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珍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聞傳播生態及輿論格局發生了改變,對新聞工作者的角色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工作者通過權威的聲音來引導輿論、激勵人心,并為新時代社會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如果其在角色道德層面存在缺失,不僅會影響新聞工作者的職業前景,還會對新聞傳播行業的公信力產生消極影響。由魏茹芳編著的《新聞工作者角色道德自覺》一書,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研究本位,運用社會學、倫理學、傳播學及新聞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綜合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對新聞工作者角色道德進行了深入研究,對促進新時代背景下新聞工作者良好個人品質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五個章節,融匯貫通。《新聞工作者角色道德自覺》全書共包括五章內容。第一章主要是對新聞工作者角色道德自覺概念的考察;第二章是對新聞工作者角色道德自覺理論淵源的介紹;第三章主要介紹新聞工作者角色道德自覺的基本理論;第四章闡述新聞工作者角色道德自覺的當代審思。同時,新聞工作者也面臨角色價值觀、角色責任感及道德行為等層面的現實困境。第五章是對新聞工作者角色道德自覺實現路徑的分析,具體從指導原則、主體堅守及制度保障三個層面進行了講述。該書為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傳播實踐中面臨的角色道德困境及解決方案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參考。
新聞工作者的角色道德困境。一是新聞工作者的角色道德價值觀錯位。社會多元化思潮的涌現,大眾的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拜金主義、消費主義及虛無主義在社會中彌散,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公眾的道德價值取向出現偏差。新聞工作者在這樣的不良思潮的影響下,其價值觀容易錯位。二是新聞工作者的角色道德行為失范。新聞工作者的本職工作是將社會事實轉化為客觀的新聞報道。然而,在具體新聞報道實踐中,基于新聞工作者角色道德價值觀的錯位,可能會使新聞工作者為了獲取更多關注度,故意隱匿事件真實情況,編造虛假新聞。有些新聞工作者為了追求閱讀量和點擊率,而熱衷播報含有低俗、庸俗、媚俗等內容的新聞事件,這不僅違背了自身作為新聞工作者應正確引導輿論導向、傳播正能量的職業信仰,也損害了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和新聞工作者的形象。
新聞工作者角色道德建設規范。新聞工作者的角色道德規范是分析其角色道德困境因素的切入點,是實現角色道德自覺的指導性原則。具體指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忠于職守,敬業奉獻。新聞工作者根據現實反映的情況進行職業性報道,其報道內容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實踐。新聞工作者的特殊身份,要求其必須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時刻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核心,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勤奮工作,做好本職工作。二是正確引導,輿論監督。新聞傳播屬于第三方媒介主體,具有很強的輿論導向和監督功能,要求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正確的政治立場,充分發揚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引導社會健康發展。在實際報道過程中,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去揭示問題。三是客觀公正,如實報道。真實性是新聞的首要特性,新聞工作者必須就客觀事實如實進行報道,不能主觀扭曲事實,捏造虛假信息,誤導受眾。
新聞工作者角色道德自覺的實現路徑。要解決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傳播實踐中面臨的角色道德困境,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正確指導。書中指出,新聞工作者要以馬克思主義思想作為指導思想,在提升自身專業技能的同時也需要提高政治素養,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及方法論來正確報道和評價事件,以正確的價值觀來引導社會大眾。二是堅持新聞傳播的道德原則,書中認為要以人為本、正義至上、實事求是、社會效益優先和正確輿論導向等原則來構建道德原則體系。三是對新聞工作者角色道德構建相應的制度保障,具體可從加強對其角色道德的培訓力度、健全新聞道德的社會調控機制、完善新聞法規與職業道德保障體系,及營造新聞工作者角色道德文化氛圍著手,使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傳播實踐中遵從相應的道德規范。
該書對新聞工作角色道德自覺的重要性、面臨的現實困境及成因進行了深入探討,并提出了其角色道德自覺的實現路徑,結構安排完整、邏輯思維嚴密,極具參考價值。
作者單位 山西工人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