡。老宅子的建筑可窺見歷史的斑駁,而歷史的痕跡里又有文化的浸潤。
厚廬公館的二樓已經布局為攝影作品展館,其中有一副裱在畫框里的字耐人尋味,小楷字體書寫著一句話:“女子有才便是德”。題字者羅隆基,出身書香門第, 1921年以清華留學生身份,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政治學,后在倫敦政經大學取得了博士學位。學成回國后,曾經在上海光華大學(華師大前身)、昆明西南聯大任教。創辦過《新月》雜志,并擔任主編一職,后在文化上有不凡的學術成就。
我們從山城步道的世界里路過
厚廬公館二樓攝影展品
天色已近黃昏,沿著石階踽踽前行,兩邊的紅燈籠高低錯落,燈影綽綽;抬頭望見遠處的千廝門大橋,江岸對面萬家燈火;遠山近影,浮世迷城,在《風犬少年的天空》劇中,少年英雄劉聞欽的家,就是取景于山城步道的一條小巷深處。在劇中他和父親相依為命,雖然家徒四壁,房屋破落,可是搬個小板凳坐在門口院落里,卻可以看見最攝人魂魄的江景。
當人世間繁華喧囂時,天空卻有異乎尋常的安靜。那一刻,忽然覺得人生就像這石砌的臺階,層次豐富,跌宕起伏,燈籠的光暈一圈圈旋轉出昏黃的暖意。一瞬間,心靈就被治愈。想起那部在重慶十八坡取景的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里說:時間很短,總有些值得回憶紀念的片段,當自己的內心有足夠的溫暖時,才能夠溫暖別人。我們不停地往前走,偶爾也會回頭看,我們從山城步道的世界里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