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海霞?張方?王莎

長江東路第二小學是鄭州市二七區的一所建校不足四年的新校。學校將“智慧教育”作為靈魂理念,啟智潤心,智慧育人,以“善思智行、明德慧心”為育人目標,開展“紅色二七小導游”課程實踐活動,培植紅色土壤,播種紅色種子,傳承紅色精神,塑造紅色新人,架構德育評價體系,通過開展紅色教育啟迪智慧,引領成長,讓學生的未來更加美好。
一、營造紅色文化,培植紅色沃土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精神的家園。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學校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強師生文化自信。紅色文化是長江東路第二小學的特色文化,學校構建了紅色校園文化、紅色班級文化和紅色網絡文化三級聯動的文化體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為學生營造出一方紅色精神家園。
(一)建構“112”紅色校園文化
紅色校園文化設計了“一廊”“一亭”“兩室”的文化氛圍,形成了“112”紅色校園文化特色。
“一廊”—紅色文化長廊,展示了中國地圖、國旗、黨徽、少先隊隊徽和二七區紅色文化的歷史。
“一亭”—育紅亭,為“小導游”們的導游模擬基地。育紅亭張貼了英雄譜和黨史繪本故事,展示了“紅色二七小導游”打卡地,開設了“紅花朵朵向陽開”宣傳欄,上面不僅有學生的自我簡介和優秀事跡,還有他們獲得的一份份榮譽。
“兩室”—少先隊活動室和智慧書房。少先隊活動室處處充滿著紅色與智慧的基因,墻面展示了少先隊入隊宣誓詞、中國少年先鋒隊文化知識和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史;室內展示紅色二七小導游的活動作品,讓教室成為學生表現自我的紅色場所。智慧書房內設置了紅色書架,學校精心挑選紅色書籍,讓“智慧福娃”在閱讀中感受紅色文化。
(二)塑造“1+1”紅色班級文化
在紅色德育教育中,班級文化是重要的一環,是學生感受紅色文化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我校實施了“1+1”班級紅色文化,在班級門口設置一個《紅色小導游》欄目,每周展示一位“小導游”的故事,浸潤紅色文化,感受紅色精神;在教室內設置一個“紅色感悟角”,學生對紅色文化產生的情感與感悟,以書寫、繪畫等方式展示在這里,豐富了學生的精神家園。
(三)注重紅色網絡文化
如果說學校是學生的現實學習場所,那么網絡就是學生的虛擬學習空間。現代化、便捷化的網絡手段為學校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學校公眾號開設《我是紅色二七小導游》欄目,每周推薦一位紅色二七小導游,以視頻的方式講解紅色二七文化,不僅為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也增加了網絡空間的紅色文化氣息。
“一墻一室顯紅色,一亭一景能育人”的紅色文化氣息縈繞在長江東路第二小學的角角落落,浸潤著學生的成長,讓學生在舉手投足間散發出特有的文化自信。
二、整合課程資源,播撒紅色種子
紅色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學校將學科教學與紅色教育相結合,堅持在國家課程和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基礎上,挖掘各門課程蘊含的紅色教育資源,實施課程內容重構。
(一)立足道法課堂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責任重大。”學校充分挖掘《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紅色內涵,融合二七紅色歷史,以《我們都是少先隊員》《請到我的家鄉來》《我們當地的風俗》《紅色二七美麗有我》為校本實施課例,開放課堂場所,將校內學習與校外探究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紅色教育。學生實地探訪了二七紀念塔、二七紀念堂、中原英烈紀念堂、鄭州市烈士陵園等紅色場館,了解其歷史,探究其內涵,以此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引導學生從小愛祖國、愛家鄉。
(二)探索學科融合
《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中提到,要深度挖掘各學科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解決好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相互配合的問題。因此學校在學科融合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探索。
一方面,學校引導教師巧用教材中的資源滲透紅色教育。例如通過誦讀語文教材中《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延安,我把你追尋》等文章,讓學生樹立為國奮斗的使命感,感悟延安革命精神;運用音樂教材中的《祖國祖國我們愛你》《只怕不抵抗》等歌曲,開展“我和家長唱紅歌”活動。
另一方面,學校通過各學科的開學第一課點燃學生紅色初心。語文學科分別以“符號中的紅色”“歷史中的紅色”“故事中的紅色”“我的紅色理想”為主題帶領學生學習黨旗、黨徽的含義,感悟紅色精神,樹立報國之志;數學課上給學生講華羅庚的故事,展示我國數學在國際中的成就;音樂老師帶領學生探尋國歌的創作過程,了解國歌凝聚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科學課以節約資源為切入點,讓學生懂得保護資源也是愛我中華的表現;美術課上賞析《開國大典》等一些愛國題材的繪畫作品,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增強民族自豪感。
同時,學校以學科活動為抓手,接力紅色薪火。語文學科進行了“講述紅色故事,傳承二七精神”的比賽活動,以“一首贊詩 一路成長”的主題活動的詩歌寫出對祖國母親濃濃的愛,通過手抄報展示英雄人物的偉大事跡;體育學科則開展“爬雪山,過草地”活動,以“紅色經典故事”命名體育傳統項目,將“紅色文化”融入體育場上;在洪亮的《共產兒童團歌》《少年、少年,祖國的春天》等歌聲中展開音樂學科活動,抒發愛黨、愛國、愛生活的豪情。
(三)推進“紅色二七小導游”校本課程
思政課要立足本地紅色教育資源,遵循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規律,探索創新授課、學習方式,講學生愛聽愛學,聽懂學會的黨史。
鄭州市二七區是國家唯一因紀念重大革命歷史事件而命名的城區,長江東路第二小學立足本土紅色教育資源優勢,調查本校家長對紅色文化認知和學生成長需求,積極開發“紅色二七小導游”校本課程,設置了重溫“紅色二七歷史”“探尋紅色二七足跡”和“傳頌身邊的那一抹紅”三大板塊,堅持課堂趣味性原則,扎實推進課程實施。學生每周上一節“紅色二七小導游”校本課程,課堂上以講故事的方式使學生樂于了解二七歷史,用心感悟“二七精神”;課下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實地研學,切身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學校每一位學生都是“紅色二七小導游”,在鄭州各個紅色教育基地,常常能看到“小導游”的身影,他們手持“紅色二七小導游”話筒,為來往的游客介紹黨史、國史,已經成為各個紅色教育基地的一道亮麗風景;“紅色二七小導游”校本課程堅持家校共育原則,小手拉大手,學生和家長利用周末及節假日,攜手走進紅色基地,共同感受紅色文化,提高家長紅色教育意識,改善家庭紅色教育環境。該課程在不斷探索與實施中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一致好評。家長在活動中看到了孩子們進步,在生活中感受到了孩子精神和行為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家長參與到“紅色二七小導游”的培育工作中;紅色教育基地的工作人員和游客紛紛為學生豎起大拇指,感慨自古英雄出少年,《河南日報》也對我校的“紅色二七小導游”做了專訪報道。
三、堅持活動育人,傳承紅色基因
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點中提出,全面開展加強“四史”學習研究教育“攻堅行動”,強化紅色教育實踐活動。學校以紅色活動為載體,將紅色基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節慶日紅色活動引關注
學校注重把德育活動與中華傳統節日教育相結合。每年清明節、烈士紀念日、國家公祭日等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黨員教師和少先隊員進行革命先烈憑吊活動,把愛國主義的種子植入每位教師和學生心田;組織開展“身邊榜樣 前行力量”教育,開設“四史講堂”,宣講紅色歷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陽節開展了“敬天下老人,揚中華美德”系列感恩教育活動,通過主題班會、社區敬老實踐活動、尋訪老紅軍、老英雄等,孩子們了解了老紅軍的崢嶸歲月,學會了感恩,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愛國心;春節讓學生到老紅軍、老黨員家中寫春聯、送祝福,培養紅心少年;清明節組織開展“緬懷革命先烈 激發愛國熱情”系列主題活動,校內通過組織100個師生講100個英雄故事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這些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學生了解黨史、國史,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而努力學習,奮發向上。
(二)紅色研學拓寬學生視野
學校立足本土紅色教育資源,大力弘揚“二七精神”。以研學的形式帶領學生走進二七紀念館、中原英烈紀念堂、鄭州市烈士陵園、河南省抗日戰爭歷史展覽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紅色場館進行參觀、學習。授課地點呈現出多樣化、開放性的特點。孩子們在這里了解二七歷史,認識英雄人物,學習紅色知識,這些研學活動讓學生設身處地領悟了“二七精神”,增強了紅色研學活動的實際效果。從節慶日活動到研學活動,從課堂走入社會,多途徑拓寬育人之路,真正讓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地生根。
(三)協同共育傳承紅色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發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講話以來,家風成為紅色基因文化教育的一個切入點,長江東路第二小學積極倡導紅色家風,以此促進家校共育傳承紅色基因。學校開展了“知紅色家風,做紅心少年”的征文活動,舉行了“講紅色家風故事,促孩子健康成長”紅色故事比賽。學校聯合社區,共同鼓勵家長與孩子共讀紅色書籍、打卡紅色基地,對表現突出的家庭授予“最美紅色家庭”的榮譽稱號,以此促進紅色家風的傳承與發揚,將紅色精神充分融入到家風建設之中,以家風詮釋協同育人。這一系列活動實現了家、校、社協同育人,促進了學生德育健康發展。
四、實施德育評價,培育紅色少年
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要完善德育評價,探索學生、家長、教師以及社區等參與評價的有效方式,客觀記錄學生品行日常表現和突出表現。學校依據“善思智行、明德慧心”的育人目標,根據學生不同階段身心特點,科學設計各級各類教育德育目標要求,引導學生養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質和行為習慣,傳承紅色基因。將紅色教育與德育評價相融合,制定了登塔集星—智慧多元評價體系。
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民發展,在入學之際,學生都會收到一本“智慧爭章 做紅色少年”德育評價手冊,里面設置了八種類型的星章,其中紅星章主要要求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學習黨的知識,銘記革命前輩的精神,少先隊員要聽黨的話,讀黨的書;紅旗章引導學生認識國旗、國徽,并了解其含義,會唱國歌,尊敬國旗,了解祖國,認識祖國,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火炬章要求學生學習少先隊知識和少先隊禮儀,了解少先隊的歷史,學習少年英雄。學生集齊五種星章,便可獲得一張智慧獎勵福卡。
集齊五張福卡,學生可換取登二七塔的門票,門票即是學期末綜合評價內容,評價項目分為7大板塊,分別為致敬祖國、哲理中國、發現祖國、探索祖國、祖國如畫、健身強國和歌唱祖國。七大板塊層層遞進,融合了語文、數學、科學、兒童哲學、音體美等學科內容。學生在登塔的過程中,學習到“克服困難、不怕犧牲”的“二七精神”,最終優勝者可獲得學校最高榮譽的“紅色智慧少年”勛章,并與“智慧福娃”吉祥物合影,登上校園明星榜。
這樣的評價,立足本土文化,緊扣德育培養目標,使立德樹人從“平面”走向“立體”。學生們主動參與挑戰,弘揚了拼搏向上、不怕困難的紅色“二七精神”。
育德于心,成德于行。長江東路第二小學通過開展紅色教育,為智慧學子開辟一片廣袤深遠的美麗田野,讓希望的種子吐露新芽,讓理想的大樹開花結果,讓每一個新時代紅色少年美好成長。念茲在茲,不曾或忘;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弓海霞,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長江東路第二小學校長,一級教師;張方,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長江東路第二小學副校長,高級教師;王莎,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長江東路第二小學教師,一級教師】
責任編輯︱劉 敏